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57294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教师教学转变及其应对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鼓励并促进学生自由选择和优势发展,是新高考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促进新高考改革顺利落地,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印发,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由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成绩以及三门纳入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组成,选考的三门科目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实际、学习兴趣、学习特长,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浙江省还加入了技术)自主选择,学生有20种或者35种选择科目的组合。很显然,行政班教学难以满足选科的需要,选课走班教学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对于已经习惯于行政

2、班教学的教师来说,适应选课走班这一“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项从心理到能力的巨大挑战。有鉴于此,本文旨在对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教学各方面的转变要求进行剖析,并寻求应对策略,以期能为教师更好地适应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一、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教学的转变选课走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虽然并非新事物,但随着新一轮考试制度的改革,它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暗含了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需求,契合了普通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未来发展的新特点,进而倒逼教师教学发生改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将不得不与具有多种背景、需要、期望、动机和志向的学生建立关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

3、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扮演不同的角色,概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角色要求。1.学科教学者固然重要,学科教育者更要体现学科教学是教学历史上最古老、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教学类型。发展至今天,不仅关于学科教学自身的价值功能、性质特点、组织结构、实施途径、评价策略等都为教师所熟知并为公众所认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多环节紧紧相扣、多要素紧密配合的运作机制。可以说,学科教学在人们的认知中是成熟、成功且可以信赖的。久而久之,教师成了学科教学者的代言人。在漫长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皆将分数看作是学科教学与学科学习成就高低的风向标,教师也逐渐淡忘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性,其教学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

4、得高分,但却忽视了“育”学生的“初心”。而正是因为认识了现行教育的弊端以及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高考制度一直致力于转变以分数、升学论学生的发展倾向,力图引导教师教学的转变。新高考政策的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科,可谓是颠覆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从理念到实践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灌输知识,而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帮助学生彰显自身的生命价值。这一要求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科发展学生的认识属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学科教学中还要兼顾学生的德育、美育等。也即是说,教师要从一个“单纯”的学科教学者走向融各种职责于一身的学科教育者。2.学习指导者天

5、经地义,全面管理者崭新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对教师的指导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不同于在行政班教学的境况下学生只需做好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准备,其课程、教学、学习都有固定的“轨迹”可寻,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生不得不在提前做好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高中学习生活规划的基础上,慎重作出选科的决定,这对于身心发展并不完全健全的高中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完全清晰与笃定的。其次,在学生选科之后,便开始了没有班主任、没有三年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的日子,“一人一表”的生活状态倒逼着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学会自主、主动起来,但这对习

6、惯于“被安排”的学生来说压力很大,他们极有可能会处于充满失落感、无力感、盲目感的恐慌当中。为此,大多数试行学校所认可的方法是建立学生导师制,来指导学生适应学习上的转变。在内容上,一位导师负责十几名同学的选课、学习、生活、管理、评价、德育等方面工作。学生导师从集合型的办公室中走出来,以学科教室为办公室,在与学生沟通方式上,也体现出全面、方便、快捷的特征,不论是QQ群、微信群还是其他网络平台都成为导师与学生间作业布置、解答疑难、生活交流的重要媒介。很明显,选课走班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将会更加饱满,而以往仅仅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已远远不够,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面管理者则是崭新的要求。3.课程执行者名正言顺,

7、课程建设者尤为关键选课走班制的实施,让学生除了拥有选择纳入高考总成绩的学科科目的权利外,还获得了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其他选修课的机会。但这有一个前提性条件,即学校应该“开好课”,这样学生才能“选好课”。因此,一方面大部分试行学校并没有将眼光仅仅停留在“高考科目”的课程发展上,而是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同时推动学校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实施新高考后,报考相同专业的学生,所选考的科目可以是不尽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绩就不能像现在一样将各个科目的高考成绩直接相加,部分地区采取将学生高考成绩进行换算的做法:首先将考生的成绩按照实际得分进行排队,然后划定百

8、分比,如前1%得满分等,如此做法,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就会决定于学生在群体中的位次。这样一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会呈现出扁平化、区分度不高的情况,而此时如果学生的高考成绩相同,部分高校的录取就会根据学生的相关选修课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定夺。以上两方面的现实要求均使学校不得不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学校的课程建设最为合适的人选则是教师,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使教师已经不能仅仅作为既有课程的执行者,还必须承担起学校课程建设者的重任。(二)教师结构的变化1.从静态安排到动态生成,体现随机性在选课走班背景下,教师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决定,学生的选课是动态的,教师的安排也会体现随机性,但这

