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85937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鲍春娟 评析:刘会珍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第52页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本次习作是要求学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要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用日记的格式和要求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文章要做到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没有错别字。通过本次习作,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兴趣和认真持久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人、对事、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兴趣和理解。五年级的学生多数已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能够把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如

2、实地记录下来,但写连续观察日记还是初次接触。学生通过这个“百花园”的“阅读平台”螳螂的启示,已经认识了这种应用文。在开学伊始,就布置学生确定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并作好记录。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因而为本次习作积累了素材,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三、教学目标1、学会连续观察事物,能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2、了解连续观察日记的写法,写出连续观察日记。3、形成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四、教学准备1、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开学初就进行布置)2、做好观察记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激发学生的写作

3、兴趣:学生谈谈最近的新发现,并说说是怎么发现的。(总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2、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3、师小结。(1)如实记录。(2)不必每天记录,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随所记的事情的情况而定。(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4、揭示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练习写连续观察日记。【设计意图】:采用复习法引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要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力求做到观察仔细

4、,如实记录,为完成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指导审题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研读“习作讨论平台”内容1、默读“讨论平台”的内容,交流读后所得。2、小结。(板书)(1)写出所见所感。(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设计意图】: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从而顺利进入写作情境。 四、习作指导1、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

5、的哪些变化?2、展示观察记录,师生评议。3、统计: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4、师小结。 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适于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变化时间相对长一些的事物,适于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5、强化习作要求。 写出所见所感;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6、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在习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包括观察日记的写法、格式等方面内容)7、 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应用观察记录进行习作。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充分

6、采用个人练习说、小组互说、全班交流等形式,以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热烈交谈、积极讨论的氛围积极开动脑筋思考。 五、学生试写一则。 六、当堂讲评、修改典型习作。1、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评议。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共同修改。教师对好的习作给予肯定。 2、师提出修改的要求,学生自行修改。 是否写出了所观察事物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和启示;是否按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句子是否通顺;能否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习作内容更为生动;有无错别字。 3、 展示读改后习作。 【设计意图】: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修改、展示,引导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7、”。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注意衔接、完整。)【整体设计意图】:本节习作指导课,我采用了“学、说、写、评”四步法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作好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复习阅读平台中的螳螂的启示,让学生又进一步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审题和研读“习作讨论平台”,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习作要求,为进行习作作好了铺垫。在进行习作时,先说后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写作兴趣。习作完成后,学生交流习作,一方面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另一方面,让“耳朵”做老师,训练学生的

8、语感,培养他们自己会分析、会修改习作的能力。通过本次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生活的美好,知道习作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养成爱观察、爱发现的好习惯。【评析】:鲍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多方面考虑,确定了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习作指导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会写,乐写,在本节课教学中,鲍老师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1、教学中注重习作兴趣的培养,开始教师从学生的发现入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写作奠定了基础。引导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在写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习作有章可循,语言材料和写作方法上有了方向。2、新课内容从写作要求入手,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样

9、写,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内容。由于本次写的日记和以往不同,是几篇连续的日记,教者通过让学生研讨得出注意之处:(1)写出所见所感。(2)几则日记之间内容要衔接,事情要完整。 3、习作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鲍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日记交流,这既是范文,又是新日记的起点,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让学生试着口头练习说一则日记。先自由练说,同桌互说,再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交流,就降低了写日记的难度。在交流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进步。4、 由于日记较短小,教者采用当堂讲评的方法,既检验了学生的写作成果,同时由进一步夯实本课的教学重点,再加上老师富有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利于以后的学

10、习。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第三实验小学“学写连续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设计:潘丽娜 评析:刘玉梅一教学内容: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百花园二中的习作(52页)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本单元以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富含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因此,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高水平的观察力,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本次习作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生活,用心去感悟

11、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从而激发智慧与思维的火花。三教学目标1、能写出多篇观察日记,并能够记录详细,了解豆芽的变化规律。2、发展锻炼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3、养成实事求是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四教学准备学具:课前预习书中的范文;每人一个器皿,泡过两天的黄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引入: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日记螳螂的启示,谁能说说:它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教师准确地下以定

12、义,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以便为后面的学习及写作奠定基础。)二、写出第一篇观察日记:、同学们,现在小黄豆就在你的手中,请你也把自己发现的记录下来吧。(学生写观察日记)(根椐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这一环节属于前测阶段,在此发现现问题,再加以训练)、再读螳螂的启示,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对比自己的日记,说说你的体会。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请同学们再审视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再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三、小结:同

13、学们,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都表现出色。是否这样,就达到了写观察日记的要求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在前测过后,加以简单的训练,因为时间与课时的安排,所以将更多的感知训练安排在下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引入: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

14、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

15、日记了。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整体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