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59237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教案教学目标: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了解并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由背影中父子间的爱引出对大自然的爱2、观看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

2、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

3、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后2、掌握下列生字词踞(j)薄(b)阴绺(li)棱(lng)角穹(qing)尘滓(z)皱缬(xi)什刹(shch)明眸(mu)善睐(li)挹(y)掬(j)3、思

4、考问题:文章以哪个词为文眼,点题?明确: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1、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2、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3、第三段作

5、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拟人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色、深度)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比喻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荡漾)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波光、软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清澈)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太淡)对比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波(太暗)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联想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

6、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四、探究学习,拓展思维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五、全班配乐朗读。六、布置作业反复朗读本文,模仿散文家谈散文写一篇鉴赏小短文。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教学重点、难点 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一块: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

7、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带有关的资料 第二块:讲述与绿藤的故事1、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情境导入语: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2、组织分析三位学生在讲述故事重点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3、提升学生的认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

8、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绿藤象征什么?作者通过讲述特与绿藤的故事到底要抒发哪些情感呢?1、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练习几分钟后,争取上台向全班同学讲。语言要生动,表达要连贯。2、抓住共同点思考分析。结论提示:对绿藤的执着的描写;作者对绿藤的感情。针对三个问题,可以查资料,可以与同桌讨论分析。为增强效果,可以用录音机为部分同学配乐。 第三块:再当评论家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2、组织交流批注。1、认真写批注。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2、能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

9、情感。3、能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比较阅读。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别人对绿、囚绿记的评论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第一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1、情境导入语: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种种情感。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抓住有关语句来剖析他的情感。2、组织交流批注1、学生作批注。2、积极交流部分重点提示:“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段话如何理

10、解?【分析】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并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挫折终会成为过去,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第二块:比较阅读1、组织学生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要求写成小短文的形式,字数在300字左右。2、组织交流1、在笔记本上写文学短评2、交流评价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说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刺厣?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3、能为自己生活的城

11、市设计“绿墙”。教学重点、难点1、说出世界各地绿墙的特色。2、造成中外围墙不同的历史根源与文化根源。3、批注课前准备师生准备有关绿墙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 了解绿墙第二块: 介绍绿墙1、情境导入语: 同学们,作为常州的一员小公民,你能说说今年我们城市建设方面的口号是什么吗? 答案创建省级首批生态城市。 创建省级首批生态城市是许多围墙都透绿了,这说明能跟上世界的流行风,推行绿墙。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就“什么是绿墙?世界各地的绿墙各有什么特色?”这两个问题作批注。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有关绿墙的图片1、谈谈自己对常州当前的围

12、墙透绿问题的了解。2、阅读课文,做批注然后交流回答批注内容。先在小组里介绍,然后推举代表上台介绍。 第三块:建设绿墙1、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比较中外围墙的不同,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2、播放城市建筑录像,要求学生为常州建设生态城市而设计有特色的绿墙。根据课文积极回答。2、为建设家乡大胆献计献策。一双手教案目标任务:整体感知(多角度描写);感悟精神教学方法:圈点批注;阅读感悟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而写人的文章要写得成功,势必要把人物写得成功,那么写人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1、这

13、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作为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新课学习:一、整体感知内容(一)、朗读课文,(听读的同学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师扳书:所见(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的手。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2、其他学生量

14、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二、品语人物精神(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1、标划。2、齐读体会。(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的人。(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师作巡视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