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56232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新人教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语 文本试卷总分16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着眼/着装完毕铜臭/遗臭万年攒射/人头攒动B. 重创/抚平创痛丈量/计量单位数落/数见不鲜C. 偏裨/大有裨益呜咽/狼吞虎咽吭声/引吭高歌D. 慰藉/杯盘狼藉落枕

2、/丢三落四薄暮/厚古薄今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 B. 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 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中国的青年人。 D.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

3、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不超过40字)(4分)2003年,英国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着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不断走向深入,低碳经济的概念广受关注。英国虽然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并无明确界定。低碳经济是经济形态还是发展模式,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尚无共识。但各种观点都强调其目标是应对能源、环境和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其核心特征是低碳排放。而学界对“低碳排放”理解不一。衡量一个经济体消耗单位碳资源所带来的相应产出,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

4、的增加小于经济产出的增量,则可称之为低碳排放。这一观点得到普遍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的经济形态(发展模式)。4.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5分)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二、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 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

5、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

6、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癯而实腴 癯:清瘦B. 与物多忤 忤:抵触 C. 终

7、不能悛 悛:悔改 D. 其出处进退 处:处所6.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未有追和古人者 少而穷苦 B. 诗有古人之风 其学日进 C. 其诗质而实绮 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D.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 自托于渊明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 B. 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C.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

8、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作评论的态度。 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3分)(2)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4分)(3) 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3分)三、 古诗鉴赏(10分)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 郎 归曾 觌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

9、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1) 这首咏物词吟咏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3分) (2) “萍散漫,絮飘飏”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3分)(3) 结尾两句,古人评价为“大不俗”,请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2) 春江花朝秋月夜,。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4)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 大直若屈,大

10、辩若讷。(老子)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歌的高度王宗仁那年初春,青藏公路刚通车不久,我们这些跑车的汽车兵用人间最纯朴的感情给西藏运送着温暖,满脸的油腻都在欢笑。那天应该说是我们心情最轻松最欢畅的日子,来自首都的中央慰问团要为青藏公路沿线的军民演出,这是第一次,也是至今为止最隆重档次最高的一次慰问演出。江河源头兵站的演出令人难忘。那歌声、那舞蹈仿佛是演员肉体或灵魂的一部分。演出结束后,慰问团继续西行,却不得不把一个跳舞的女文工团员留在了兵站。她发着高烧,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无法再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去演出了,必须留在原地休息、治疗。那晚,站上住进了五个汽车连队。他

11、们当中有些人本来这晚是投宿别的兵站的。但他们觉得,只要看女文工团员一眼,看看那身合体整洁的演出军装,心里也会舒畅好些日子。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晚饭后,兵们不约而同地、轻手轻脚地把女文工团员住的那顶帐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们不忍心打扰她,又不愿意远离她,就这样若近若离,远远地看着,似乎只要能瞅见那灯光就满足了。女文工团员终于发现了帐篷外面有“情况”,她走出来,笑盈盈地对大家说:“外面太冷,里面有火炉,请大家到帐篷里坐。”她满面春风,声音柔雅,很难看出有病在身。但是没有人进她的帐篷。一个胆大的战士突然违背大家原先只想看她一眼的初衷,提出了一个似乎过分的要求:“我们想

12、听你唱支歌!”这个本该视为节外生枝的要求一提出来,众兵们竟然一时心血来潮地附和起来。女文工团员稍有犹豫,张口想说什么却未出声。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但是面对这么多热切渴望的眼神,她顾不得多想,对兵弟弟们说:“好吧!我答应给大家唱歌。不过,我有个要求,既然唱就唱你们爱听的歌。由你们点歌,我来唱。”她的话音刚落,一群战士就送来了大声呼号:“冲呀点歌开始!”女文工团员这时完全消失了病态的神情,像一个等待出征的兵。点的歌儿太多了,她只好说,我会唱的就满足大家,我不会唱的就过。大家拍手。她唱了康定情歌,唱了敖包相会,又唱了十送红军她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歌声时断时续,好比鸟儿已经飞上了天空,但飞得有

13、些沉重。她坚持着让歌声飞。可以想象得出,一定是剧烈的头痛再加上高山缺氧使她痛苦万分。然而,那些热情却很粗心的兵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听歌,竟然没有留意到唱歌人情绪的起伏变化,他们继续一个接一个地点歌。 奇怪的是,后来女文工团员的高山反应奇迹般地消失了,她越唱越来情绪,越唱声音越宏亮,越唱音阶越高。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仿佛从来都没有感到自己还有如此超拔的唱歌天赋。心为歌源,血是真的。唱者不累,听者不厌。歌的高度可以摘取星辰。然而,她毕竟是个严重高山反应染身的病人,毕竟是在海拔近5000米的缺氧地区耗尽体力地唱歌。唱着唱着,她累倒了,病倒了!她躺倒在江河源兵站临时为她腾出的帐篷里后就再也没起来在她的生命之泉

14、干涸之前,月光皎洁的江河源上空破例地飞过一只连当地牧民也没见过的夜鸟,掉下了一片光滑多彩的羽毛。有个兵有幸拣起了这片羽毛,它是源头一页沉重的历史。这个“拣羽”的兵就是当时的一个汽车兵后来成为作家的我:王宗仁。 (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有删改)11. 文中划线句“江河源兵站这个夜晚的月亮只有一种颜色。纯白,干净”描写景物用的是哪种手法?就全文而言,它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12.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划线句“能看出她不是推辞,但有难处”中的“难处”有哪些。 (4分) 13. 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14. 结合全文,探究“歌的高度”这个题目中“高度”一词的多重含义。(7分)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义”的真谛王乾荣义,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思想或行为。比如,我们向灾区捐款,是“义捐”;去做志愿者,叫“义工”。这里所谓“义”,是说我们做这些事,不但是心甘情愿为他人的,更是不求一己之私利的。大灾临头,这样做,是为了救人类之难,是把自己完全置诸脑后的。这使我想到冯友兰先生在名著新原人里讲的一个关于道德和非道德的故事。他说,例如有两个军人,都去冲锋陷阵。一个人如此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