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61907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注意事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小儿。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3、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5、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

2、。“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小儿推拿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床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按摩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按摩左手。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性病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

3、疗。做保健性按摩,针对不同的系统,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性按摩。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刺激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8、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9、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10、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

4、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小儿推拿穴名释义一、头面颈部穴位四白 “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四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睛明 “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睛明”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瞳子髎(lio) “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球后 “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1/4处,所以叫“球后”。迎香 “

5、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攒(cun)竹 “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鱼腰 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印堂 “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古代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太阳“ 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头颞(ni)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百会 “百

6、”,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风池 “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风府 “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风府”穴位于两“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翳(y)风 “翳”,遮掩的意思;“风”,指致病的风邪。因为本穴可以治疗风邪引起的疾病,又被耳垂所遮掩,所以称“翳风”。翳风穴在耳垂后下缘凹陷中。二、上肢穴位合谷 “合”,意为

7、会合;“谷”,意为山谷。因该穴在拇、食指相合处,形如山谷之中间,故称“合谷”。十宣(十王) “十”,这里指本穴在双手有十个穴点;“宣”,宣泄,意为有宣泄消除病邪的功能。所以称为“十宣”,又名“十王”,位于十个手指指甲的赤白肉际处。劳宫 “劳”,意为劳动;“宫”,指宫殿,这里指掌心为心神所居之处。当手劳动屈指,中指尖所指即“内劳宫”。“外劳宫”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应的位置。神门 “神”,意为神明,心藏神;“门”,意为门户。本穴为心经之原穴,乃神所出入之门户,故名。“神门”在小儿腕横纹“尺侧”(近小指的一侧)纹头处。内关 “内”,指内侧,因为穴位居于臂屈侧面,即内侧面,与外关穴相对,所以称为内

8、;“关”,指出入要地。因本穴擅长治疗内脏病,所以称为“内关”。“内关”在小儿前臂掌侧、腕横纹直上2寸、两大筋之间。曲池 “曲”,屈曲;“池”,水池。屈曲肘部,横纹端处出现凹陷,形似浅浅的水池,所以称为“曲池”。池,尚有另外一个涵义,因本穴为系气血汇合之处,似水流汇入池中。“曲池”位于肘关节外侧,屈肘时,肘横纹纹头的尽头。臂臑(no) “臑”,原指牲畜的前肢,此指上臂内侧处。因穴位于上臂正中线与三角肌下缘相交处,故名“臂臑”。肩髃(y) “肩”,指肩部;“髃”,指髃骨,肩胛骨肩峰端。此穴位于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gng)骨大结节之间,也就是上臂外展平举时呈现的凹陷处,所以名为“肩髃”。肩髎(li

9、o) 肩”,指肩部;“髎”,意为孔穴。本穴位于肩峰后凹陷中,故名“肩髎”。三、下肢穴位足三里 “足”,指足部;“里”,意为寸。因本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jng)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所以称“足三里”。丰隆 “丰”,意为丰满;“隆”,指隆起。该穴所在的部位,肌肉丰满而又隆起,所以名以丰隆。“丰隆”穴位于膝关节下8寸,也就是“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解溪 “解”,指骨解(骱),即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处;“溪”,溪流,此指凹陷处。该穴位于踝(hui)关节正中、两条大筋间凹陷处,故称“解溪”。承扶 “承”,意为承受;“扶”,意为扶持,指本穴有承受上身扶持下肢的作用,所以命名“承扶”。“承扶”穴位

10、于臀横纹中点。委中 “委”,意为弯曲,这里指膝弯部;“中”,指中央。“委中”位于膝关节后方、腘(gu)横纹之中点处,所以称为“委中”。居髎(lio) 居”,与“倨”的意思相通,即蹲下;“髎”,这里指空隙。在蹲下时,股部出现凹陷处就是本穴,所以称“居髎”。环跳 环”,为圆形,指臀部;“跳”,跳跃。因为本穴在臀部(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d)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又治疗下肢活动方向的疾病,所以称为“环跳”。阳陵泉 “阳”,指外,这里指小腿外侧面;“陵”,指高突处,这里指腓(fi)骨小头;“泉”,指凹陷部。本穴在位于膝关节外侧向下、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侧一个小的突起)前下方凹陷处,所以叫“阳陵泉

