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90869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秆小麦的发育特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秆小麦的发育特点是针对晚茬小麦分蘖少,分蘖成穗少、穗数不足的问题,采取增加基本苗数,依靠主茎穗保穗数,并结合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晚播高产的一套栽培技术体系。与常规栽培小麦相比,独秆小麦有以下特点:(1)生育进程前期晚后期早:在拔节以前,因播种晚、温度低,其生长发育落后于适期播种常规栽培小麦,但拔节后其生育进程明显加快,到挑旗期将赶上甚至超过常规小麦。以后其发育与常规小麦同步进行。(2)分蘖急增速降:晚播小麦前期总蘖数发展快,并于起身期达最大,但拔节期分蘖迅速两极分化,总蘖数急剧下降。(3)叶面积系数发展前小、中快、后慢:独秆麦在前期生物量少,叶面积系数也小,但中期发展快。到挑旗期达最大,后期

2、叶面积下降也较慢。(4)干物质积累前少后多:晚播小麦冬前生物量少,春季分化早而快,因此独秆麦前期干物质积累慢而少,但拔节以后干物质积累迅速上升。(5)群体虽大但透光性好,苗小但抗逆能力强:由于独秆麦基本苗多,前期重控,后期重促,其株型表现是株高矮,基部节简短、上部节间长,叶片小而挺,透光性能好,而且在分蘖以后,苗质的抗逆能力明显增强。小麦独秆栽培要求在具有水浇条件的中等以上土壤肥力的基础上,抓好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期播种,足墒下种、保证密度的前提下,应突出掌握以下几点:(1)掌握好播种期:独秆麦在日平均气温1216(冬前积温250550)时播种效果最好。(2)严格播种密度:独秆小麦靠籽保苗,

3、靠苗保穗,要求基本苗相当于或略低于该栽培法适宜的成穗数。(3)合理施肥:独秆麦施肥要求底肥增施有机肥,重施磷肥,适施氮肥。返青后蹲苗,至拔节到孕穗期进行分类追肥,一般在旗叶露尖时追肥的效果最好。(4)控制浇水:控制浇水的时间和次数是独秆栽培成败的关键。独秆麦因播种晚,冬前苗小,消耗水分也少,在保证足墒下种的条件下,一般不浇冬水和返青水,春后第一水可坚持到拔节至旗叶露尖时,结合追肥进行,在开花到灌浆期浇第二水,一般全生育期浇23水即可。晚茬小麦独秆栽培技术措施满昌伟(通联:277600 山东省微山县文化街111号农广校 0537-8226811 )因降雨或前茬作物晚熟或其他原因,致使小麦播种错过

4、了最佳适播期,小麦播种迟于最佳播种适期10天以上,一般在11月中旬前后播种。这样播种的小麦叫晚茬播种的小麦,简称晚茬麦。晚茬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容易造成生育前期苗小、苗弱、根系发育差,带蘖越冬困难,分蘖成穗率低,冬前和冬季不能形成有效大分蘖成穗,穗型偏小,只能依靠主茎成穗为主,“独秆”成穗的比例占80%85%左右,产量低。但是,经过我们多年推广生产实践表明,通过非常规配套技术,采取小麦独杆栽培技术,增加基本苗,轻施氮肥,春季严格蹲苗,拔节后肥水齐攻,每667可节约尿素10千克,少浇12遍水,节水180毫米,节约12个工日。独秆栽培小麦比适期播种常规栽培的增产37.3千克。显示了独秆栽

5、培技术高产、优质、低耗的优点。独秆栽培法虽然简化了小麦栽培管理,但不是简单粗放种植,粗放管理,而是依照小麦发育规律的精细管理。一、提高耕播质量在不影响前茬作物产量可质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前茬作物早收获,早腾茬,以便早整地、早播种,加快播种进度,减少积温损失。即使不能正常的进行耕翻土壤,也要用圆盘耙把土壤耙一遍。一定要把土地靶细、靶匀,争取做到土壤中没有大的土块。如果条件合适,在靶地前尽量浇一水,使土壤湿度满足小麦正常发芽的需要。根据栽培经验,独秆麦在日平均气温1216,冬前积温250550播种,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只要抓住日平均气温1216这段时间集中力量进行播种。这样,不但可以延长

