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590736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地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地 理命题人:李晓萍注意事项: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2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 13题。人口密度(人/Km2)出生率()死亡率()x1084218y275671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A欧洲 B大洋洲 C. 非洲 D北美洲2Y国可能分布在A欧洲 B大洋洲 C. 非洲

2、 D北美洲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 B经济条件 C. 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读右侧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45题。4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 B C. D5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A B C. D读下面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6此图说明该地区 A人口密度较大B城市人口为2500万C. 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城市化水平高7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8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城市

3、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ABC. D9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C. 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10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 A城市数量不断增多B城市年增加人口数C. 城市用地规模无限扩大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南斯拉夫萨瓦河畔有一个农场,一进农场门,映入眼帘的是面积不大的耕地,荡漾着碧波的鱼池,令人悦目的森林,牛羊成群的牧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加工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利用。农田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牲畜为农田提供粪肥,森林能保持水土,河池能润泽草木。据此回答1113题

4、。11这个农场的农业是A能量密集型农业 B生态农业C. 外向型农业D传统的自然农业12这个农场最大的优点是A能源消耗不多B有利于高度机械化C. 没有环境污染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13你认为在这个特殊的农场中,解决农民生活燃料的合理的措施是A从农场外购进煤和石油B砍伐森林,利用农作物秸秆C. 建立火力发电厂D利用牲畜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制造沼气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提高农业的产出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下列对提高农业产出起关键作用的是 A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B进行专业化生产C. 加大科技投入D推广“密集农业”生产方式15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最符合下图的是 A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B亚马孙平

5、原的迁移农业C. 中亚地区的游牧业D中国的水稻种植业 P Q 居民区200m 300m 400m读城市布局与等高线图回答1617题。16P处设一钢铁厂,此处不可能位于A印度半岛B西欧平原C. 我国东南沿海D地中海沿岸17Q处是一家印染厂,河流的方向可能为A西南东北B东北西南C. 东南西北D西北东南欧洲某企业在我国建立某个新厂,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某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1820题。18该厂产品可能是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 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19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A海港 B航空

6、港 C. 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20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 B C. D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每年的“春运高峰”和“五一”“十一”的“假日消费黄金周”,出行难总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因此,我们需要建设更多的铁路,包括发展高速公路。判断2122题。21贯穿我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中,正在修建高速铁路的是A宝成线 B京广线 C. 京九线 D京沪线22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B提供就

7、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C. 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23京九铁路中段有一些明显的曲折,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A与公路、水路的联接 B地形起伏C. 有利于帮助沿线更多地区建立对外联系通道D依河而建24影响山区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条件 B气候条件C. 技术条件 D消费水平25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应建在A城市的几何中心B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C. 居民住宅区内D城市行政中心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2627题。2

8、6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27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等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等A B C. D下图中显示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请根据图回答2830题。28工业化初期,下列城市中最早出现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是A柏林B伦敦C. 旧金山D匹兹堡29由图中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看,发展中国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

9、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0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人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B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不断调整C.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完善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 40 分 。31(9分)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1)图1中可看出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国。(3分)(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洲(1分)(3

10、)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2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2分) 2004年A、B两国年龄构成(%)15岁以下15岁到64岁65岁及以上A国50455B国176518(4)从图1中可以看出,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_。(3分)32(10分)下图展示一城市由1930年1992年的发展情况。A 为低级住宅;B为中级住宅区;C为高级住宅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促进该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分)(2)C为高级住宅区的主要原因是 。(3分)(3)图中已有的工业区日趋老化,很多厂房不能容纳新式机械,再加上该地还有不少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建议把部分工厂迁往X地。假若你

11、是政府部门主管,为了使市民相信在X地发展新式工业较为有利,你会用什么理由说服市民?(3分)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不愿把工厂搬迁,为了使政府相信X地并不比现有的工业区好,你会用什么论据说服政府?(3分)33(10分)阅读下面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安排图,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各农业区位安排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怎样调整?A地养奶牛_。(2分)B地养鱼_。(2分)C地种小麦_。(2分)D地种果树_。(2分)E地种蔬菜_。(2分)34(11分)读图,回答问题。(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迅速发展而成的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主要条件基本相似的是:_;_;_。(3分)(2)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有:_;_;_;_。(4分)(3)从上述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某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 。(2分)(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可借鉴的是:_。(2分)高考学习网()来源:高考学习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