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57738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田园城市理与花园城市的根本区别、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群以及该城市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及其与田园城市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城乡一体化 1田园城市理论的概念及要点 1.1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1。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

2、体规划。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1.1田园城市的理论模型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即落实在图纸上的城市模型)为:田园城市建在6000英亩的土地中,其中心城市面积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城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从中心到边缘为1240千码1(图1.1)。 具体到城市的分区来说,整个田园城市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是由6条美丽壮观的林荫大道来划分

3、的。每条林荫大道的宽度是120英尺,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化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块5.50英亩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其余的空间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水晶宫的大型玻璃连廊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面积为145英亩。水晶走廊内的中央公园的游憩用地十分宽阔,可供全体居民方便使用。环绕中央公园的水晶宫即使在天气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居民前来。工厂的产品也可在此出售。水晶宫成为了田园城市中的冬季花园,并且它环形的特点使得每一处的居民都能够很方便的前来,最远的也在600码内。从水晶宫向外是5号

4、大街,第5大街外的建筑轴线均以同心圆的方式面向着中央花园。从5号大街向外是4号大街,而后是宏伟大街。这条大街宽420英尺,长度约为3英里。相当于形成了一个115英亩的巨大的带状公园。带状公园既分割了所谓的内外城,其可达性和视觉上的通透又使内外的居民方便来往,从而联系了内外城。大街上有6所学校以及一些教堂,面临宏伟大街的房屋是按照新月形性布置的,既增加了街道的长度又扩大了视野。城市的外围有工厂、仓库、牛奶房、市场、煤厂、木材厂等,都靠近环形铁路,大大节省了运送货物的时间和费用,减少了交通流量和道路的维护费用。 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分属不同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方式或者自己的耕作体制决定

5、对这些用地的使用及管理方式,从而探索出一条能够向市政当局提供最高租金的农业经营方式。同时采用在每一个分区建立商店或供应站的方式,向从事农业的居民提供自然的市场。同时,并不将城市作为唯一的市场来加以限制,从而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即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图1-2) 1.1.2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依据三磁铁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经过100年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张,遍地布满大城市。城市机构以及交通生活系统臃肿庞大,不堪重负。城市的畸形发展导致了更大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乡村来说这种影响都存在。大城市人们生活环境恶劣和肮脏,乡村由于缺少劳动

6、力,其发展面临停滞的境地。如若不采取措施改善农业劳动者的处境,那么向城市移动的农村人口还将不断增加。罗德斯医生在人口统计大会上提请大家注意:来自英格兰的农村移民在持续增长。兰开夏和工业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35%,而农业地区竟占60%以上1。 虽然100年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幻想色彩很浓的理论。但是,有很多效仿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建立的城市,由于乡村地带划分不明,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摊大饼现象。这些城市在城乡结合部表现的不是霍华德所描述的美丽的景致和生活,而是脏、乱、差的特点,并且这种城市还有越摊越大的危险。 6.2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霍华德田园城市所倡导的就是城市-乡村的结合,正符

7、合我国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原则。在我国,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严格地说是城市建成区以外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乡村支援城市;城乡独立发展;城市与乡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即城乡一体化。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而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城乡矛盾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要社会问题,主要包括城乡经济格局不合理;城乡建设无序,生态环境恶劣;人地关系日益紧张;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接合部矛盾突出等。 目前,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主要是结合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调控城乡土地的使用,让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并通过将农田、水体和森林作为绿地

8、景观引入城市,使城乡融为一体。但是,根据霍华德所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城乡一体化,中国现在所作的似乎还很表面化,完全将其称之为城乡一体化是不妥的。城乡一体化应该是一种多元化、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有机系统。不仅包括城市的布局,还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及自然等大系统,涉及社会制度,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物质环境建设及城镇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大目标,现在中国所做的只不过是其总体目标中的局部手段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应是对城乡政治,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生态,环境,技术,信息,住房和土地空间等进行综合整体性规划,形成类似于田园城市的点线面的结构形式,通过各城镇(点),各中快速交通系统,林带等

9、(线),以及大量的乡村地带(面)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城市群系统。并在注重交通系统、行政管理、资金收入的同时注意城市、乡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第3版. 3沙尔霍恩施马沙伊特.城市设计基本原理M.陈丽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第2版. 5万艳华.我国城乡一体化及其规划探讨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6(19),第

10、2期. 6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 7陆学艺.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田园城市、卫星城市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但其含义上仍有一些差别,它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在世纪初就得到了初步的实践,但很显然仍然是一种理想型的设想。在后来的建设实践中,被分化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自给自足;另一种是指城市郊区,那里有宽阔的花园。前者的吸引力较弱,也形不成如霍华德所设想的城市群,因此难以发挥其设想的作用。后者显然是与霍华

11、德的意愿相违背的,它只能促进大城市无序地向外蔓延,而这本身就是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到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概念来继续推进霍华德的思想。恩温曾在霍华德的指导下主持完成了第一个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的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并积极参加了当时的田园城市运动。他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因此使用了卫星城的说法。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

12、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1944年,阿伯克隆比完成的大伦敦规划中,规划在伦敦周围建立8个卫星城,以达到疏解伦敦的目的,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70年代之前的西方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时期,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规模的卫星城建设,其中以英国、法国、美国以及中欧地区最为典型。 卫星城的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又称母城)的依赖关系,在其功能上强调中心城的疏解,因此,往往被视作为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由此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甚至卧城等类型,成为中心城市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发现这些卫星城带来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就在于对中心城市的依赖,因此开始强调卫星城市的独立性。在这种卫星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卫星城居民的就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独立城市。至20世纪40年代中叶以后,人们对于这类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统称为新城,一般已不称为卫星城。伦敦周围的卫星城根据其建设时期前后而称为第一代新城、第二代新城和第三代新城。新城的概念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截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