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导学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90456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设计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计导学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设计导学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由一案三单到导学案的演化1、从减轻教师、学生负担的角度看,每节课要设计一案三单,教师工作繁重,且三单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中层层递进的关系不易恰当处理,很容易导导致习题的堆积和零碎的拼凑。并且,学生的训练量也随之加大。三单印刷经济花费也在加大。2、从使用实效的角度看,“一案”基本上只是教学流程和教师教学时应该把握几个要素,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脱节;由于多种因素,在实际当中,问题生成评价单要么成了教师个人的预设,要么问题导读评价单合二为一。这也说明,这两个单子之间有进一步整合的必要。3、从学习方案优化的角度看,为了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最值得学习的东西,教学

2、内容需要不断地提炼、精选、整合,逐步走向简化、优化和美化,这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成了一种必然。和“高效课堂”教改一样,无论是一案三单的开发还是导学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提炼,不断优化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开发导学案?开发导学案之前必须先做哪几方面的事情?“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第一步学习解读新课标(2011版)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解题的“定理”和“法则”,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例题”。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解决这个“例题”,而是叫学生学会运用“定理”和“法则”去解决诸如此类的“应用题”。课标了然于心,教学就不会迷失

3、方向。所以,学习研究新课标是教学之前,必须坚决走好的第一步。就义务段语文学科而言,课标就每一个学段的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细心的理解和把握。第二步研究开发教材1、“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中实现突围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教辅用书大量泛滥和重复使用,如教学参考用书、教材全解、现成的各类教学设计、教案等等,虽然解决了教师写教案的苦和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捷径,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开发和资料的泛滥,不

4、仅挤压了教师的开发空间,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对教材的敏感,乐于坐享其成,而且最终导致教师丧失了开发教材的能力。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以除去由于长期依赖教辅的拐杖而失去脚步如飞,走自己道路的能力,以开发适合县域校情和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重拾师生的智慧、课堂的灵动和生命成长的精彩。2、教材处理的重要前提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重要前提。没有扎实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也一定没有得体得法的教材处理。课文研读,首先要抛开外援和教辅,独立研读课文35遍。待到有了自己的独到的感悟、理解、思考和提炼以后,再通过阅读教辅以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因为

5、。教材是“源头”,是根本,教辅只是他人的“牙慧”,是“末梢”,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不符合校情学情的副产品。教学必须立足于研究教材,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教辅。“不识教材真面目,只缘身在教辅中”。现实中,许多教师手忙脚乱,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与舍本逐末地依赖教辅有直接的关系。3、如何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有价值”。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目标明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或者说,如何利用课文,利用课文干什么,利用课文要达的目的。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即简化、优化、美化。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教材处理的主要设计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

6、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文章的处理,不同文体特征的课文的处理。具体来讲,如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突破、一课多案(同课异构)等。教材处理的着眼点:科学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精选、整合。以便实、活、精、巧地运用教材,达到增加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研究教材处理带来的直接效果:一是优化教学内容,二是提高教学效率。4、教材处理的关键是“选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优化,必须着眼于精选。即优化课文内容,精炼课文内容,整合课文内容。作为一种基本操作手法,教材处理的关键就是选点。(1)从内容入手选点。语言

7、赏析、情节梳理、形象分析、章法审美、朗读训练、内容整合等。(2)从部位入手选点。首段、中段、尾段或者某项内容的整合。(3)从角度入手选点。整体阅读、课中活动、语言积累、审美阅读、能力训练和表现手法等。化繁为简,返朴归真。1、由教辅向教材的回归。2、由传统的全覆盖、重训练向现代的小覆盖、深探究回归。第三步随时把握学情(现有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经验)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由于“先学”的法则常常在发挥作用,所以学情是变动不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把握学情变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节奏。所以。随时把握学情的过程,就是根据学情变化,不断修正导学案,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的过程。把握学情的具

