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9820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练习:综合检测卷(人教版必修3).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A BC D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可发生在细胞内或人体的消化道中。2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递质小泡、血浆蛋白、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B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C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D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2、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答案D解析递质小泡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3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表明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B若表示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C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D若表示的抗体与人体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则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

3、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2中C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膜外侧,则侧为细胞膜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故A错误。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B(磷脂双分子层)密切相关,故B错误。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神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故C错误。5关于下图体现出的调节机制,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下,B、C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B图中能够体现出反馈调节C血糖降低时

4、,人体只能通过激素调节升高血糖D图中的胰岛、血管都可看做神经调节的效应器答案C解析由图中看出,当血糖降低时,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再通过体液调节升高血糖,整个过程体现了神经体液调节。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答案B解析记忆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逆转形成记忆细胞,所以B错。7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

5、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cfdeabg BfadebgcCcafdebg Dfabdegc答案D解析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量是一样的,由于a、b所在的胚芽鞘去除了尖端所以不会感受到单侧光,从而a、b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d、e所在的胚芽鞘中含有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d、e中生长素的含量相等;由于c是位于胚芽鞘形态学的上端,所以不会获得生长素,c中生长素的含量为零;f和g所在的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从而使f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g侧。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能促进树叶的衰老和脱落B杨树顶

6、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答案A解析顶芽能够自己产生生长素,并且可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保花保果,也可疏花疏果,密封贮藏不能使细胞分裂素增多,正确答案为A。9某高三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将3株植株全部去掉顶芽将3株植株全部保留顶芽将甲、乙两株植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植株的叶柄横断面上均匀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植株保

7、留幼叶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植株的横断面上均匀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观察3株植株叶柄的脱落情况A BC D答案B解析本实验要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的结论,而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也会被运到叶柄处发挥作用,影响实验结果,为了排除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中应去掉顶芽。观察去掉幼叶和没去掉幼叶植株的叶柄的脱落情况,可以说明叶柄的脱落与幼叶有关;若要进一步确定是幼叶产生的生长素引起的,可用生长素处理去掉幼叶植株的叶柄。1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

8、提高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答案D解析从图上看,乙烯浓度高到一定程度,脱落率反而下降;随乙烯和生长素浓度增加,脱落率先升高后下降;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协同的;生产上可采用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来降低脱落。11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

9、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B C D答案B解析用样方法进行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相等,一般取1 m2,以所有样方内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12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D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C解析根据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 862/100 0001.862%,A错误;某种群某时间段内

10、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B错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的区别,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口的出生率;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急剧增大,D错误。13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 3501 2901 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1930年 B19301935年C19401945年 D

11、19451950年答案B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 9351 930)118.4,同理,1925年1930年内种群变化率为39.6,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内种群变化率均为负值。14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开放和封

12、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A B C D答案A解析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故正确;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始时种内斗争较弱,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增长速率过快而率先达到密度峰值,故正确;分析图中的四条曲线可知,种群的密度在达到最高点时,都没有出现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的现象,即达到K值的现象,所以四条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种群数值并不一定是种群的K

13、值,因此,无论是开放条件还是封闭条件,种群数量并不一定在达到K值时开始下降,故错误;因实验中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随种群数量的增加,棉叶减少,导致棉蚜因缺少食物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但种群数量减少后棉叶数量更少,种内斗争不会减弱,故错误。1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定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

14、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答案D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植物总种数包括该生态系统内所有区域的所有植物物种,因此不能通过样方法获得该数据;因种数、产量等与种群密度大小不存在比例关系,尽管典型草原的植物总种数等比荒漠草原多,也不能得出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流经草原的总能量为平均产量与面积的乘积,因不知各类草原的总面积,因此不能得出总能量的大小关系;旱生植物的丰富度为植物总种数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旱生植物的种类分别是40、49、62种。1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D解析蚂蚁以蚜虫分泌的蜜露为食,同时又保护蚜虫,把蚜虫的天敌赶走或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所以蚂蚁和蚜虫的关系为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