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583923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第2章信息系统开发.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系统开发第一节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1. 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2. 总体规划的目的: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3. 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对当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分析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第一单元 初步调查及报告撰写 1. 系统初步调查包含哪些方面:下达任务书;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新系统目标和撰写初步调查报告。2. 在制定新系统目标,应使目标具备以下重要特性:目标的总体战略性;目标的多重性;目标的依附性;目标的适应性;目标的长期性。

2、第二单元 确定综合平台和开发模式 1.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l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l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l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2. BSP实质:是一个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的转化过程。3. BSP方法一般经历的过程: 首先自上而下识别信息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 再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以支持目标4. BSP方法的某些步骤和技巧可灵活处理,但原则却是必须遵循的: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 面向企业中管理各层次

3、的要求。 从方法论上摆脱信息系统对旧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使信息系统在结构上有良好的整体性。 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实施相结合。 5. BSP的工作流程: (1) 前期工作阶段(研究项目的确定;研究的准备工作;研究开始阶段)(2) 基础工作阶段(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3) 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4) 文档编写阶段(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6. BSP方法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定义企业过程和数据类,分析研究现行系统对企业的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确

4、定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确定新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顺序。7. 企业信息化的表现形式:(1) 企业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 (2) 企业业务处理自动化(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辅助决策系统DSS及电子商务Ecommerce) (3) 企业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4) 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即制造资源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 8.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 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 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

5、会话的方式使用。 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9. 经理信息系统:经理信息系统(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经理支持系统(ESS,Executive Supporting System);战略信息系统(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10. EIS的基本功能:支持高层经理的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以多种直观形式提供信息,有较强的图像处理功能; 具有很强的信息通信能力,及时、全面了解企业各个领域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状况和发展动态; 在必要时,能够跟踪数据信息的来源; 方便用

6、户使用,系统对于使用者是透明的; 能够解决各类开放式的问题。 11. 计算机继承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一般包括:管理信息子系统MIS;产品设计与制造子系统(CAD/CAM);制造自动子系统;质量保证子系统。12. 制定新系统的总体开发策略:“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综合开发策略(在总体规划阶段,应使用“自上而下”的策略确定心系统的总体方案,在系统开发的以后阶段中,利用“自下而上”策略对一个个业务子系统进行具体功能和数据的分析、分解)。第三单元 总体方案的撰写 (一) 可行性分析方法:技术上的可

7、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二) 可行性报告的参考格式 说明该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评述可能选择的各种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的方案。第二节 业务流程调查及优化1. 业务流程优化的实质上是企业流程重组的过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英文缩写BPR),业务流程重组追求的不是局部的部门效益的提升,而是贯穿企业各个部门的整体的流程再造和全面优化。 2. 流程再造的途径: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是使一切活动都要以某种方式为企业和顾客“增加价值”。重新规划和设计现有流程的途径就是消除非增值活动和调整核心增值活动:

8、(a)清除非增值活动;(b)简化必要的活动;(c)活动的整合;(d)流程活动自动化。3. 企业从未来经营的目标和理想模式出发,设计企业流程的运作方式和衡量指标,这种方式称为BPR的战略需求驱动。4. 业务流程调查的几个阶段: (1)调查企业的组织结构 (2)调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 (3)绘制业务流程图 5. 业务流程优化的工作步骤:(1)业务流程分析;(2)业务流程优化。第三节 系统分析1. 系统分析:也称系统逻辑设计。2.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详细调查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 确定新系统初步的逻辑模型 编制系统说明书 3. 系统分析的主要过程: 认识、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的“物

9、理模型” 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对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 系统分析的步骤: 现行系统调查; 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系统目标; 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 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5. 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活动:“理解”和“表达”。第一单元 系统需求分析 1. 系统需求分析的两个阶段:需求详细调查;需求分析。2. 需求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步骤 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功能结构等静态信息的调查和分析; 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进行数据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找出现行系统的薄弱环节 分析用

10、户需求 需求确认 需求更改 3. 详细调查的工作原则:自顶向下全面展开;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相结合;点面相结合展开调查;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第二单元 数据流程分析 1. 数据流程分析目的: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2. 什么是数据流:是人们用以记录物流、事务流、货币流、人员流等的抽象表达形式。 3. 数据流程分析的工作步骤:业务流程图;画数据流图;编制数据字典;编写处理说明4.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 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

11、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5. 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工具: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6. 画数据流图的指导原则: 总体上: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 局部上:由外向里的原则 第三单元 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 1. 系统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织情况概述 (2)现行系统概况 (3)系统逻辑模型 (4)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 (5)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 (6)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 (7)用户领导审批意见 2. 系统分析报告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 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交流

12、和监督提供基础; 为新系统验收和评价提供依据。第四节 系统设计1. 系统设计就是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一个根据新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详细地确定新系统的结构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2. 系统设计阶段可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3. 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灵活和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运行效率。第一单元 总体设计 1. 该阶段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将系统总体规划中划分的子系统更合理地甄别和确认; 如何将子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 模块间的传送数据和调用关系; 如何评价模块结构的质量; 采用怎样的网络拓扑结构; 如何进行设备和网络的配置

13、2. 主要工作步骤是:进行子系统的合理划分和确认;模块设计;网络设计。3. 系统的存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目标;功能;结构。4. 系统应当有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5. 系统分解的原则:可控制性原则;功能聚合性原则;接口标准化原则。6. 系统划分的原则: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使数据冗余较小;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适应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7. 系统划分的方法:按职能划分;按逻辑功能划分;按通信划分;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按业务处理的时间关系划分。8. 模块结构图的绘制方法(以前考过) 9. 模块: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具备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

14、代码。10. 模块间的调用分为三类:判断调用;循环调用;一般调用。数据:在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 控制:数据输入结束标志,文件结束标志等。 转接:一张图画不下,或为了避免线条交叉11. 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尽量减少模块的耦合,力求增加模块的内聚。12. 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若干数据项 控制耦合:控制信息 非法耦合: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 13. 模块的内聚方式:巧合内聚;指模块内各成分之间毫无联系 逻辑内聚:指模块内各成分的逻辑功能相似过程内聚:由公共处理过程组合成的模块 通信内聚:指模块中各成分引用或产生共同的数据 顺序内聚:指模块中各成分有顺序关系,某一成分的输出是另一成分的输入 功能内聚:指模块各成分的联系是功能性的 14. 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区别: 模块结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 “框图”等描述的是系统的过程性 数据流程图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系统的过程特性,但它与一些程序设计框图相比,更加抽象,而且侧重的是数据的流动 15. 模块结构图推导策略: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 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事务分析) 以变换为中心设计策略(变换分析) 第二单元 详细设计 1. 总体设计阶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成果是一整套源于数据流图并经过优化和补充的分层模块结构图。2. 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代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界面设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