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9242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教《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线测试-判断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发展具有可逆性。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每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是绝不会完全吻合。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3、同化是指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了,具有“表象性思维”的特点。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5、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的学生面临的主要发

2、展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7、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客观化时期,即获得社会自我的阶段。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8、心理自我在儿童期就开始发展和形成了。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9、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0、智商是一个绝对值。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1、智商100表示一个人在智商测验中得了满分。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2、三元智力理论将智力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成功智力三个方面。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3、多元智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 查看答案:

3、B窗体底端14、自我认识智能也叫内省智能,是指能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状态,并能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5、人际关系智能突出的人擅长与别人交流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6、认知风格,也叫思维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心理倾向。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7、“执法型”的学生更细化提出自己的规划,他们喜欢发明创造,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8、掌握型的学习者喜欢以有组织、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任务。他们偏好动手操作或技术性的学习,更多是关注事而不是人或者观念。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9、理解型学习者渴望探索观念,提出新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的兴趣经常变化、不可预

4、测。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他们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难以进行抽象思维查看答案:A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行为、认知或心理倾向的持久变化。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2、由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3、必须是因学习者的经验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学习者的变化,才能被视为学习。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4、学习水平分类方法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5、学习结果分类法是由加涅提出的。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6、奥苏贝尔提出按照学习方式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认为,行为的习得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8、行为只有受到积极强化才会增加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9、消极强化就是减少反应概率。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0、生理或情绪上的反应多数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1、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反应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2、学习过程不是试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这一观点是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的观点。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3、行为主义的SR联结公式,在托尔曼理论中变成了的SOR,O是中介变量,指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4、奥苏伯尔认为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查看答案:B窗体

6、底端15、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具有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儿童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6、意义学习是学习者并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发现式学习为主。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8、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是整合协调原则。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9、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工作台”,是新信息暂时储存和新信息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相整合的界面。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0、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

7、2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A1、学习动机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3、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范围,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4、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5、低龄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年龄的一些的学生可以产生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6、在学校中的强化既可以使用外部强化,也可

8、以鼓励学生进行内部强化。 查看答案:A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8、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控的特质,学习和努力只能获取新知识,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9、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可控的特质,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增长。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1、缺失性需要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自然产生。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2、韦纳将人们的成败归因的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

9、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3、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是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人对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4、通过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减轻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可以起到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5、产生认知冲突与不协调,是唤起学生注意的重要要素。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6、根据ARCS动机激发模型动机设计的主要过程有四个, 注意、切身性、自信、满意感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7、动机的切身性是指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

10、18、激励学生的自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9、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选择属于动机激发策略中的满足感激发。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0、为保持学生的注意,教师要适当使用幽默的手段。(A )1、按照知识所表征的信息类型及表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陈述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两类。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并且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3、陈述性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4、无论是动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可用程序性知识来储存。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5、程序性知识包含认知策略

11、在内。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6、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都涉及“是什么”的知识,但概念性知识比事实性知识更加深刻、有组织、更综合和系统。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通常表示为一系列要遵循的步骤。窗体底端8、陈述性知识具有零碎性、点滴性特点。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9、机械学习不适合符号学习。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0、任何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看它是否符合某一知识类型的学习条件。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1、符号学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可以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来解释。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2、学习事实知识时适合使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3、事

12、实知识主要是以有意义命题的形式来习得和贮存的。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4、所有概念都可以列出定义性特征。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5、并非所有概念都可以列出定义性特征,有些概念主要通过特异性特征组织而成。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6、纬度、海拔等概念属于具体概念。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7、定义性特征是指一个概念所呈现的典型特点。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18、定义性概念实质上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规则。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19、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的不同而造成的。 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20、按照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学习条件,可以相应地采取“规则例子”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概

13、念。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1、概念形成通过直接下定义的方式来揭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2、通过派生类属学习的内容使已有观念得到了充实,并使已有观念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3、以概念同化的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概念时常常采用“举例-规则”法。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4、概念的外延扩大(过度概括)通常是由于概念的可变属性呈现得不够丰富。查看答案:A窗体底端25、图式是由若干个“槽”或“空位”构成的知识包。(A )1、操作技能是程序性的知识。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2、操作技能达到熟练后会变成本能行为 查看答案:B窗体底端3、操作技能的动作是可以合并、简化的 查看

14、答案:B4、抄写字词应该属于操作技能 查看答案:A5、解数学题应该属于认知技能 查看答案:A6、中学生还没有内部言语 查看答案:A7、操作模仿阶段视觉占优势 查看答案:A8、操作熟练阶段动觉占优势 查看答案:A9、操作技能的提高与练习次数无关 查看答案:B10、集中练习不如分散练习效果好 查看答案:A11、练习出现“高原现象”后,技能就无法再提高了。 查看答案:B12、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外部言语 查看答案:A13、小学生没有认知技能,而中学生有 查看答案:B14、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操作技能 查看答案:A15、原型操作时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知技能 查看答案:A16、原型内化后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知技能 查看答案:B17、认知技能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A18、操作技能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B19、整体练习比分散练习效果好 查看答案:B20、认知技能可以指导操作技能的获得 (A1、划线是一种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查看答案:B2、组织策略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B3、精加工策略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