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6009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基本模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班会方案: 主题名称:主题名称是主题班会的最重要信息。设计者要通过主题名称来表明主体活动的内容、活动性质和活动的目的。它需要班主任在自己对所要完成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全面了解和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经过充分析和综合,把要完成的主题教育活动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主题的表达要涵盖全面,寓意深刻。同时,又不失活泼和随意,符合学生的话语体系。 活动背景:这个部分是班主任介绍主题班会设计实施的背景。换句话说,是回答为什么要实施这次班会。其中包括对主题班会所要干预的问题的陈述,选择本次活动的理论依据,以及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这个部分也可以叫“主题班会活动目的”。 活动目标:该部分内容是主题班会目的的具体化,是

2、主题班会实施后要达到的具体效果,其中可分为主题班会的总体目标和主题班会的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主题班会要达到的宏观教育效果,而具体目标则是主题班会所形成的更为清晰的、可以量化的态度和行为改变。 例如,我们常见的主题“孝敬父母”主题班会。 总体的活动目标可表述为: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滋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关爱品质。 具体目标可表述为让学生形成回报父母观念,树立回报父母从小事开始,从身边细节开始的意识,让学生明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活动准备:是班主任为主题班会顺利实施而事先完成的各种物质的和组织上的前期工作其中可包括活动场地的特殊要求,活动中使用的用具,活动前

3、的准备、协调事宜,如邀请家长和其他人员参加的具体布置等。 活动过程:这部分是主题班会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主题班会实施具体筹划和组织实施过程的详细描述。其中包括活动导入的过程和方式,主题展开和深化的办法,班主任在班会结尾时的总结提升的策略和形式等。这个部分要求尽量翔实、具体.应该包括每一环节的用时计划,主持人选择,以及总结发言的具体内容等等.这个环节班主任要确定好主持人,并写好主持人的串词 班会的导入的常见方法: 故事导入:通过当下大家关注的问题,有启示意义典故等导入主题。 视频资料导入:通过有趣的视频片断,或者能带给学生深刻启示,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或者以视频形式呈现的故事导入主题。 趣味

4、活动导入: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趣味智力活动,以及趣味心理测验活动导入主题。 选择导入主题的素材和资料一定要进行精心的挑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验证,这样才能确保主题班会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同时避免主题与素材不匹配,进而产生强拉硬扯,画蛇添足的印象.素材的选择要符合以下面要求: 选择的典型性:所选择的资料或素材具有代表性,能充分阐释主题,并增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选择的贴近性:所选择的资料或素材贴近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接近。 选择的启发性:所选择的资料或素材具有启示意义,能引发人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带给人有益的启示。 制造冲突的问题情景:所选择的资料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考核选择,引发人

5、不同的思考和冲突的问题解决路径。 主题的展开和深化: 主题的展开与深化阶段是主题导入以后,通过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主题教育的内容,获得关于主题的态度、体验和经验的过程。在主题班会的这个环节班主任要根据主题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创设体验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感受,或者通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和不同的经验分享深化学生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认识。 主题班会常用的活动形式: (一)模拟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模拟情景或角色中产生的内心体验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在学生出现矛盾后,班主任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重新模拟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扮演,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学生。比如为

6、了教育学生理解父母,可以模拟家庭生活,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再比如 “我来当法官”的模拟法庭辩论的班会。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提高了主题班会的效果。 (二)咨询主题班会。要召开咨询式的主题班会,班主任须定期组织通过调查,确定以学生最关心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设置问题,然后邀请科任教师、学生代表、资深领导或心理专家为学生释疑解难,排除心理障碍。中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较多,对很多问题渴望了解和解决。针对这种现状,班主任召开咨询式主题班会是

7、合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 (三)报告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主要是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做专题报告,如请公安人员做预防犯罪的专题报告,或让班级中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经验等。但是应该注意,采取这种形式一定要选择好专题,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和渴望解决的困惑来选择,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 (四)展现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特长与才能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果在同学和教师的面前加以展示。这些展示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文艺性的。知识性的展示比如自己的发明创造、研究成果等,文艺展示主要是通过文艺表演的形

8、式展示自己的歌喉、舞姿等。这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是学生展示才能,发挥创造性的好机会,也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机会,还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好机会。 (五)辩论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的目的是“真理越辩越明”。针对学生易混淆、理解不深的问题,或学生感兴趣、平时议论较多的热点问题,可设置论题,选取班内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并允许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能过辩论,学生弄清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六)交流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给了青少年说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机会,可以将自己的思想火花与同学和教师交流。中学生渴望独立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但

9、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可以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经验交流会”“生活教育了我”等的主题班会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七)竞赛式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是针对学生竞争心理、好胜心理甩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两军”对垒中,融入哲理性、知识性或判断社会热点问题的是非性。竞赛内容有知识性的竞赛、判断是非的竞赛、某种能力的竞赛等。组织这种班会,班主任要确定和选择竞赛对手,使其有代表性,以使学生关注它的胜败。同时,要动员和选派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或不太关心集体的学生做竞赛的主角,特别要注意在准备过程中,应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发

10、动得越广泛,效果就越好。 主题总结和提升阶段 班会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提升”。总结提升的阶段是在班会的结尾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班会的体悟,进行主题的深化和提升。总结提升是一个主题班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这个点睛之笔,主题就很难突出。适宜、恰到好处的主题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班会主题的清晰的感觉和印象。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班会,班会刚一开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就退到了幕后,最终班会结束时,老师站在台上只是仪式性地宣布“我们的班会很成功”完全就没有提升的设计。事实上,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不仅是决定主题班会实践效果的最重要的环节,

11、没有经过提升的班会,主题最终很难凸现出来,而且也是检验一个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班主任的总结发言要实现下面的目标: 凸现主题:解决活动淹没主题的问题。在班会上,活动除了能够增强主题班会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外,也会带来“负效应”。就是活动有时会淹没主题,活动结束前班主任对活动进行全面概括总结,重申主题内涵,结合班会中的活动,进一步阐释主题的内涵.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主题上来,更好凸显主题教育的意义。 深化体验: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体验活动,讨论活动,或者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提升学生的情感层次。 定向引领:使学生对主题教育内容的理解朝向老师所期望的方向,为下一次班会的主题打下基础,做好主题系列设计的预设和过渡。 各位班主任,主题班会可能是学校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事情,但我们如果能够换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尤其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无论在道德教育或是创新教育中都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搞好主题班会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把每一个主题班会都开得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