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7106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 小编寄语。工作汇报是工作人员向上级汇报工作的书面材料。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粮食生产防汛工作情况汇报,请大家参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欢送各位领导不辞辛劳深入我市催促、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市粮食生产和防汛救灾情况作个简要汇报。 一、粮食生产及防汛救灾根本情况 xx是一个农业xx,全市有耕地92.03万亩,其中水田67.26万亩,旱土24.77万亩,历年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50万吨以上。市委、市政府今年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把开展粮食生产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1、粮食产能稳中有增。

2、2023年我市方案粮食总播面135万亩、总产54万吨。其中早稻55万亩、中稻2万亩,晚稻57万亩、旱粮21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实插早稻55.2万亩,超方案0.2万亩;中稻面积2.1万亩,超方案0.1万亩;旱粮春夏播种面积15.52万亩,其中玉米1.98万亩、豆类5.22万亩、红薯7.3万亩、高粱0.57万亩、其他0.45万亩。粮食总播面较去年稳中有增,其中水稻面积根本与上年持平,旱粮面积增加近2万亩。 2、新型主体迅猛开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制定了xx市土地流转实施方案,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引导外地种粮大户和本地的煤炭经营主体、房产商转型在xx创办规模农业,经过几年的开展

3、,我市的土地耕作逐步由零星、分散型的耕作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开展,规模经营呈迅猛上升态势,使原来“千家万户种养忙、忙完田头愁市场的状况得到改变,促进了“小农户、大基地,小产品、大产业的形成,有效扩大了优势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有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674户,共流转耕地18.57万亩,较上年新增413户;种粮合作组织136个,承包耕地面积2023.23万亩;家庭农场248个,承包耕地4.84万亩。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我市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优质稻、蔬菜、油菜、红薯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开展格局。如xx的优质稻,xx、

4、xx等乡镇的蔬菜种植产业,小水红薯粉皮产业,xx的油菜产业等。优质稻产业方面,全市种植面积达30.1万亩,建成了xx、xx2个双季稻高产万亩示范片。红薯产业方面,全市种植面积达2023万亩,订单面积达7万亩,小水红薯产业园启动建设,xx红薯粉皮在深圳挂牌上市。果蔬产业方面,我市新增了xx水西村202300亩蔬菜基地、xx村500亩葡萄园、xx镇双园村800亩冰糖橙和中秋酥脆枣、xx镇500亩果蔬、xx街道办事处xx村300亩杨梅基地等多个上规模的其他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油菜产业方面,创立了xx和xx的两个省部级万亩油菜高产创立示范片,种植面积2万多亩,平均亩产152.4千克。 4、机械耕作增幅明

5、显。坚持政府主导、财政帮扶、示范推广、任务驱动的根本思路,努力提升我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年初,由市农机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xx市2023年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地方财政扶持资金实施细那么,充分调动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截止6月底,我市已使用国补指标296.204万元,结算249.984万元,农民新购置各式农机120台套,受益农户20232户,带动农民投入148万元。其中新增耕整机械98台、履带自走式旋耕机5台、水稻插秧机1台、收割机械2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台、动力机械9台、履带式拖拉机1台,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52个。在xx、xx、xx等乡镇建立25

6、个机械化育插秧核心示范点,按照“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工作模式扎实推广水稻机插秧。成功举办了5.5xx油菜机收和5.11金盛泰早稻统防统治“飞防演示现场会。到目前止,全市早稻、中稻共实施机插秧面积16.3万亩,油菜机械化收割15万亩。 5、防汛救灾积极有效。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4月份以来,我市降雨频繁,不时遭受短时强暴雨、大风袭击,农业生产受到损失。据统计,水稻、油菜、蔬菜、烤烟等农作物普遍受灾,全市受灾农作物面积21.29万亩,其中水稻8.78万亩、油菜6.2023万亩、蔬菜4.86万亩、其他1.53万亩;成灾4.01万亩,其中水稻1.82万亩、油菜0.2万亩、蔬菜1.93

7、万亩,其他0.6万亩,55个蔬菜简易大棚被大风吹倒。尤其是7月12日,我市遭受又一轮局地强降雨袭击,全市12个站点到达暴雨级别,其中竹市阳光站183mm,竹市水稻受灾3820亩、蔬菜受灾150亩、葡萄园受灾230亩。为有效应对洪灾,我们准备早,行动快,措施硬,再加上相对其他受灾地区我市降雨量较少,力保了我市大灾之年我市农业不减产,农民不欠收。一是提前制定预案。4月份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防洪预案,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生产防洪救灾预案,成立了防洪救灾领导小组。预案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要提前谋划好防大汛和农业生产救灾工作,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救灾责任体系,配齐防汛救灾

8、人员,配置好防汛救灾物资。二是抓好水利设施除险保安。着力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快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平安饮水工程建设、山洪沟治理,提高全市防汛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技术指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组织专家制定相关技术方案,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指导各类种粮主体落实好相关技术措施,针对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不同种粮主体,双季稻、一季稻和油稻两熟等不同种植模式,早熟、中熟、迟熟等不同熟期品种和机插秧、抛秧、直播等不同栽插方式,实行了分类指导,确保了全市早稻面积和产量稳定,通过田间测产,预计全市早稻中

