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57899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宣城市环城大道一标段致:安徽天翰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我方已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专项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 目 经 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宣城市环城大道一标段建设单位宣城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编制单位安徽康达建设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朱如南施工负责人朱如平 项目经理赵汉春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圣福审批意见编制人编制意见:水泥稳定碎石

2、基层专项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毕,请公司相关部门审核、审批。编制人: 年 月 日安全质量部审核意见:审核人: 年 月 日公司总工室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一、 工程简介 根据环城大道I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路面结构设计为: 主车道:4cm AC-13 SBS 改性沥青砼 + 5cm AC-20沥青砼 + 8cm AC-25沥青砼 + 20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水泥稳定碎石( 3%)+ 30cm级配碎石垫层; 非机动车道:4cm AC-13 沥青砼 + 8cm AC-25沥青砼 + 15cm水泥稳定碎石(3%)+15cm水泥稳定碎石(5%)+ 20cm级配

3、碎石垫层; 人行道:6cm透水砖 + 3cmM10水泥砂浆 + 15cm水泥稳定碎石(5%)。二、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要求: 道路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层(5%),7d抗压强度3.0MPa,28d抗压强度4.0Mpa,一次碾压成型,主车道基层顶面回弹模量120MPa,辅道及人行道100MPa;当做为底基层时,水泥含量为3%,7d抗压强度2.0MPa。拌和时应严格控制水的用量(以最佳压实含水量为宜),基层压实应在水泥稳定碎石初凝前完成,基层施工完成后做好养护工作,上基层压实度97%,底基层压实度95%。 水泥稳定碎石层中所用的石料均为级配碎石,最大粒径31.5mm,压碎值 30%。 三、编制依据

4、(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环城大道I标施工图纸以及设计文件(4)、业主、监理对本工程的质量要求 四、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 基层、底基层是道路的主要承载部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基层、底基层结构材料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和足够的抗冲刷能力。正式施工前要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就是按照设计和规范对水泥稳定碎石用原材料的技术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各种规格的集料和水泥结合料。通过试验确定各种集料的掺配比例,确定水泥结合料的种类和使用数量,以及

5、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强度等。通过材料组成设计,能保证所设计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能保证实际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并能通过对集料级配的优化,确定最佳的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成本。4.1 材料4.1.1水泥水泥稳定碎石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不能选用快硬、早强和受潮变质的水泥。选用水泥初凝时间不得短于3h,终凝时间不宜短于6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高于42.5,宜采用32.5(当采用32.5强度等级的水泥,用设计水泥剂量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可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施工中,按照上面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初步选定水泥的种类,然

6、后按照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检验所选水泥的各项指标。水泥的主要试验项目有:a、安定性试验;b、细度试验、稠度试验;c、初凝、终凝时间。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选用标准,结合当地的水泥生产情况和试验室试验结果,按照就近取材的原则,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选用“南方” 牌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4.1.2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与基层中的碎石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有良好的级配,用于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碎石颗粒应接近立方体。细集料质地应坚硬、耐久、洁净,并具有良好级配。其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的要求,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1 水泥稳定碎石用集料的级配范围孔径(mm)31.526

7、.5199.54.752.360.60.075通过百分率底基层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7基 层10072-8944-6626-4515-328-200-5表2 水泥稳定碎石用集料技术要求项目最大粒径(mm)轧制岩石强度压碎值(%)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液限(%)塑性 指数技术 要求底基层31.5不低于2级3020.25289基 层26.5不低于2级3020.25256按照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各石料场的碎石产量和质量情况,我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中的碎石选用宝丰碎石,经过试验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五、安全目标:贯彻落实“安全第

8、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无人员伤亡、无人身上等级工伤事故,无施工机械设备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无交通肇事责任事故。六、 施工技术方案(1):施工工艺流程水稳稳定碎石基层工艺流程框图测量放线施工准备原材料检验水泥稳定碎石料拌和 不合格 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检测 合格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和边部整形不合格压实度检测合格交通管制(2)施工方法下承层的检查和准备施工测量放样(边线、中线、高程) 材料试验混合料的拌和含水量检测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混合料的碾压和边部整形压实度检测接缝处理交通管制1、下承层的检查和准备在水稳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外观检查。在进行水稳基层铺筑前视路面干湿情况,如比较干燥用水车雾状喷

