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93346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内容摘要:随着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即将实施,案例教学法必将受到众多地理教师的青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从而获得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探究、运用、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即将开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价值、要求、及实施策略。关键词: 案例 新课程案例教学法可简单的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地理教学中选取一些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并为学生

2、-熟悉的典型实例,在对这些实例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不详叙)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

3、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迁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4、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

5、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三、实施策略1、教师的“三导”角色 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当然,讨论中也要求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积极扮演“三导”角色的时候,切记充当“三员”角色。一当“演说

6、员”,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注意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二当“评论员”,对学生的发言评头论足;三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2、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

7、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3、案例的萃取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传统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在地理必修下册农业地域类型部分中就选取了一些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相信在新课程教材中选取的优秀案例会更多,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2)、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

8、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注意搜集,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把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但是选取一定要遵循“热”(热点)“精”(不贪大求全)“度”(深浅难易)三字原则。(3)、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设计案例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高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例如,在讲气候与季风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三国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破曹营火烧赤壁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然后课堂讨论解决问题。(4)、模拟情景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假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对情

9、景的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再把得到的结论运用与课本知识中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农业的区位时,可以假设给你十亩地,你如何利用好这十亩地?如何才能获得较大的产值?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等等4、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效果及效率。(2)、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并且要把握好时机。(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案例教学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选择和决策,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物流师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