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9028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初中语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10年中考复习语文综合性运用精练100套第十辑4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3分)A、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 B、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C、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 D、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2)某同学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4分)甲2006年9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发现月

2、饼已过期变质,他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乙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丙2009年6月5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10倍作了赔偿。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2分) (3)某小组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选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周后,

3、他们将各自搜集的材料汇总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依次作了如下发言,其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搜集的材料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了,但都是文字材料,显得有点单一。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B、我很赞同你的意见,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影像材料。材料的丰富和多样化可以使我们的报告更有说服力。C、利用现有材料也可以写出一份不错的报告,而且将影像材料制作到报告中,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是算了吧。D、你这是懒汉思想!做事怎么能这样畏首畏尾呢?不想干就直说!我是追求完美的。没有你,我们照样能做好!参考答案:.(1)D (2)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从无到有,逐渐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4、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或:国家健全了法律法规。)(3)D47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开展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完成下列试题。(6分)(1)“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中国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认为“武”是典型的会意字,他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请说说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1分) (2)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2分)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

5、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1)(1分)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的美好情感 (2)(2分)略 (3)语言流畅即可。48今年是农历牛年,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贺岁生肖邮 票欢奔的火牛。请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题目。(1) 介绍画面中牛的特征,并写出其寓意。(2)写出含有“牛”字的两个成语。 答案示例:(1)画面中的牛强健有力、双目圆睁、四蹄奔腾、尾巴高竖,表现出奋力向前的视觉效果,寄托着人们对牛年生活红火、事业兴旺的美好期望。 (2) 对牛弹琴 汗牛充栋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第小题特征和寓意各1分,意思对即可。第小题写对一个成语得1分。49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

6、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3分)活动内容: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3分)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问题1: 问题2: 参考答案:(1)示例:“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班会

7、上依次展示。(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活动内容1分,设计具体1分,思路清晰条理1分,共3分)(2)示例: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推荐对象1分,理由2分,共3分)(3)示例: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 示例: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3: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每问1分,共2分)50阅读下面的材

8、料,完成后面的题。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i”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i”6人认为读“f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i”,在“绯红”中则应读“fi”。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 在上述材料的画横线句中还有两处语病,请指出错处序号并改正。 参考答案: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缬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收看”后加“收听”。“判”后加“赔”或“罚”。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