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60897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下资源网 材料力学 - I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 Mechanics of Materials 总学时: 98 讲课学时: 64 习题学时: 8 实验学时: 8 上机学时: 18 授课对象: 机械、建筑、交通、材料、动力、能源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以及平衡、几何、物理三类方程在求解力学问题时的重要作用。能熟练地计算杆件的应力与变形以及分析其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能力。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强度、

2、刚度、稳定性 ; 变形固体及其理想化;外力及其分类;变形与位移。 应力状态分析: 内力;应力的概念,正应力与切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切应力互等定律;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微体平衡。 应变状态分析: 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几何方程;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程;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常见工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应力松驰与蠕变; 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虎克定律;应变能;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的关系;各向异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轴向拉压: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向

3、拉压杆的应力;圣文南原理 ;应力集中;轴向拉压杆的变形,变形能; 轴向拉压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 构件受慣性力作用时的应力计算。 扭转: 扭转杆件的内力;圆轴扭转横截面上切应力 ;圆轴扭转破坏模式的分析;圆轴扭转变形与变形能;薄壁杆的自由扭转,剪力流。 弯曲: 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 ;载荷、剪力及弯矩间的关系;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有关弯曲的讨论;弯曲切应力;开口薄壁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弯曲中心;梁的弹性弯曲变形,弹性曲线微分方程;直接积分求梁的变形;叠加原理与叠加法求变形;曲杆弯曲。 复杂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 斜弯曲;偏心拉伸与压缩;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 。 能量原理:

4、 虚功,杆件内力的虚功;虚功原理及其对杆件的应用;莫尔定理;图形互乘法;虚功原理应用于小变形固体;冲击。 静不定结构: 静不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用力法分析静不定结构;具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静不定结构;连续梁。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 常用工程材料的失效模式及强度理论概念;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扭转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弯曲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复杂内力时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提高构件强度、刚度的一些措施。 联接: 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剪切实用计算;挤压实用计算;焊接缝

5、与胶粘接缝的实用计算。 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分析: 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法概念;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的简化;静不定桁架的极限载荷;圆轴的弹塑性扭转, 残余应力;梁的弹塑性弯曲,塑性铰。 疲劳与断裂: 交变应力与对其描述;疲劳概念与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疲劳强度计算;变幅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疲劳裂纹扩展与构件的疲劳寿命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性概念;确定临界力的静力法,欧拉公式;超过比例极限压杆的临界力计算;关于压杆稳定性的进一步讨论;中心加载压杆稳定性设计。 三、课程负责人示范性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与学时安排序号 学时 讲授 方式 讲授内容 1 2 讲课 第一章 绪

6、论 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 连续与非连续;均匀与非均匀;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 静载荷与动载荷;体积力与表面力;分布力与集中力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大变形与小变形;变形与位移 2 2 讲课 第二章 应力状态分析 内力、应力概念,正应力与切应力 单元体,一点应力状态表示,切应力互等定理 三向、二向、单向、纯剪切应力状态 3 2 讲课 习题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解析法 任意斜截面的应力,主应力、主方向,主切应力、主剪切面 4 2 讲课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应力圆 三向应力状态,任意斜面应力,应力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 内部微体平衡 平衡微分方程 边界微体平衡 应力边界条件 5 2 讲课 第三章 应变状态

7、分析 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 位移与应变关系,几何方程 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程 6 2 讲课 习题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解析法 主应变及应变主方向;最大切应变及方向;应变圆 7 2 讲课 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质 应力应变关系 材料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 碳钢拉伸、压缩试验;比例、弹性、屈服、强度极限,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冷作硬化 铸铁拉伸、压缩试验 8 2 讲课 1各向同性材料简单应力状态虎克定律 2各向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3正交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4各向同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9 2 讲课 体积变形与形状变形 应变能概念;单向、纯剪切、三向应力状态应变能 体变应变能与形变应变能密度 4各向同性