9、洒,以工作面湿润没有积水为度。2、测量放样、挂设钢丝线 试验段施工区域测量放样按每20米一根桩放出中桩和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和松铺系数(按1.3预设,松铺系数测定后进行调整)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纵横坡基线。钢丝直径采用3mm钢丝,每段长200米,每次两侧4根交替使用。每根钢丝一端用紧线器将钢丝绷紧,钢丝拉力不小于600KN,以保证摊铺成型面的平整度。 3、材料检验 水稳基层所用的各种碎石原材料应严格符合规范和监理部文件要求,未经批准的原材料不允许进场,更不准使用。 碎石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级配要求。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应选用

10、储藏量大、品质稳定的料场。水:不能含有有害物质,一般采用地下水。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MPa低强度水泥。4、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拌和a拌和站在拌料前进行配合比的调试并进行试拌,确定各料仓的皮带转速,严格控制各料仓的材料用量,试拌制的混合料级配组成、含水量都应满足规范要求。b混合料拌和时,随时观察并检测含水量,控制最佳含水量。若遇到大风和高温天气,对混合料的含水量应作相应上调1-2%,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c拌和站拌和混合料必须连续、均匀。拌料过程中试验室要按规定频率对混合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运输a每天上班前应对车辆及设备进行日常

11、维护,排除故障,防止汽车中途抛锚,造成摊铺机等料的现象。b料车必须进行覆盖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份的散失和对混合料的污染,在上一台车卸料至2/3时才能揭开盖布。c卸料时,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方20-30cm停车,防止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迎上去推动卸料车,卸料过程中运料车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卸料速度与摊铺速度相协调。d车辆受料时,按序号排队成列,依次等候,不得拥挤。为保证混合料装车的均匀性,拌和出料时在备满一储存仓后才进行卸料,装车时运输车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e 执行运输车辆发单制度,每车一单。装料时,后场有专人详细记录车号、车数、出料时间等。在前场,设专人指挥运输车卸料,并做

12、好运输数据和摊铺时间的记录,确定合理的运输车辆配置。摊铺a水稳基层施工采用1台摊铺机、1台振动压台路机、1台静力压路机。b水稳基层顶面标高控制是采用两边挂钢丝,摊铺机靠钢丝一侧伸出纵坡传感器,沿钢丝顶面移动,中间用导梁控制摊铺高程。c在料车到达现场45台后开始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53.0m/min,保证拌和摊铺及压实机械施工连续(拌和、运输、摊铺能力计算后附)。在摊铺过程中应量减少拢料(收料斗)的次数,而拢料时只收拢2/3,使摊铺机料斗内留下一定的混合料,可减少混合料的离析。d摊铺机后设人专门检查摊铺面上是否有杂物或离析现象,并立即处理。遇到离析现象及时补充细料,并保持边线顺直,注意观察含

13、水量大小,及时反馈拌和站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设人对松铺高度、厚度、横坡、宽度等进行检测。 碾压a混合料摊铺一定长度后(3080m)立即进行碾压。b摊铺机摊铺后人工配合整型后,立即进行碾压。直线由外侧向中间碾压,曲线由内向外碾压,先静压再振动,碾压每次重叠1/2轮宽。c碾压过程中,有专人检测压实度,根据检测的压实度确定碾压方式、顺序和遍数。用灌砂法分别对碾压35遍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根据各遍碾压后检测评定值绘制压实曲线,经过各曲线比较最终达到规定压实度,且压实后平整度好,表面无裂纹为可行的压实组合形式。d碾压过程中,基层表面若有“软弹”、松散等现象,及时翻松、挖除、换填新料后重新碾压。 e路肩墙、桥头等边角处,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平板振动夯进行夯实。碾压过程的注意事项:l 碾压段的前端应呈阶梯状,各段间应重叠58m,为避免漏压、少压,应在碾压区间插小彩旗予以标示。l 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0.5%。若施工时风大、气温高,拌合站拌合用水较配合比用水增加1%。l 碾压时不要过振,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在第一遍静压时,倒车后尽量原路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