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8970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床数控加工基础.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数控车床外径端面刀的快速高精度对刀法 传统车床主要通过试切工件的方法对刀,即车削工件,精测车削处尺寸,计算实测值与目标值之差,按差值的大小和正负进行进刀或退刀。对于数控车床,除了少数配有对刀功能的之外,主要用对刀仪、对刀块或试切工件对刀。用专用的对刀仪作机外对刀,虽然精度较高,但刀具必须连同刀夹一起对。可刀夹一般较重,拆装较为费劲。尤其在只更换刀片时,用此法比用试切对刀还要慢。用对刀块对刀,由于多种误差的影响,对刀精度不高。因此,目前大多数数控车床仍用试切工件对刀。步骤的前三步与车床传统对刀相同,只是把摇手把看刻度进退刀改为用按钮输入刀具补偿值了。 试切工件对刀的优点是费用低、精度高;缺点

2、是费时间,而且有些刀具(如油沟槽刀)很难用此法对刀。因此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适用于外经、端面刀或类似油沟槽刀的快速、高精度对刀方法。这是一种不用试切的手动对刀方法。此法可在不用对刀仪、对刀块或对刀标准件的前提下,把试切对刀时间缩短60。此法可保持试切对刀的优点,克服试切对刀的缺点。 (1)原理。卡盘外径可作为横向(X向)对刀的现成基准,而定位块外端面又是纵向(Z向)对刀的极好基准。卡盘外径精测一次所得的尺寸是个不变值。程序的Z向原点又常常在定位块外端面上,所以两个方向都免除了先试切、再精测量、最后算出刀的补偿值后再输入的常规对刀手续。特别是纵向由于不受试切件测量误差的影响,所以对刀精度比试切法对

3、刀精度高;由于不受安装精度的影响,其对刀精度比标准件对刀法高。 (2)方法。由于车床的数控装置分两大类,所以方法要分两种进行分别叙述。 对用绝对位置检测器的数控车床 横向对刀步骤:a将相应补偿号的X向补偿值清零;b精测卡盘吊环孔附近的外径尺寸,记下此D1,值(此步只要换卡盘时作一次,以后可直接用记下的 D1值);c将卡盘用手转到吊环孔对着刀尖方向;左手将一条报纸放在刀尖与卡盘之间并不断拉动,右手用手动操作先快后慢地将刀尖向卡盘外径靠近,直到报纸拉不动为止,设此时光屏上X向显示值为D2;d如果随后的加工吃刀量小,可不考虑让刀量。将光屏显示值减去卡盘直径后再减去两倍报纸厚度就是刀的补值。报纸的平均

4、厚度为0.08mm,局部压缩后为0.05mm.所以,X向刀补值=D2,一D10.1。将计算值输入此刀相应补偿号的X位置。如果以后的加工吃刀量大,应将上述值减去经验让刀量再输入。 纵向对刀步骤:a将相应补偿号的Z向补偿值清零;b将卡盘用手转到定位块对着刀尖方向;c左手将一条报纸放在刀尖与定位块端面之间,并不断拉动。右手用手动操作先快后慢地将刀尖定位块端面接近,直到报纸拉不动为止,设此时光屏上Z向显示值为Z1,则Z向刀补值=Z1-0.05。再将计算值输入此刀相应补偿号的Z位置即可。如果以后加工吃刀量大,应将上述值减去经验让刀量后再输入。 对用相对位置检测器的数控车床 横向对刀步骤:a、b、c、d四

5、步与上述用绝对位置检测器的数控车床相同;e“锁紧”机械部分,用手动操作将光屏的X显示值摇到与 (D1+0.10)值相同;f解除上述“机械锁紧”,用手动操作,将刀架升到横向起始位置;g将程序中G50程序段内的X值减去此时光屏显示的X值,这就是刀具补偿值,将它输入此刀相应补偿号的X位置即可。如果以后加工的吃刀量较大,应将上述值减去经验让刀量后再输入。 纵向对刀步骤:a、b、c三步与前述用绝对位置检测器的数控车床相同;d“锁紧”机械部分,用手动操作将光屏上的Z显示值摇到+0.05;e解除上述“机械锁紧”,用手动操作将刀架升到纵向起始位置;f将程序中G50程序段内的z值减去此时光屏上显示的Z值,就是刀