6、上茬作物的成熟时间、提高产量,而且也有利于精耕细作,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二、合理密植晚茬麦冬前发育的一般规律是,在正常年份一般冬前不发生分蘖,越冬时主茎23叶,约冬前需要积温550750。根据晚茬麦的冬前发育这一规律,独秆栽培的小麦主要依赖种子保苗,依赖基本苗保穗,基本上要求每667基本苗相当于或略低于每667适宜穗数。因此,黄淮冬麦区南晚茬小麦在10月20日前后播种的,每667播种量以810千克为宜;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每667播种量以1113.5千克为宜,在此之后每晚播2天每667增加播种量0.5千克,但每667播种量最多不要超过15千克。由于独秆小麦分蘖少,基本苗群体大,生长前期易出现

7、基本苗之间过于拥挤,生长后期,尤其是穗期因株型紧凑易出现行间漏光,为协调这一矛盾,应尽量缩小行距,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播种前精选种子,做好种子的发芽试验,准确计算播种量,保证苗齐、苗全、苗足,提高小麦整齐度的重要环节。播种量和播种期应适当配合,一般在冬前积温550左右时播种,基本苗和成穗数的比例为0.8:1;冬前积温350480时,苗穗比为0.9:1。三、田间管理(一)增施肥料 一般要求是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少施氮肥。有机肥每667施3500千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15千克,尿素7.510千克,随翻地随翻到地下。翌年春季严格进行蹲苗,拔节到挑旗期,以旗叶露尖效,进行分类追肥。一般土壤肥力高

8、、苗情好的可到旗叶露尖时再进行追肥,每667追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对土壤肥力较差、小麦缺肥重的可在拔节期,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厘米左右进行追肥,每667追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7.510千克。(二)浇水 独秆麦因播种晚,冬前生长量小,植株群体小,对土壤水分消耗少,所以,在足墒播种的条件下,一般不浇冬水和返青水。是否浇起身水,只要掌握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春后第一水可坚持到拔节到旗叶露尖时结合追肥浇水,在开花到灌浆期浇第二水,一般全生育期浇二至三水,即可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如遇特别干旱年份可酌情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三)病虫害防治 三、密播独秆小麦高产配套技术

9、 3节氮重后这是实现晚播不晚熟,减少无效消耗,提高群体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总施氮量为同产量指标适期播种麦的80%90%,并注意前期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轻施氮肥(占总施氮量的30%40%);待晚播小麦达到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期,即与常规适期播种的小麦生育期一致后,重施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量的50%以上),可以减轻郁蔽,促进生根,促使分蘖快生速亡,株型挺拔紧凑,并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由于拔节孕穗肥施用数量多,因此以在拔节期(倒3叶促花肥)和孕穗期(剑叶保花肥)各半施用为宜。 4增磷补钾确保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与纯氮的比例均达到05以上,以促进麦苗根系发育,利于防僵防倒。磷肥一般以基施为主

10、,而钾肥以基肥和返青拔节肥各施50%为宜。每亩播种量最多不能超过15千克。 (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晚茬小麦必须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以好补晚。其具体措施是:在不影响前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早收获、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播种一块,以争取麦苗带蘖越冬。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抓紧时间深耕细耙,精细整平,力争一播全苗。若因劳力、机械动力等原因来不及精细整地的麦田,可采用浅耕灭茬播种或串沟播种,待小麦出苗后再进行中耕松土;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带茬浇水,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造墒及时耕耙保墒播种,或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

11、头水”,待适墒时及时松土保墒,助苗出土。晚茬小麦要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以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早分蘖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以34厘米为宜。为使晚播小麦早出苗,最好在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6小时,捞出后晾干播种,采用这种方法比播种干种子一般可提早出苗23天。 (5)精细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晚播小麦必须精细科学管理,在确保麦苗安全越冬的基础上,促其早发快长,加速苗情由弱转壮。晚茬小麦冬前一般不需要进行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作业;进入越冬期之后可施用腊肥,以补充养分供应,增强抗冻能力。晚茬小麦早春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中耕划锄,促麦苗早发快长。晚茬小麦应狠抓春季肥水管理。追肥时期一般

12、以返青期为宜,此期应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对于基施磷肥不足的晚播麦田,每亩可补施磷酸二铵10千克;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底肥施用充足的晚播麦田,可适当推迟到拔节期再追肥浇水;对于分蘖少、群体不足的晚播麦田,应在返青后期追肥浇水,以促进春季分蘖增生。晚茬小麦应注意浇好孕穗灌浆水,降雨多的年份或稻茬晚播麦田还应重视降湿防渍,以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晚茬小麦后期若出现脱肥症状,在抽穗至乳熟期每亩可叶面喷施1.52的尿素溶液5075千克;对有贪青晚熟症状的晚播麦田,每亩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左右。此外,晚播麦田还要注意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