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59456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累进式”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顾惠芬 黄洪亮困惑: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预设的差异性笔者所在的年级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了让人难解的现象:学生两极分化,优秀率最高,不及格人数也最少,但总体水平却比部分兄弟班级差了点;内化不一,笔者自以为着重训练应该都能顺利解决的知识点却出现了大部分学生“失手”的状况,如对“过渡句作用”的考察。发现:学生学习策略与教师教学策略的无序性笔者随之以问卷的形式对21位低于平均水平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诊断,同时亦关注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方式的审视。学生的反馈整理后如下:由此,教与学的一种无序性浮出水面:1.“群体性

2、”的学生立场与多元化的个体需求产生矛盾。目前,我们所关注的学生立场可能还侧重于群体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考虑的也是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因此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渴望老师能“了解我”、“讲慢点、多开导指点我,课堂发言要关注不举手同学”等呼声,这暴露的,就是“群体性”的学生立场与多元化的个体需求之间的矛盾。2.“集训式”的方法教学与多层次的接纳能力产生矛盾。学生都肯定教师的指导到位,说明教者都能充分讲解,而且也自信方法都是正确可操作的,可为什么结果却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反思之后,发觉自己的方法训练几乎都集中在复习阶段,而学生的理解接纳能力是参差不齐的,表现出来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如通过研究21个学生关于过渡句作

3、用的错误答案,发觉大都是把“总起句”“中心句”的作用混淆了。(语文教学论文)可见,“集训式”的训练方法对于接纳能力强的学生是起了系统引领、强化提升的作用,可对接纳能力弱的学生而言,却是搅乱一锅粥了。3.“粗放型”的督导评价与多样化的学习习惯产生矛盾。本次调研中的积累运用题平时练习都有涉及,但正如学生反映的,由于“想不出匹配的好词佳句”“错字病句多”“字迹马虎”等导致失分。追根溯源,是平时的督导评价过于粗放,比如,每天的家庭作业实行内容(主题积累、亲情作业、记录班级生活的习作)定性下的“自主制”,每天由学生批阅,教师则定期检查,由于量多时间紧,检查质量也大打折扣,就纵容了“病句”“别字”的存在,

4、尤其不利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的发展。重建:教学双边关系中的“累进”功效叶澜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要把人的发展置于中心位置,让教学设计脱下僵硬的外衣;教学进程有时需要改变,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不断涌动和成长这正是在传递一个理念累进式发展。“累进”释义为“以某数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层层增加”。在学习领域,可以泛指为让每一次的学习既能复习先前的学习成果,又能找出更多的新视野。笔者以为,它至少应该包含如下构成:价值提升,目标体系长程建构;重心下移,过程体系有机推进;结果开放,不断指向发展可能。那么,如何渗透到具体的语文学习中呢?笔者在对问卷结果认真反思之后,实践了阅读与作文主

5、题式一体化训练:即在学习以亲情、真情为主题的课文单元时,结合进行“爱在细微处”的习作指导。让学生在单元课文导读时发现主题,此阶段的家庭作业推荐与主题有关联的课外文本,利用传统节日、班队课开展相应的亲情活动,然后精选一篇课外阅读训练,于最能体现亲情的细节处设题,而后以表格式提供习作框架及要点,让学生写作。五年级学爱如茉莉所在单元时可以训练,六年级学第一次抱母亲所在单元时也可以训练,但能级训练却应根据单元文本的特色不同而不同,前者注重细节描写,后者关注角度创新。这其中有阅读表达能力的逐渐递进,又有亲情人性的深入点化。由此,笔者梳理出一些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发挥累进功效的浅见:1.关怀生命,多维架构教学

6、目标“高屋建瓴”。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整体解读,综观单元到整册甚至联系前后年级的文本,从横向、纵向的视角确定每个文本阅读方法能力培养的生长点、增长点、强化点。比如,四年级时出现了古典名著节选三顾茅庐,那么对于体悟人物品性特点的方法训练是个生长点,教师要从最基本的“抓住人物言行体会方法”悉心指点,并通过同类文本或补充阅读篇目对方法能力进行强化。到了五年级,又出现了人物内心更为复杂的林冲棒打洪教头,那么,教学时要在前面“抓住人物言行体会”的基础上,基于文本和学生实际,适当调整为“抓言行,融背景,揣心理,人内心”,随之再通过补充相关篇目进行强化训练。2.关注差异,循序导引学习过程“动态推进”。在将目标体

7、系按预设阶梯不断落实的过程中,要研究具体的学生,把握他们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然后,基于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切地提高他们掌握方法的能力。这要求教师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内外呈现的资源,迅捷地分析,借助以下策略有效地微调:优质资源要点亮一即对那些接受能力较强学生的优秀表现尽量宣扬,一则可以给予学生成就感,二则可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向往和模仿;“入门”资源要提升教师要利用评价等手段及时介入,对学生不到位的能力进行提升;“门外”资源要强化通过示范甚至摘录要点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增添适量的横向练习,帮助学生基本习得。3.结构开放,质性评价教学结果“无限可能”。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我们要善于让教学空间向年级、校园、家庭及社会开放。我们要让教学形式“互动生成”,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全体或小组),可以是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对话沟通,还可以是岗位锻炼、班队主题教育、“家校连连看”等多元联动。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网络式互动,作为网络中节点的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重组者、传递者和生成者。同时,我们要改变评价方式,关注被评者的评价期望、过程常态中的质性发展。在这样的开放与评价中,我们会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乐于欣赏无限的学生发展的可能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