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9583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心理卫生指导探折西闫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洁 摘要: 学生不良情绪反应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通过对初中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心理卫生指导,体育教学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防止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心理卫生;不良情绪 1.前言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量研究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否正常的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

2、课程是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情绪问题又是制约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初中生一般处在12-14周岁年龄阶段,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也是敏感多变的时期,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上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良情绪的反应,如果不良情绪长期积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精神疾病。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帮助和维护学生的良好情绪,消除不健康的、不良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学生身心能健康的成长。 2.情绪的概述 情绪:

3、是指个体被激起的一种状态,主要反映了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常用于说明某种体验的表现形式。情绪可分为积极(良好)情绪和消极(不良)情绪两种状态。 3.心理卫生的含义 3.1新编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心理卫生系“用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 3.2霍夫曼认为:“心理卫生是指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之间保持和谐平衡。” 3.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对心理卫生则了如下定义:“研究和讲求心理健康之道。”他指出:“心理卫生之要旨,在于培养、保持和增进健康的人格。” 4.体育教学中不良情绪的现象 体育教学中,初中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恐

4、惧、胆怯、自卑、抑郁、羞愧现象。 5.体育教学中不良情绪的特征 体育教学中,初中生不良情绪大致表现为以下一些特征:肌肉紧张、僵硬,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听而不闻;积极性下降,退缩、逃避练习;缺乏信心,忧心忡忡,害怕动作失败;言语减少,回避与教师或同学交谈;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降;行为失控,易激动。 6.体育教学中影响初中生不良情绪的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这一时期受遗传、生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会干扰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发育,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总体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

5、在因素。 6.1外在因素 6.1.1人际关系因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紧张、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往往是造成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如责怪学生、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等,都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 学生在练习时,如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受同学的挖苦和嘲笑等,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安的情绪变化,从而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由此而产生自卑、羞愧、抑郁等不良情绪。 6.1.2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运用不妥当 安排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影响学生在学习中不良情绪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学内容安排太多、太难、太复杂,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导致

6、学生厌学、胆怯、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内容安排的单一、容易,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不正确或缺乏灵活性,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要求的技术动作,动作就会产生不协调,学生就会担心忧虑,生怕学不会,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6.1.3不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多的批评与指责,会加深学生不良情绪,学生心里会出现羞愧、自卑感。而过多的表扬与称赞,很可能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学生在学习中就生怕自己做不好,以至于产生焦虑的情绪。 6.1.4场地、器材因素 场地坑坑洼洼、大小石子满地,器材破旧、摇摇晃晃,保护设施差,学生一见就会不

7、由自主地有一种不安全感,从而产生胆怯、恐惧心理。 6.1.5周边环境因素 不适当的温度、光线、空间大小和噪音等物理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初中学生生理条件下所不能忍受的外来压力,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如:上课的场地气温过低或过高,容易使学生畏缩,学习缺乏动力;上课场地有噪音干扰,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 6.2内在因素 6.2.1生理因素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次高峰阶段,因身体迅速发育,而引起的形态和机能变化不了解,会出现疑惑、担忧、恐惧或好奇现象。如女生的情绪会随月经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前苏联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女生在月经期间约有 30%的活动积极性降低,70%的女生变得孤

8、独,60%的女生自信心降低,47%的女生学习兴趣减弱。同样,有相当一部分男生由于遗精而感到紧张、不安、疑虑、烦恼、自卑心理。体育教学中,如果安排不当,有可能会加剧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 学生之间存在着身体素质的差异,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很难保证和其他同学一样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胆怯、恐惧、自卑心理。如:男生和女生对激烈和高强度运动的适应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身体生理上存在着某种缺陷等。 6.2.2心理因素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是影响不良情绪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差、性格孤独、适

9、应能力差等,这些心理现象都有可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 7.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情绪的预防 7.1体育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在学生面前,体育教师应表现出坚定的信心,积极向上的态度,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境、饱满的精神,主动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把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 7.2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 在体育课前,教师应将场地清扫干净、垫平,检查器材设备,不使用破旧、不安全的器材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场地、器材出现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还可以把场地、器材布置的更加新颖、别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7.3讲授

10、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抽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和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绪来进行调节,消除不良情绪,使之达到一个健康、愉快的情绪。 7.4协调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消除学生孤独、恐惧、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7.4.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和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师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教师对每一个学生能否做到公正无私,关系到师生的正常交往的开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帮助每一

11、个学生,教师的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和帮助是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扮演一定的 “角色”和学生一起参与练习、一起和学生“玩”,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安全感。7.4.2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内容,创造学生之间合作的气氛,以缓和少数学生之间的紧张情绪。 7.5处理好突发事件 体育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某些意外事故,如某同学在练习中摔倒而造成受伤等一些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的发生,会对其他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出现过高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害怕自己也会发生相同的事故。

12、作为体育教师,应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加强保护、帮助,对学生强调动作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强调自信、注意力集中,预防或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它的不良影响。 7.6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预防和消除不良情绪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意志品质锻炼,如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情境和鼓励学生向具有较好意志力的学生学习等。 7.7科学、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体现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原则

13、,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7.7.1根据学生的需要 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选择和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选择和安排一些单一、烦躁无味的内容,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起到调节和改善不良情绪状态。如选择和安排一些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内容或选择和安排的练习可以结合游戏形式等。 7.7.2根据男女生不同特点 男女生身体和心理各不相同,男生喜欢激烈和具有对抗性的运动,而女生不喜欢这些运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要考虑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和适合男女生的运动,可以考虑采取性别分组,这样可以防止男、女生因教学内容无法

14、符合自己喜欢的运动而产生不良情绪变化。 7.7.3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难度 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的运动强度要适中,防止学生出现疲劳和过度疲劳现象。如 Berger等发现: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运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Steptoe等研究指出:适中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状态。 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具有差异性。体育教学中,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练习难度,防止学生出现紧张、胆怯、焦虑、恐惧的心理。选择和安排的练习难度要符合学生能否接受的原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练习,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完成练习成功的快乐。成功

15、的体验会使学生自信心增强、情绪高昂,成功的体验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消除教学中不良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7.8科学、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 7.8.1讲解、示范的吸引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简单、清楚、风趣、幽默,示范要清晰、准确、优美大方,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防止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8.2言语的激发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激发学生。比如:学生完成练习的程度很好,可以运用表扬、称赞、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当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规定的动作、遇到失败时,可以用鼓励、安慰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以此来防止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7.8.3非言语的激发

16、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对着学生满意地点点头、微笑、高兴地鼓掌、翘起拇指表示自己喜悦之情,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表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满意,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变得更加愉快;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恐惧的情绪时,教师用点头、微笑、信任的目光、鼓励的手势来表示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从教师无声语言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激起勇气,从而消除学生出现的不良情绪反应。7.8.4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发挥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身体和思维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7.8.5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