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59819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题集 本店网址 http:/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复习练习一、填空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7、

2、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8、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 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 11、行为

3、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1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14、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

4、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17、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二、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

5、、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

6、性。 三、问答题 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答: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1、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2、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3、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

7、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3、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2、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3、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4、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5、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答:1、为

8、辨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2、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心理学是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6、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答:1、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2、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3、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主要有五种:1、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2、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3、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

9、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4、调查法: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5、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复习强化练习一、填空题 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2、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3、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10、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4、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5、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6、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7、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8、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9、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

11、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10、抑制过程可以分为非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二、名词解释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及性质。 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大

12、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反射:/B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

13、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

14、导(负诱导):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三、简答题 1、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 答:1、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5、不定时间隔强化。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2、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答: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

15、都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二者的区别在于: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有反应有关;3、反应方式不同。3、边缘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答:1、个体保存和种族保存。2、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3、参与记忆活动。4、感觉的整合。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复习练习一、填空题 1、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劳动),二是(语言)。3、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是:(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4、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5、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爱)。6、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其人格的发展,是由(原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争斗、相互协调的结果。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阶段01岁)、(成为自主者阶段13岁)、(发展主动性阶段36岁)、(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1220岁)、(承担社会义务阶段2040岁)、(显示创造力阶段4060岁)、(达到完善阶段60岁后)。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