6、具补偿值,将它输入此刀相应补偿号的Z位置即可。如果以后加工的Z向吃刀量较大,应将上述值减去经验让刀量再输入。 (3)注意事项 如果程序原点位于距定位块端面Z处,那么前述的Z向刀补值应再加上Z值,两种类型都是如此。 如刀尖因卡爪原因到不了定位块端面,Z向可用卡盘端面对刀,这时刀补值要进行一次换算。 2 用一把刀车削工件回转中心两边的方法 图81是一种远程传感器上用的法兰简图,要车削A、B、C、D、E五个面。除A面外,其它各面尺寸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都比较高。毛坯是锻件。为保证精度,分粗车、精车来完成。采用安装55。等边菱形刀片的外圆刀,按图示的方向安装在刀台上。 车削方法:如按常规的

7、方法,车A、B面用一把刀,车C、D、E面用另一把刀,这样粗车和精车要用4把刀,而且用这种方法加工很难使B、E面之间的尺寸误差不超过公差(002ram)范围。采用一把刀车削工件回转中心两边的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此方法是粗车、精车分别用一把刀,两把刀除刀尖圆弧不同外,其它都相同,连走刀路线都相同。下面只介绍精车刀的车削过程。 先让刀尖快速到达m点,让工件正转(M03)的同时,再使刀尖到达切削起始点m,依次切削C、D、E面,直到f点。接着让工件停转(M05),同时让刀尖到达n点,让工件逆转(M04)的同时,让刀尖到达另一侧切削起始点n,依次切削B面和A面,直到刀尖到达g点。至此,切削已全部完成,退

8、刀、停转和结束程序。 采用此方法,已成功地加工了万余件,效果很好,可供车削类似的工件参考。 3 不让拐角处出毛刺的数控车削方法 有些钢质工件要求拐角为直角,且不能有毛刺,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就能做到这点。 车刀刀尖放大看多呈圆弧型,见图82。K是假想刀尖点,E、F分别是刃口圆弧与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切点。如按图83和图84安排切削路线,会分别在外径和端面拐角处出毛刺。如按图85安排,车完后工件上的毛刺与图8-4基本一样。可见,以上三种常规的车削方法均出毛刺。 这三种车削的共同特点:切削刃有段时间离开工件轮廓线,这就给出毛刺提供了机会。按图85车削此部分的程序为 N4 G01 X100 F03: N5

9、 Z-50: 光看程序,似乎刀尖一直在工件轮廓线上,但程序中指令的是假想刀尖的位置。从图85可以看到,在实际切削中,刀刃上的F点在工件上A到B点、E点在工件上C到A点间移动时,切削刃就离开了工件轮廓线。 以先车端面后车外径为例,看出毛刺的过程。图8-6所示是刀尖向左切削,其上的E点接近A点时的状况。这时A点上侧的金属受到刃口向下的挤压,部分被挤到已车过的端面外侧,而成为毛刺。毛刺的大小和刃口锋利的程度有关。为了不让工件出毛刺,就采用了如图8-7所示的切削路线,其程序相应改变为 N4G01 X968 F03; N44G03 X100 Z-16 K-16: N5 Z-50: 这样,切削完后角部两侧

10、就不会有毛刺。程序虽比图8-5多了一段,但刀尖移动总距离反而短,即切削时间比图8-5少。这当中,为保证工件拐角处车削无毛刺的效果好,车削前应选精密级的刀片。 若用自动编程机编程,即使规定了端面处向上、外径处向左的连续切削,它也只编(输)出图8-5路线的程序。要想不让出毛刺,只有对输出的程序作人为的修改:将N4段中的X指令值改为96.8,并加入N44段。 要作图8-7的无毛刺切削,严格地说,在此处就不能使用刀尖R补偿机能,即不能用C42指令,可用如下编程: N3G42 x45 Z0: N4 G01 x100F05: N5 Z-50: 则执行时仍按图8-5走而不会按图8-7走。如这一程序段前后的程

