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586303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叶文虎 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人类社会中的逐步被认同,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从经济系统的结构与运行方式的角度去探索消除或缓解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三大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贫富两极分化)的理论与方法。近十年来,不少国家已在循环型经济的建设上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包括“物质流分析”、“生命周期分析”、“供应链管理与逆向物流”、“清洁生产与零排放工艺”、“为环境而设计”、“生态产业园区”、“再制造、再循环与废旧产品资源化”、“减物质化”等体现循环型经济思想的共性技术,在企业内、企业间以及城市和区域内不同层次经济活动以及产业布局、城市

2、规划乃至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不同层次规划活动,探索构建物质环状流动的“低负荷、高效能”的循环型经济技术、工艺和管理。一、对循环型经济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的再认识环境-社会系统学认为,社会是人类在追求更好生存的过程中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一旦形成,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元”)参与到人与自然的作用中,社会的演变规律与发展走向可从“人-自然-社会”这个整体的变化规律中去探寻。传统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过程,或者是以“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

3、效益和环境效益。(一)主导发展要素的历史演替经济的类型、结构和走向对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大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决定其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先从经济发展主导要素的历史演替中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演变的走向。人类早期,包括奴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与健康质量,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是劳动力,因此,奴隶主拥有的财富以奴隶来衡量。到了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成为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取代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地主拥有的财富以土地来衡量。工业文明时代初期,资本以其稀缺和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带来规模效应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资本的密集被称

4、为规模化。后来,技术的力量逐渐显现,“资本追逐知本”,使得技术成为工业文明时代中期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又叫做知识经济。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已经转变为信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的演变就可以窥见端倪。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资源的发展、积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形成了知识产业,而且导致国际经济分工重组,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新的资源分配格局:以生产、分配和消费知识资源为主的知识经济国家,以依靠装配劳动为主的劳动力经济国家和以生产石油、矿产等为主的资源经济国家。但是,自然资源经济受到资源储量、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劳动力资源随着经济高

5、速增长将不可能长期保持低成本优势,而且它们的附加值都很低。因此,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在来自欧美日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和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产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加之传统产业将向海外更低成本地区转移的潜在威胁,依靠传统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和资本密集都已很难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国家非常关注和重视提高我国的绿色竞争力和“软实力”。也就是在经济系统中,以生态化为核心来整合资源、资本和技术。其中,要特别注意开发生态技术,包括生态型的材料、工艺和管理。今后,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将是生态化与人性化的经济发展,也就是说,在今后人类社会的经济系

6、统中,“生态化”和“人性化”将扮演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角色。(二) “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状况人类社会是以“三种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经济是社会中全部上层建筑的基础,而物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的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这种交换包含输入与输出两个方面。输入指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原料。输出则是指人类社会将生产废弃物(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资源中提取出符合需要的产品以后的“多余物”)以及消费废弃物(产品消费后所成为的“弃置物”)又送回

7、到自然环境中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这种物质交换对于人类社会系统内部活动的进行与和谐的维系,是至关重要的。“三种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阻碍,人类社会系统的活动及其和谐就要受到威胁,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演化就会受到扰动。当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1)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经济发展的追求是无限的,而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是一对决定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永恒的矛盾,只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激烈程度不一样而已。上述基本矛盾在20世纪50年以后被严重激化。表现在经济系统活动上的是:经济活动方式使物质在人类社会中的流动呈现出种类

8、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已远远超出了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流动速度。经济活动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物质退出了物质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的循环(不能为自然环境所消纳),从而使自然环境向人类社会提供支撑的能力越来越弱。(2)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对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追求是无限的,而经济的发展则是把社会财富的配置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而在这种经济基础上构筑起来的上层建筑(社会规则)公平分配社会财富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地区间、行业间以至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直至威胁社会的安定、生活的安宁。这是另一对决定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基本矛盾。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必将会走上一条能妥善处理上述两大

9、基本矛盾的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系统的生态化和人性化就是基于这一认识所作的判断和方向性的选择。(三)经济生态化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与传统经济系统相比,新的经济系统多了几个循环的环节,为显示差别,我们称传统经济系统为“直线型经济系统”,新的经济系统为“循环型经济系统”。与循环型经济相比,经济生态化的研究视野与内涵要更加宽广,涵盖了经济系统的整体内容,不仅仅是物质的循环流动。经济生态化核心是经济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有选择性的学习,通过调整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转变和优化要素利用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系统运行对资源和环境影响,向稳态经济的最终目

