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8257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2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新坐标】(通用版)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2 第1部分 古代篇 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新疆高考适应性检测)颜氏家训中曰:“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寄居异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悠闲之过也。”材料反映的是()A士族不学无术腐朽无能的现象 B庶族逐渐崛起而替代士族地位C士族可凭借门第世代把持政权D士族阶层由兴起到消亡的过程A材料中

2、“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表明士族腐朽无能,故A项正确;庶族崛起与材料中“江南朝士”“僮仆”不符,故B项错误;士族世代把持政权与材料中“悉资俸禄而食耳”不符,故C项错误;士族兴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2(2016洛阳统考)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 【导学号:02792022】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A“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

3、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3(2016济南模拟)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C材料中宰相刘祎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他

4、的驳斥并未体现相权高于皇权,故A项错误;唐三省六部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唐朝敕文的发布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令与门下省的封驳审议,武则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的,故C项正确;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4(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司法性质B分割相权C职广位重 D抑制腐败C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属于监察机构,而非司法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

5、朝御史台分割相权,故B项错误;唐朝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纠正百官之罪恶”,职广位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御史台监察是否起到了抑制腐败的效果,故D项错误。5(2016常德模拟)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A秦以后历代王朝的统治都是以小农经济作为基础,一家一户是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降低婚嫁年龄有利于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故A项正确;降低婚嫁年龄不能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故B项错误;降低婚嫁年龄助长了早婚

6、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故C项错误;降低婚嫁年龄与稳定统治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6. (2016保定模拟)唐朝长安城内宣阳坊里开设有彩缬铺,延寿坊里有金银珠宝店,丰邑坊有出租丧葬用具的店铺。这表明当时() 【导学号:02792023】A宅第逾制现象明显B市民的商业观念发生了改观C坊市分离制度难以维持D工商业者与政府的矛盾比较突出C唐都长安实行坊市分离制度,根据题干中坊中出现市,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局面被打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市民的商业观念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工业商者与政府的矛盾,故D项错误。7(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下面信息概述了

7、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清朝C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衰落。到宋代,门阀政治基本解体。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宋代宰相的权力被分为三部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代,C项符合题意。8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02792024】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国家已经实现了统一稳定,故A项错误;官员队伍的冗杂是君主专制强化

8、和中央集权加强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的“三省、六曹”等机构均属于中央机构,其名存实亡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反映,故C项正确;“三省、六曹”等都是属于中央机构,不涉及地方机构,不属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9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赐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B显示朝廷的威严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D保证新技术的传录与创新A根据材料所提供官窑生产的目的,不是以追求财政收入为目的,而是为了供贵族享用,所以是为了保证生产质量

9、,故选A项。朝廷威严材料显示不明显,官窑生产不计成本,新技术的传录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C、D三项。10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在儒学发展史上,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导学号:02792025】A宗法制度逐步瓦解B吸收糅合诸子学说C科举制度开始创立 D程朱理学日渐兴起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五经时代”到“四书时代”的转变完成应该是在宋明理学时期,尤其是在程朱理学时期。宗法制逐步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吸收糅合诸子学说是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而四书和五经是儒学内部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科举制度

10、开始创立是在隋唐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兴起,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完成标志着“四书时代”的开始,故D项正确。11(2016扬州期末)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导学号:02792026】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发明淬火工艺A BC DB火药最早是在唐朝末年用于军事,而不是宋代,故错误;宋朝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故正确;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正确;

11、西汉时冶铁业中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12(2016山东齐鲁名校联考)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统治区域 B缓和蒙汉矛盾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C根据题意可知,由按照山川地形到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割,目的并不在于扩大统治区域,也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故A项错误;蒙汉矛盾的缓和政策体现在官员的设置上,而不是行政区划的设置,故B项错误;犬牙交错的局面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地方凭借自然地理优势而

12、形成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设置并不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而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6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益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周易大传

13、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材料三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

14、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9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战国时期的精神所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第(2)问,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3)问,根据

15、材料三“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可知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一直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族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