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8212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坪区稻瘟病重发条件及防治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高坪区稻瘟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王正跃(高坪区植保植检站 637000)水稻是高坪区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2万亩,总产9500万公斤,占粮食总量的24.6%。受品种、菌源量及气候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稻瘟病在该区发生趋势逐年加重,年度间发病面积比17.661.7%,自然损失率8.737.9%,尤其是2004、2008年在全区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达10.7万亩和7.9万亩,防治后实际损失稻谷均在76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影响该区水稻安全生产的常发性病害。及时总结该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探索其重发原因,对该病的及早预警和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 流行特点1.1病害初见早 秧田于4月

2、26日在老君镇6村查见,移栽返青本田于5月7日在同地查见。秧田查见期较大发生的2004年迟2天,较常年提前27天;本田查见期较大发生的2004年早6天,较常年早20天。杂交稻颈瘟于7月19日在黄溪乡查见,水稻从开始抽穗到颈瘟显症仅间隔8天,是该区稻瘟病重发年中颈瘟出现较早的一年。1.2叶瘟流行快 自5月7日本田查见叶瘟,全区5月15日叶瘟发生面积0.1万亩, 5月25日发生1.5万亩, 6月4日发生7.1万亩,6月14日发生7.6万亩, 6月24日发生7.6万亩,7月4日发生7.9万亩,病害流行期出现在5月中后期至6月上旬,流行期较常年提前810天,较大发生的2004年提前34天。据老君、黄溪

3、和东观等群众测报点对叶瘟早发区进行系统监测,5月7日病田率0.8%,田间零星发病;5月17日病田率1.7%,平均病株率1.3%;5月27日病田率14.2%,平均病株率8.9%,平均病叶率3.3%,平均病指1.1;6月6日病田率41.3%,平均病株率21.8%,平均病叶率11.4%,平均病指6.4;6月16日病田率44.2%,平均病株率23.4%,平均病叶率10.1%,平均病指6.5;6月27日病田率45.7%,平均病株率24.1%,平均病叶率10.3%,平均病指6.3;7月7日病田率45.9%,平均病株率23.8%,平均病叶率8.6%,平均病指4.7,田间病情激增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其

4、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增长了30倍和12倍,相当部分高感品种出现化苗现象,6月中旬以后病情趋于稳定。1.3发病品种多 据区、乡(镇)植保人员56月大田普查统计,今年我区叶瘟发病品种有西农优30、Q优108、Q优6号,宜香1979、宜香2239,优501、优802、优602,富优4号、富优21号,冈优608、冈优177,丰优香占,川香优6号,辐优802等57个,占全区栽插品种总数的52.3%。其中以西农优30、辐优802、Q优108等品种发病普遍,为害程度较重。1.4为害程度重 据调查统计,全区今年叶瘟发生7.9万亩,化苗面积80亩,其中病株率大于50%的稻田面积达0.6万亩,病株率达3050%的

5、稻田面积达0.9万亩,病株率达1030%的稻田面积达1.7万亩,病株率在10%以下的稻田仅4.7万亩。颈瘟发生4.8万亩,其中病穗率达90%以上稻田面积达0.5万亩,平均病指达79.2;病穗率5090%的稻田面积达0.8万亩,平均病指达44.8;病株率2550%的稻田面积达1.2万亩,平均病指达20.7;病株率1025%的稻田面积达2.3万亩。全区稻瘟病危害损失达780万公斤,是重发年为害损失较重的一年。2 重发原因2.1病原菌致病力强 据四川省植保研究所和省植保站的稻瘟病生理小种监测,2007年我省稻瘟病生理小种仍以ZB群为主,各主栽品种的毒力频率范围达14.3976.26%,平均为54.9

6、%,病原菌对品种的寄生适合度高;加之2008年全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瘟性跟踪监测发现,感病品种占89.2%,其中高感品种就达65.83%。由此说明四川省水稻抗性多样化构成的病菌相互感染的障碍已被病菌群体致病性变异所适应,高坪区水稻稻瘟病将长时间保持在较高发病水平。2.2高感品种分布广 在58月区、乡(镇)植保人员大田病情调查中发现,辐优802、Q优108、西农优30等品种审定公告为高感的品种在大田生产表现中发病面积比高达82.4100%,其中叶瘟化苗面积占发病面积的19.773.9%,颈瘟病穗率达37.4100%,病情指数16.492,自然损失率10.595%; Q优6号、富优21、丰优香占等品种

