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9472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不断更新,教学数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如何架设学习数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识,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

2、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我们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了,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了,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根据小学生已具备的一定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的好奇心,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

3、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出每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六,过了星期六又是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些自然现象都属循环现象,让学生观察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循环”现象,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试算“73、109”,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是生活。二、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4、,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

5、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的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就模拟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在讲台上摆了许多玩具,并标出相应的价钱,利用这个场景,我问小朋友:如果你想买玩具,你想买哪两样玩具?买这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呢?一提到让他们自己选择心爱的玩具,小朋友们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好玩具并算出了价钱,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

6、置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三、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展、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小组讨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还可以是争论中产生的。特别是在新授课新旧知识联系处学生常“卡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互相交

7、流,这样学生既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思路与想法的机会,又学会了倾听与采纳;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互相启发打开了思路,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交流中还能获得大量间接经验。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可参与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讨论或对讨论受阻的小组进行指导。总之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精神设计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开放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初步建立数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例如,学习角的知识后,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70 角,问

8、:再画一个比70 多50的角有哪些放法?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到以下几种:1.在70 的角上再增加一个50的角;2.直接用量角仪画一个120(70 +50)的角;3.用三角板画两个60的角;4.用直角三角板上90的角加上30的角;5.用平角减去一个60的角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实践,从而总结规律的过程。如:如何探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我用了下面的方法:在下面里填上什么数字能

9、被5整除?(1)12、(2)15、(3)20;通过填数实验、观察思考后你发现了什么?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生甲:观察(1)发现:个位是0、5的数能被5整除;生乙:观察(2)发现:十位填写09任何数都能被5整除;生丙:观察(3)发现:百位上也同样填什么数都能被5整除。提问:从上面的发现中你能猜测能被5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呢?生1: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跟个位有关;生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跟个位有关,与其余的数位无关;生3: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填0、5.你究竟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1.从结论出发进行验证个位0、5;2.从能被5整除的本身去找,发现有此规律;3.从自然数中去找任何能被5整除的数,发现个位必定是0或5.提问:能被5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特征?水到渠成,让学生总结概括。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让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好的教师只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还应叫学生发现真理。教学中,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