8、体途径有:1、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血型、家庭情况等。2、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成绩的参考。3、本节课学习前的预习情况、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生成的问题等等。“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如何设计导学案1、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最优化方案。导学案的编制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所以,要突出三个字:一是“导”,指导、引导、辅导。“导”是以生文本,所以,教师必须懂得隐身。教师隐身在方案设计的思路里,隐身在学生攀登的出发点,隐身在指点迷津的加油站,隐身在限时高效的提醒中,隐身在目

9、标达成的赞赏中。二是“学”,学有出发点,有目的地,有可以评判的标准,有过程,有层次,有生成,也需要方法。三是“案”,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习题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有序引导,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螺旋上升,体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达成的规律性。所以,有人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2、导学案的基本构成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引导分析、质疑追问、追问探究)、和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展示,当堂检测,课后反思(方法运用、思想体现、规律总结)几个部分。其中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当堂检测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

10、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导学案可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四个层级:第一层:基础知识层。理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示的简单呈现。文科:字词句的积累、读背和知识的收集整理。第二层:知识的简单应用层。理科:基础题的练习。文科:文本的整体感知、基本思路的梳理、内容要点的归纳。前两个层级属于最低学习目标,要求每个学生人人过关。第三层:进一步的知识运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辨性。理科:侧重于解题思路的理清和解题规律的归纳,一题多解。文科:重点语句、隐含信息的品味、人物形象、心理特点的分析,作者、文本思想内涵的把握。适合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大部分学生,潜能生在学习小组和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够

11、达到。第四层:拓展延伸。理科: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的题目,一般比较难。文科:具有较高能力水平要求的阅读和写作。典型考试题目的链接与训练等。这一层级适合一些优等生。导学案设计流程五步生成:主备人“个备”学科组群议主备人修改任课教师再“个备”课后完善。以敬畏自然为例:一、瞻前顾后,明确单元总目标。瞻前:敬畏自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单元提示:(1)人类与自然逐渐疏远,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本单元课文以不同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2)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顾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主题,

12、引导学生泛舟科海,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二、上下贯通,把握本文分目标。1、本文与其他4篇课文的关系敬畏自然居于首位,然后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敬畏自然置于首篇,体现了五篇课文内容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首先把握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再接触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的逻辑性)2、关注的重点课后“研讨与练习”:(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议论性散文,学生理解有点难度,故从大意理解入手,既是题干又是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方法一抓住点睛之笔,小口径切入,

13、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方法二是通过概括提要,达到把握文意的目的。)(2)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共3小题。语言题:有的课文富有哲理,要求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有的课文感情色彩强烈,要求体会句子的作用;有的课文语句含蓄隽永,要求深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3)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句的概念、类型、作用。要求:找出几个反问句,再改为一般陈述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学习反问修辞格,知道概念,掌握学习方法即可)(4)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搜集资料,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迷

14、”的专刊。(开放性题:搜集资料,研究讨论新观点。贯彻了学与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利于激发表达欲望,在各种言语活动的渗透、整合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三、面向全体,分层设计导学案。敬畏自然导学案【学习目标】1、查字典,掌握文中8个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具体含义。2、反复阅读课文,通过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结合具体语境学习反问句。4、搜集图片资料,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内涵丰富、哲理性强的关键语句。2、通读全文,了解人类智慧和大自然智慧之间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道理。

15、(由于 “先学”,学习重难点和教师预估的会有所不同,须根据课堂情况有所调整,不可一味地按预设教学。另,由于导学案要提前几天下发给学生,学生先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可在上课前或自主学习环节结束后,由学科长和老师一同收集、提炼整合,形成全班共性问题,以便随后解决。)【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标注段序,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2、指导学生梳理预习中生成的问题,并提交小组共同研究解决。3、指导学生掌握以抓关键性的语句为突破口、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其中,第1和第3是语文学科的个性方法指导,第2是所有学科的共性方法,故,第2条可以略去。一旦成为常规可以取消。)【相关链接】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反映科学及相关内容的一类文学作品,包括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散文、科学小品等。与文学作品的主要区别是含有科学内容,如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以及由此所得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敬畏自然是一篇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议论性的散文。(科学文艺作品是本册课本中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