7、审定公告为感病的品种在大田生产表现中发病面积比达13.137.4%,未出现叶瘟化苗现象,颈瘟病穗率达3.918.4%,病情指数0.98.1,自然损失率0.32.3%;宜香2292、优501、冈优608、冈优177等审定公告为中感至高抗品种在在大田生产表现中发病面积比在5%以下,未出现叶瘟化苗现象,颈瘟病穗率在3%,病情指数在0.8以下,自然损失率在0.3%以下。由此说明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是稻瘟病的发生和区域流行的基础。2.3初始菌量基数高 在3月上旬,区植保站对全区水稻主推品种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稻瘟病种子带菌率为0.3%20.6%,平均为7.7%,比2007年高1.2%。加之今年我区秧田期病

8、田率达8.3%,较大发生的2004年低1.7%,较常年高6.4%,致使本田初始菌源量丰富,品种感病机率增加,叶瘟流行提前,危害程度加重,为害期拉长,穗颈瘟发生程度严重。2.4气候条件适宜 据气象局统计,今年我区4月月均温度18.3,较常年偏高0.5,月降雨量91.5mm,较常年偏多22mm,有利于越冬病菌的产孢扩散和侵染发病,苗叶瘟查见日较常年提前27天;5-7月月均气温23.228,较常年偏高0.71.3,但总降雨量达546mm,较常年偏多62mm,且旬间分布均匀,加之8月上中旬日均温度仅25.2,较常年偏低2.3,总降雨量达245.1mm,较常年偏多95mm,有利于叶瘟的提早流行和颈瘟的发

9、生为害。3 防治对策3.1强化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3.1.1大力推广抗(耐)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多年实践证明,选用抗(耐)病品种仍是减轻稻瘟病发生、预防病害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各地要坚决禁止种植上年大发生和多年偏重发生的水稻品种,积极引进示范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在稻瘟病早发区,大力推广岗优系列、优系列、D优系列等抗性较好的品种,适当搭配宜香优系列、川香优系列等品质优良的品种;在稻瘟病轻发区,则大力推广宜香优系列、川香系列、D优系列等品质优良的品种。无论是在稻瘟病常发区还是轻发区,都要避免高感品种的连片种植,降低稻瘟病大区域流行的风险。3.1.2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控病技术,切实加强健身栽培

10、积极推行杂糯强化间栽技术,利用杂交稻和糯稻的不同遗传背景,稳定病菌选择,实现水稻综合抗病能力。并在播种前,彻底清除室外残存病稻草,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处理。秧田期要全面推行稀撒匀播,培育无病壮秧,本田期推行宽行窄株定向条栽,合理密植。施肥上要重底早追,稳氮增磷钾,尤其要重视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实行浅水勤灌,适时晾田、晒田,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耐)病能力。3.2及时监测预报,准确规划防治区域 在稻瘟病的预测预报上,要抓住秧田水稻34叶期和本田水稻分蘖盛期,以雾露持续时期较长的山区、常发区、浅丘沟区和房前屋后露天稻草较多的稻区为重点,进行稻瘟病发生情况普查,及时掌握发病品种和分布区域,及早利用

11、电台、报纸、短信、乡村广播、黑板报和植保情报等病虫发布载体,快速、及时、准确地发布病虫害动态和防治警报。3.3搞好化学药剂防治,控制病害发生流行3.3.1狠抓带药移栽,控制叶瘟流行 试验示范和大面积防治实践证明,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秧叶或浸整秧30秒取出,堆置30分后移栽,其控病效果持续期达30天以上,能有效减少秧田期菌源带入本田,以降低本田期叶瘟侵染机率,控制叶瘟流行,为颈瘟防控争取主动。3.3.2抓住关键时期,搞好应急防治 高坪区要以雾露持续时期较长的山区、常发区、浅丘沟区等稻区和重发病品种种植区为重点防治区域。充分利用植保专业防治队,选用三环唑于秧苗移栽前35天在秧田进行普防;选用富士一号+三环唑于水稻分蘖盛期挑治病株率达3%或急性型病斑出现的稻田;选用三环唑于水稻破口初期进行普防,对叶瘟发生重和品种高度感病的田块,要在抽穗80%左右选用三环唑+富士一号进行补治,以确保防治效果。作者简介:王正跃,男,1957年出生,四川广安人,农艺师,植保植检站站长,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农业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等工作。通信地址:637000 四川南充高坪区鹤鸣西路49号 高坪区植保植检站,Tel:13890756167(移动),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