10、标迈进的过程。经济生态化包括三个方面的转变:1)重新定位经济系统,保持经济系统索取和资源环境供给之间协调,经济系统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承载力协调;2)转变经济系统结构,改造已有产业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新增“绿色”产业和创新利用方式;3)转变经济系统功能,从“又多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又省”,从强调最大到强调最可持续,从物质生产到同时进行物质生产和辅助环境生产,从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构建循环型经济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或者说是革命性意义的大变革,由于它将导致社会运行规则的改变,因此它是人类理性的回归与升华,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必然选择。二、对循环型经济本质特点的再探讨循

11、环型经济的内容和本质特点表现在物质流动、能源消耗、增长模式、经济生态一体化以及建设循环型社会诸方面:(一)物质流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物质流动形成闭路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而后者却依赖于大量从环境输入资源并排出废物,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最终造成资源环境短缺,使经济发展无可为继。经济生态化的目标之一即完成直线型经济向循环型经济的转型,着眼于通过增加物质在人类社会中(不仅是经济系统中)的环状流动(不是闭环流动),使在获得同样经济收益情况下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是降低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措施是发展旨在促进资源环境建设的“第零产业”与废弃物再利用的

12、“第四产业”,通过增加“分解者”完成废弃物的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通过增加再资源化的物质流减少对新鲜资源的使用;另外,采取创新的经济模式,以提供服务代替提供产品是一种新的趋势,从而在满足经济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物质消耗。(二)能源消耗物质在人类社会系统中呈环状流动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消耗能源的。由于能源也是一种自然资源,也在某些种类(如矿石能源)和一定程度上具有有限性,因此发展循环型经济并不意味着循环利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封闭的程度越高越好。从能量角度来看,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都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能量交换,其内部各种复杂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是靠不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来推动

13、的。热力学定律制约着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利用能量的限度。由于能量的利用效率有限,其利用梯次也受到限制。在经济系统中追求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能源消耗往往存在着一对矛盾,因为伴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能耗亦会增高,造成更高的成本。所以,有必要权衡利弊,恰当地调节经济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目前的经济系统中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费的88%都来自化石能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直接造成能源资源存量的枯竭,引发酸雨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如何满足人类经济对能源的需求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是经济系统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发新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也是经济生

14、态化的必然之路。正如赫尔曼费舍在“阳光经济”中描述的,利用阳光型能源和阳光型原料,利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使经济系统建立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基础上,完成经济系统能源利用的转型。(三)增长模式从反馈机制角度上讲,经济系统是增长型的,其内部的动力是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这种需求呈非线性、指数式的上升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经济系统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从环境中大量输入资源,这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形成正反馈的增长模式。而生态系统内部是一种内在自我维持性机制,系统内部生态环境资源的更新、种群的增长都受到一系列环境条件的制约,系统达到平衡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数量关系,系统内

15、资源的增长、消耗之间存在着非线性、负反馈为主导的生态演化关系。相对于经济系统对资源的无限需求来说,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数量是有限的。那种以能够生产多少产品来衡量经济成功与否的增长状态必将面临自然的极限和社会的极限。因此,经济系统必须转变那种扩张型的增长模式,转而走内涵式的增长道路,在动态平衡中稳定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倍数4”甚至“倍数10”的发展目标,即在经济增长1倍或4倍的情况下物质消耗比现在要减少一半。(四)生态、经济一体化虽然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但生态经济一体化却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的经济系统已不可以忽略生态环境而得以发展,在经济系统中,有必要将生态环境建

16、设与经济增长纳入有机的运行机制之中。而这需要从根本上需要承认自然的价值,并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将其价值在经济运行中得以体现,能够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流畅地流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分配。传统的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强调GDP的增加,对GDP的物质消耗和污染负荷缺少同样程度的关注,对于大量消耗物资的经济规模增长也认为是成功的;基于循环型经济的“绿色竞争力”概念,应同时关注GDP的增加和变轻、变绿,即应该认为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物资消耗和减轻污染负荷的发展才是有竞争力的,即产业生态学所提倡的“减物质化”。(五)建设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经济是“循环型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循环型社会”则是循环型经济的制度保障。两个过程是统一的,表现在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观、人群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的运行方式的转变上,因为经济系统中的加工废物和消费废物都是排入社会的,如果社会没有把这些废物重新输入到经济系统的机制的的话,循环型经济是不可能形成的。而要形成这一机制则要依赖于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