11、序都使用了G42,而编程员又不想在此处去掉G42,重算其它许多处的指令值,可编如下程序: N3G42 X45 Z0: N4G01 X99998 F03: N44 G03 X100 Z-0001 K-0001: N5 Z-50: 别看只加入了半径为1gm这个微小的值、对车出轮廓没有影响的圆弧,执行时就会按图8-7的路线走,就车削出拐角处无毛刺的工件。 4 防止切削凹拐角处刀具负荷骤升的方法 如图8-8所示工件的精车加工,图中的虚线与实线分别为加工前、后的轮廓。是大批量加工,要求表面不能有接刀印痕。 选用安装80等边菱形涂层刀片的端面外径刀。如果在单刀台数控车床上车削,若先车I部,在最后接近C点时

12、,会出现很宽的切屑,刀片左侧刃负荷骤升,对刀具和机床都不利。若这一刀在将要接触部时就结束,那么第2刀车部时就得这样车:向下先切到C点,再向右至少走1.5mm才能退刀,这样切削的负荷就不会骤升了,但在外径上就出现一个接刀印痕,这不允许。改用先车部再车I部的情况也一样。可以采用I、部来回多车几次解决,但这样切削效率就降低了许多,小批量加工还可以,大批量加工就不合适了。也可以用35等边菱形刀片的外径刀来车削,使第一刀末尾的负荷不要增大太多,但35菱形刀片的强度差,效果也不好。最后采用双刀台数控车床上用下述办法解决。用两把相同的安装80等边菱形涂层刀片的端面外径刀,一把装在上刀台上,一把装在下刀台上。

13、加工时,让这两把刀同时车削到C点,当然也同时退刀。通过分析可知,在两把刀同时接近C点时,切削负荷不会有较大的增加,实际切削下来的切屑也没有明显变宽,反而切削到C点时的切屑越来越窄。 余下的问题是如何让上、下两把刀同时切削到C点。一种方法是用快进让上、下刀分别到达E、D点,再用同步指令同时开始工进,上、下刀的每转进给量指令相同值。另一种方法是上刀先在F点等待,下刀从D点开始向左切削,到切削到距C点32mm时,再用同步指令让上刀开始工进。第三种方法是先让上、下刀分别到达 F点、D点,再在上刀台的程序中加一个暂停程序段(G04),在这个暂停程序段和下刀台程序的工进程序段中,分别加进相同的同步指令。如

14、果暂停时间通过精确计算选得合适,上、下刀也会同时到达C点。不管用哪种方法,其效率和效果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果上、下刀切削要用不同的进给量时,只能采用上述第三种方法。 不要担心两把刀同时切削到C点会撞在一起,事实上,上、下刀分别切削工件回转中心的两个不同的侧面。 5 缩短批量工件车削工艺流程的方法 一种需要大批量车削的密封座,毛坯为锻件,其车完后的剖面形状如图8-10内虚线所示。原来的工艺流程为3道粗车、1道半精车、2道精车、共6道工序。采用C7620液压半自动车床和C7220仿形车床,加工后外径椭圆度有时达不到图纸0.12mm的要求。 通过分析和反复试验,缩短了工艺流程。只用3道工序就完成全部

15、粗、精加工,其加工精度也达到了图纸要求,而且只使用了一台数控车床。 第一道工序见图8-9,卡小内径,用C7620半自动车床,车削A、B面和C、D倒角。第二道工序见图8-10,用一台双刀台数控车床,卡已经粗车过的外径。上刀架安装两把80。等边菱形刀片的端面外径刀,T1装边长16的刀片,用于F、E面和K倒角的粗车,图8-10 第2工序装边长12的刀片,用于这3处的精车。下刀架安装两个自制刀座W1和W2,在各自的头上安装55。等边菱形刀片的端面外径刀,这两把刀的型号及刀片的边长相同。只是T3用的刀片的刀尖圆弧半径为1.6mm,T4用的刀片的刀尖圆弧半径为1.2mm。T3、T4分别作H、J面和L、M、N角的粗车和精车,编相应的数控加工程序后,就可以进行车削。第三道工序,使用C7620半自动车床,用弹簧卡具卡小内径G,并用端面F定位,精车外径A、端面B和外角C。 通过大批量生产实践应用,采用上述方法把工艺流程缩短了一半,是成功的。 6 平衡加工时间提高工效的措施 在用双刀架车床加工同一种工件,如果使用不同的工艺,效率就会相差很多。这里的核心是循环时间即加工时间的平衡问题。这当中,一是前、后两道工序间加工时间平衡,二是每道工序上、下刀架间加工时间平衡。如果措施合理,工效可提高许多。 如图8-11和图8-12所示是一种轴承内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