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594561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点、宗教礼仪、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每种语言(包括身势语和副语言)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一层文化色彩。语言交际是人类进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有着使前者相形见绌的交际功能。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一、 空间距离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里状态,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点

2、。二、 根据霍尔博士(美国人类学家)研究,有四种距离表示不同情况: (1)亲密接触(intimate distance0-45cm)交谈双方关系密切,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密切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 (2)私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45-120)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 (3)礼貌距离(social distance120-360)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4)一般距离(public distance360-750)适用于非正式的聚会,如在公共场所听演出等。

3、从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三、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亚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这些都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空间的运用和安排都有着各自的固定模式,从而构成无数文化差异,让空间的使用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四、 目光注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与交往对象保持目光接触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学奥塔加在人与众人一书中说:“每一次注释都说出了注视者的心路历程。”“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情感、和态度的变化,都可从眼睛里

4、显示出来。有教养的英国男子认为直接凝视且与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而瑞典人在交谈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数多于英国人。法国人则特别欣赏一种鉴赏似的注视,这种眼光看人是就传达了一种非语言信号: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从内心底欣赏你的美,所以法国男子在公共场合对女士的凝视是人们公认的一种文化准则。中国人对紧盯着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耻感”文化的影响,“非礼勿视”。而在西方这个世界文化的大熔炉里,人人都锻炼得眼界开阔喜欢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于毫不遮掩地宣泄情感,但不若惊。目光的礼节、各种凝视行为及目光在交际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义复杂,规定

5、繁多,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比较,从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五、 身体接触正像语言和姿势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信息一样,身体与他人的接触在交际中也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信息。婴儿在母亲怀里被摇着拍着,等到爱抚后不仅能保持心理平静,还能刺激协调运动器官小脑,促使其发育,国外学者称之为接触教育(toucheducation)。人类学家把文化大致分为两大类:接触文化(touch culture)与非接触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欧和西欧人、犹太人及拉丁语系的人属于第一类,美国人、北欧人及东方人属于第二类。六、 在着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矛盾的现象,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

6、响,严重破坏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使道德教育成了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德育教育管理松散,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七、 目前高校管理中存有许多弊端,特别是一些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职能部门,还未建立起合理、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真正树立并形成大德育教育观念,存在制度缺乏、管理松懈、配合失调、监督不够、约束不力等问题,这给一些学生以可乘之机,助长了学生拉关系、走后门、钻空子、占便宜、不按章办事等不合理行为。加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想法1. 树立大德育教育观,真正做到德、智并重。学校不仅是传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阵地,为社会主义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7、。因此,高校要摒弃主观世界中“重智轻德”的片面思想,不能把德育教育简单化为德育教学,具体化为“两课”教学和党团工作,而要牢固树立大德育的育人观,德育与智育并重。2. 把认知教育与实践教育、理想教育与现实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强调知行统一。道德教育包含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既有是非性很强的认知性教育,又有实践性很强的规范性教育,还有理论性很强的理想性教育,而德育教育的最终结果则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上。高校德育教育应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层次教育,把德育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上,既重视道德理论的教育,又注重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德育教育的知行统一。3. 改进教育方式,把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课内教

8、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德育教育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育方式,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实践说明,避免教育的抽象化、空洞化;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讨论、辩论、演讲、写心得体会等不同形式组织教学,使之多样化、生动化,力避“命令式”、“填鸭式”教学形式。4. 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导向功能,要做好德育工作,教育学生,必须有高素质的德育老师,使其成为真正了解受教育者和为受教育者所欢迎的优秀教师,这些老师能以身作则,在道德实践方面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5. 建立德育教育机制体系,加强德育考核管理。学校要建立包括奖励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惩罚机制等在内的德育教育机制体系,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从学业成绩到日常言行,从课上、课下到校内、校外,从大是大非到小善小恶,如实记录、评价、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使德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德育考核日常化、细致化、长期化;要既重视德育教育的教化作用,又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惩戒作用,扬优惩劣,让“硬制度”与“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道德沦丧、行为失范是要付出代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