11、”。三阴交 三阴”,指足部三条阴经(肝经、脾经、肾经);“交”,交会。该穴是足部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称“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涌泉 “涌”,指水向上冒;“泉”,泉水。本穴为肾经的井穴,比喻脉气从足底出来的情况,故名“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脚掌正中凹陷处,也就是“人”字凹陷处。膝眼 “膝”,指膝部;“眼”,此指凹陷处。该穴在膝部两侧凹陷处,所以称为“膝眼”。髌(bn)骨(膝关节前方)正下方是髌韧带,其外侧凹陷处是“外膝眼”,内侧凹陷处是“内膝眼”。四、胸腹部穴位天枢 枢”,意为枢纽。本穴在上下腹的中间(肚脐旁开2寸处),具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功能,恰如

12、枢纽一样,所以称为“天枢”。天突 “天”,这里指天气,即自然界的气;“突”,意为烟囱,这里指通道。该穴位在咽喉上(胸骨柄上窝凹陷处),即是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所以称为“天突”。气海 气”,指元气;“海”,意为汇聚之处。该穴位于脐下1.5寸,为元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称“气海”。神阙(qu) 神”,指神气;“阙”,指门楼,牌楼。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中脘 “中”,中部;“脘”,指胃腑。古人认为该穴在胃腑的中部,所以称为“中脘”。中脘穴在肚脐上4寸。膻(tn)中 “膻”,指胸部;“中”,意为中央、中点。该穴位在前胸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称为“膻中”。 五、背部穴位 肺腧(sh) “肺”,指

13、肺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肺脏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肺腧”。肺腧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厥阴腧 “厥阴”,指手厥阴心包,意为本穴和心包相对应(心包是心脏的外围部分),是心包气血输注的地方,所以称为“厥阴腧”。厥阴腧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心腧 “心”,指心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心脏之气转输的地方,所以称作“心腧”。心腧穴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腧 “肝”,指肝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肝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肝腧”。肝腧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腧 “脾”,指脾脏,“腧”指脏气转

14、输之处。本穴为脾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脾腧。脾腧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腧“肾”,指肾脏,“腧”指脏气转输之处。本穴为肾脏之气转输之处,故名“肾腧”。肾腧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肠腧 “大肠”,指大肠腑,“腧”指转输之处。本穴为大肠之气转输之处,所以称“大肠腧”。大肠腧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长强 长”,这里含位置高、统率的意思;“强”,强盛,盛大。本穴为督脉的第一穴,督脉统率所有的阳经,是阳经之长,气血强盛,所以称它为“长强”。夹脊(华佗夹脊) “夹”,从两相对的方向固定不动;“脊”,指脊柱。此穴在脊柱两旁,自第一胸椎至第五

15、腰椎均有,好象在两旁将脊柱夹于其中,所以称“夹脊”。传说本穴是东汉名医华佗发现的,所以又名“华佗夹脊”。具体位置在背部正中线第1胸椎至第5腰椎、旁开0.5寸处。肩井 肩”,指肩部;“井”,意为凹陷。该穴在肩部的凹陷处,所以称“肩井”。风门 风”,指风邪;“门”,意为门户,古人认为此处是风邪出入不敷出门户,所以称为风门。“风门”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 命”,意为生命;“门”,意为门户。因为该穴在左右肾腧穴的中间(即“第2腰椎棘突下”,脊柱正中线上),肾气是一身的根本,所以称它为“命门”。小儿推拿的功效与特点一、小儿推拿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小儿推拿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具体表现为:1、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如果小儿有病,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