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56097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 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关键词 自由回忆法 两种过程记忆理论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

2、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

3、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但此次实验中还会加入对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的研究 。在统计实验数据时,求出被试记忆的平均成绩,即短时记忆的容量,我们认为这次记忆的平均成绩应该为72个

4、单字。 我们做这项实验也希望运用实验的结论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帮助老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2方法2.1被试本次实验共17名被试。男女都有,年龄在20岁左右,大学文化程度。无相关实验经历,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正常。2.2实验材料17张长7宽5.7的高频汉字的卡片,笔画在5-9之间,字与字之间低联想值。17个汉字如下府,拔,培,呈,则,别,括,沉,枯,奈,切,应,纪,持,价,务,观2.3实验设计采用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自变量是单字的系列位置,因变量为再现的正确率。控制变量有三个一是单字的呈现方式为视觉呈现,呈现时间为每个单字呈现1s,间隔1

5、s;二是第一感觉想不出来了,马上报告,结束实验;三是实验选择在光线适宜,噪音小的环境下进行。2.4实验程序2.4.1实验步骤【1】将17个汉字随机排好。按拉丁方实验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汉字,一个被试一个顺序。每个汉字呈现1s间隔1s。给被试呈现17个汉字结束后,要求他们立即自由回忆刚刚呈现过的汉字,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当被试回忆不出时实验结束,并核对回忆出的汉字的位置,每个被试回忆的时间要差不多长。实验顺序按标准拉丁方实施例如ABCDEBCDEACDEABDEABCEABCD2.4.2指示语我将一组汉字随机排好,按实验顺序分别向每个被试呈现汉字,每个汉字呈现1s,间隔1s。呈现一组汉字结束

6、后,马上回忆刚刚呈现的汉字,写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被试可以不按顺序回忆。其他被试不在实验时,不要说话,以防干扰其他被试。被试在第一时间想不起来,就立刻报告说:我回忆完了。3结果表 汉字在系列的位置上正确再现的百分数系列中的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正确再现的百分数182%65%41%18%48%12%35%29%29%35%24%12%53%47%71%65% 图 系列位置效应曲线4分析与讨论4.1实验得到了记忆效果与单字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和后几个再现得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的不好的结论,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表中第1,2个和最后1,

7、2个单字的再认率均超过0.5,远高于中间单字的再认率。前4个单字的平均再认率为0.72,最高为1,最低为0.41。中间9个单字的平均再认率为0.27,最高为0.48,最低为0.12。后4个单字的平均再认率为0.59,最高为0.71,最低为0.47。可以看出两端的再认率明显好于中间的再认率。根据这些数据说明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4.2根据此次实验结果验证了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系列中前几个项目记得好,是因为前几个复述次数多,使这些项目由短时记忆进入了长时记忆系统。系列中后几个项目之所以也再现得好,是因为这几个项目仍然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当然容易提取。系列中间的项目再现差是因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当

8、记过多单字时,就不断会有单字从短时记忆中被挤出来,造成了遗忘。4.3系列位置效应很好的说明了记忆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外界的刺激信息通过各种感官输入到存储器,保存在那里,后来又从那里把信息提取出来。【2】周围环境的信息首先以感觉的形式,即感觉登记进入这个加工系统。例如,实验中每个单字被看见,即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了信息加工系统。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保持大约0.53s后就消失了,或者进入短时贮存部分称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只能保存72的信息。例如此次实验的平均记忆量为7.65个单字。并且短时记忆呆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约1分钟的样子。例如,此次实验设计如果改为延缓30s再认时,由于短时

9、记忆中的项目在30s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较差。这同时也说明在这次试验中字单的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好,是由于短时记忆造成的。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贮存部分,称为长时记忆。例如,实验中字单的头几个单字再现得好,就是由于这些单字被多次重复,进入了长时记忆系统,可以轻易被提取。4.4实验结果也验证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影响。出现首因效应是因为不存在前摄抑制的作用,在记忆开始前没有学习其他的内容,没有对字单中头几个单字的记忆造成干扰。出现近因效应是因为不存在倒摄抑制的作用,在记忆结束后也没有再学习其他内容,没有对字单中最后几个单字的记忆造成干扰。字单中间

10、单字记忆效果差是因为既有前摄抑制作用,又存在倒摄抑制,前面记过的单字和后面记的单字都对中间单字的记忆造成了干扰,使再认率下降。4.5此次实验结束后,针对这次实验进行小组讨论时,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记忆成绩好的被试往往都采用了组词,造句,联想等各种手段来记忆。这些方法无疑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可是在这里就成为了影响实验结果的额外变量了。因为这些手段并不是所有被试都采用,这就造成了被试者之间的差异,同时这也就削弱了单字的位置对记忆的影响而加强了单字本身的意义对记忆的影响,容易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被试希望取得较好的成绩,二是单字呈现时间偏长或间隔时间偏长,使被试有充足的

11、时间来通过各种方法记忆单字。针对这些原因,我有两条建议,一是让被试不要过分看重记忆成绩,并且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记忆成绩保密,以免造成其他被试的压力。二是严控控制单字呈现的时间,每个单字呈现0.5s,间隔0.5s,让被试没有时间去加工这些单字。5结论5.1记忆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一般最先记忆的内容和最后记忆的内容比较容易记住。中间记忆的内容记忆效果差。5.2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强有力的支持了两种过程记忆理论。5.3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验证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影响。 参考文献1实验三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出自实验操作指南2朱滢 焦书兰 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及其研究途径出自实验心理学2004年11月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