9、熟品种产量与去年持平,迟熟品种产量比去年略高。 二、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一直以来,我市都把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今年的市委第一次常委会上就调整了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抓好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xx市2023年粮食生产考核方法、xx市2023年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实施方案关于表彰2023年度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3月上旬,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召开了春耕备耕调度会,安排部署了2023年春耕备耕工作。xx市2023年粮食生产考核方法规定:对考核得分低于70分且排名最后2位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黄牌警告,低于60分的给予红牌警告;对受到红牌警告或连续2

10、年黄牌警告的,免除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的职务;对红牌警告或连续2年黄牌警告的村居委会,按程序罢免其村居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的职务。xx市遏制耕地抛荒工作责任追究方法规定:对乡镇出现1处常年性抛荒连片8亩以上、村里1处3亩以上,双季稻比例较上年降低l-3%,台账误差率5-2023%,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对乡镇出现24处常年性抛荒连片8亩以上、村里24处3亩以上,双季稻比例降低3-2023%,台账误差率2023-20%,给予黄牌警告,取消评先资格且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对乡镇出现5处以上常年性抛荒连片8亩以上、村里5处以上3亩以上,双季稻比例降低2023%以上,台账误差率20%以上,给予“一票否决,

11、责任人免职。 2、加大经费投入。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今年我市仍然继续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共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1600万元,直接用于支持水稻集中育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立办点示范、优质稻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效劳等粮食生产开展。同时,不断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在市财政投入的根底上,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并不断增加乡级投入,要求乡级财政至少要拿出2023万元以上,直接用于支持粮食生产,重点加强辖区内的农业根底设施建设、耕地抛荒治理、开展双季稻生产。 3、严格政策落实。将耕地地力保护、适度规模经营补贴的相关政策在全市

12、进行了广泛宣传。确保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时、足额、依规发放到位,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进行了表彰;出台了xx市2023年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催促各乡镇按程序、按要求完成主体自主申报、乡镇核查、公示、汇总、上报等工作,市里复核和公示后将补贴资金及时、依规发放到位。 4、狠抓科技效劳。开春以来,农业部门整合集中育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通过精心谋划,先后完成了三个阶段的技术大培训行动。其中第一阶段培训对象为农业部门机关技术骨干,第二阶段培训对象为全体乡镇农技站技术员,第三阶段培训对象为乡村干部、育秧主体、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突出抓好“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

13、和平安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技术培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农田根底设施损坏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农业根底设施依然不完善,有的地方还相当脆弱,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生产能力不稳。尤其是农田水利根底设施老化、损毁现象较为严重,末稍渠道淤塞,水冲沙压造成有的耕地无法耕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开展。建议上级部门尽量安排更多的上级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加大对根底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投入,解决农业根底设施投入缺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落实渠道建设工程,提升农业抗

14、旱抗涝能力。 2、农民耕作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在我市,多数农民形成了要在清明才开始早稻播种的不良习惯,近年来在行政催促、水稻集中育秧等多方推动和示范带动下虽有所提早,但农民耕作习惯一时难以改变,春耕生产进度总体上仍然比xx北、xx中要迟,导致恢复开展双季稻生产难度大,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开展。 3、农业劳动力短缺。由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生产周期长、获益慢,而务工经济收入效益大、见效快,致使全市大局部农村有知识、有技术、思维灵活、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纷纷进入城市或工厂就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第一要素大都成了老、弱、病、残、妇,这些留守人员由于大多文化程度偏低,思想传统、保守,缺乏知识和技术,接受新事物较难,虽

15、然尚能维持简单耕作,但经营粗放、单产降低、效益低下。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自然减员、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农村用工越来越贵、越来越难找。长此下去,势必造成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严重缺乏即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最终将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健康开展。 4、耕地保护难度逐年加大。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公路的延伸和加宽、开发区的建设以及各种类型的旅游、休闲等场所的涌现,我市耕地面积下降速度加快。虽然近年来,通过老宅基地还耕、土地平整等耕地垦造工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耕地的数字动态平xx,但在耕地质量上一时难以实现平xx,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开展造成了一

16、定影响。 新粮收购网点准备情况 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粮收购点有三个,其中。两个国有企业哲桥国储库和军粮供给站收购点,一个租仓收购点由哲桥国储库租借绿海粮油仓。 仓容与粮食库存情况: 目前,我市符合储粮要求的仓容量谷容为2023.23万吨,4月底稻谷库存量7.44万吨,库存占用仓容7.81万吨。从近三年来的粮食收购量推算,预测今年的新粮收购量7万吨,其中早稻托市收购2万吨、中晚稻托市收购3万吨、商品粮收购2万吨。目前能用于收购新粮的空仓仓容为2.42万吨,其中哲桥国库0.5万吨、浪花0.32万吨,绿海1.6万吨,预计托市收购仓容缺口2.58万吨。预计可解决仓容缺口1.5万吨,其中8月底前,军粮供给站建成一栋1万吨的现代高大平房仓,可用于收购早稻;加大粮食促销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