9、会产生一定“隐患”。比如,会导致部分学科教师比较紧缺,有些学科教师则比较富余的情况。这在物理学科体现较为明显。众所周知,物理跨越很多自然学科,它不仅能解答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对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建模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都大有益处。但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在文理分科时,物理就是让不少学生“头疼”的科目,一旦可以自由选择,很多同学会青睐于难度较小、易得高分的科目,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高考“弃物理”现象。如2017年浙江省高考有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这样一来,物理教师相对于其他

10、科目的教师来说,很可能面临较少人选择甚至是没人选择的窘境;无独有偶,地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也是让众多文科生“犯难”的科目,学生拥有选择权后,地理科目很有可能落入跟物理学科一样的境地。一言以蔽之,在动态的选课走班面前,既定性的教师结构已不适应现实需求,走向随机性的“按需分配”是必然路径。2.经验型教师“火热”,新手型教师被“冷落”,体现等级性在不少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的地区,学生不仅具备自选科目的权利,还有选择教师的权利。习惯了“被分配”的学生和家长们,一旦拥有这种权利,他们的第一反应则是选择教龄较长、年纪较长的经验型教师,访谈中发现,他们认为这样就能保障孩子“

11、得高分”。这导致经验型教师变得异常“火热”,而部分新手型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如何,都有可能被冷落。不仅如此,部分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将选考某一科目的学生,分成A、B、C三层进行教学,而任教于A层教学班的教师往往是历届高考尖子班的教师,也即经验型的教师,而处于C层的往往是比较年轻的新手型教师,这样很容易致使这些教师产生自己 “不被重视,技不如人”的心理。久而久之,教师结构的等级性会越来越明显。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教师结构的变化情况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新高考政策中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以及选修科目,这样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但由于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最终的成绩将会以“合格”“不合格”“等

12、级”的形式出现,而囿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难以量化,只是高考录取的参考等症结,学生会将更多甚至于全部的精力放到选考科目上。学考科目,尤其是音乐、美术、社会实践等科目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副科”,而这些科目的教师,也无疑会被冷落。3.从“孤独的教学者”到“合作的指导者”,体现团队性目前的选课走班教学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全员全科走班、选考科目走班、走班不分层、走班且分层等。以最后一种为例,如教某学科A层的教师有三人,B层有四人,C层有四人。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做到备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不仅要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还要避免学生产生被歧视的心理,如有调查表明,在218

13、名C层学生中,有30.28%的同学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努力,分在哪个层无所谓,但是仍有45.88%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有歧视看法的,他们认为C层就是被抛弃的。针对这种情况,不少学校采取学校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平衡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首先,根据各门课程标准制订基本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这是三个层次学生都应该达到和掌握的;其次,各层次的教师针对不同教学班学生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分层教学实行“同教材、同时间、异要求”,这样一来,学校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走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集教师团队智慧,为学生的选课、学校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出谋划策”,也能够让教师们尤其是新手型教师迅速成长,并倒

14、逼部分教师从“孤独的教学者”逐步走向“合作的指导者”。(三)教学文化的转变教学文化是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软环境,教学组织形式转变了,教学文化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1.知识传输难以否定,彰显对话更为迫切传授知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尽管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对教师“以知识为本”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主张,即传授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应当承认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的重要性确实比会学习要小,但是必须清楚的是,学习能力正是而且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掌握知识成为次要的,那么即便再强调学会学习是首要的,也

15、不可能真正学会学习”。知识之于人(尤其学生个体)的发展,就如同经济之于社会发展一样,是基础、是中心,是水之源、木之本。知识传授不能被轻视,但教师要注意知识传授的方法,避免将课堂教学完全变为枯燥无味的硬性知识灌输的现象出现。在此前提下,选课走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了解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学科,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教师必须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了然于心。而对话是了解一个人最为关键的渠道。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对话精神,通过与学生的深入对话,了解学生不同阶段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背

16、景下“一生一表”的意义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凸显。2.教的“课堂”名正言顺,学的“课堂”不容忽视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乃至人生规划选择纳入高考的科目,这种形式比固定文理科教学先进在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有一点却不容忽视,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不仅要自主选科,还要在没有固定班主任、固定同桌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与生活,而对于大部分从小就习惯于各方面被安排好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新高考已经来了,选课走班也以难以阻挡之势进入高中学校,学生们没有选择,只能在理念上接受它,在行动中拥抱它,并发挥其最大价值。虽然学生没有选择,但教师的教学文化却有选择。如何有效地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挥自主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绝不能是“说说而已”。首先,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一生一表”的作用,深入钻研,根据学生发展的层次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辅导方案。其次,要考虑如何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走班教学的情境与氛围,适应走班教学“动”起来的节奏,让学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