8、材料弹性常数间关系,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 10 2 试验课 低碳钢拉伸、压缩试验 铸铁拉伸、压缩试验 11 2 讲课 第五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轴力、平面假设、应力公式 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 变形、变形能 12 2 讲课 习题 拉、压静不定、温度与装配应力 惯性力作用时杆件应力计算 13 2 讲课 扭转 内力、平面假设、切应力公式 圆周扭转破坏模式分析 14 2 讲课 习题 变形、应变能 非圆截面杆扭转 开口薄壁杆的自由扭转 15 2 讲课 第七章 弯曲 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外力与内力间关系 平面假设、纯弯曲梁横截面应力公式 16 2 习题 作剪力图与弯矩图 17 2 讲课 剪力

9、弯曲梁切应力 矩形截面梁、基本假设,弯曲切应力公式 工字形、圆形、环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弯曲中心概念 18 2 讲课 习题 平面弯曲梁的变形、挠度与转角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直接积分法求变形 19 2 讲课 叠加法求变形 有限差分法求变形简介(为电算大作业做准备) 曲杆弯曲简介 20 2 讲课 第八章 复杂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 1复杂内力时杆件内力计算 2斜弯曲变形、应力计算 3偏心拉压变形、应力计算 21 2 讲课 习题 截面核心 弯曲与扭转变形、应力计算 22 2 讲课 第九章 能量原理 虚功、杆剪内力的虚功 虚功原理机对杆件的应用 莫尔定理 23 2 讲课 习题 图乘法 互等定理 24 2

10、讲课 习题 冲击 25 2 讲课 静不定结构 静不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力法,力法正则方程 26 2 习题 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静不定结构 连续梁 静不定刚架 27 2 讲课 第十一章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 1常用工程材料失效模式及强度理论概念 2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28 2 讲课 习题 第十二章 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杆件失效概念与失效模式 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强度计算 29 2 讲课 扭转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弯曲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斜弯曲、偏心拉压杆件强度计算 30 2 讲课 习题 弯扭杆件强度计算 31 2 讲课 第十三章 联接 1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

11、构 剪切的实用计算 挤压的实用计算 32 6 试验课 1电测法(开放试验,内容任选) 33 2 讲课 第十四章 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分析 1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概念 2应力-应变曲线的简化 3经不定桁架的极限载荷 圆周弹塑性扭转 梁的弹塑性扭转 34 2 试验课 光弹性测量 35 2 讲课 第十五章 疲劳 1交变应力,疲劳概念 交变应力循环特征 材料疲劳极限 36 2 讲课 1构件的疲劳极限 2对称循环下杆件疲劳计算 37 2 讲课 第十六章 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力、欧拉公式一般形式 平衡路径,分支点 经验公式 38 2 讲课 习题 压杆稳定性计算 41 1

12、8 上机 电算大作业 合计 98 2 参考教材 1)新编材料力学,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简称“ 教材1 ”。 2)材料力学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系统(MMCAI), 张少实 主编。简称“ 教材 2 ”。 该参考教材突出了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难点和重点内容,用视频、音频、动画、图像、超文本等超媒体技术,不仅仿真了构件变形动态过程、变形最终结果、应力场等,而且还透视到构件内部,仿真内部点、线、面的位移或变形。 3)基于Internet的材料力学电子教材与教学图形库,张少实主编。简称“ 教材 3 ”。 4) 基于 Internet的材料力学网络教学系统,张少实主编。简称“ 教材 4 ”。 5)

13、材料力学多媒体电子教程,张少实主编。简称“ 教材 5 ”。 3课程内容与体系总体设计 总的指导思想是:将教学思想与观念改革、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融为一体,统一进行。用面向新世纪力学学科的新思想和新观点,来审视、精选、强化、浓缩和重新组织经典内容,更加满足机械原理、零件和力学等后续课程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需求;适当增加新内容,目的是为当代力学的先进成果和思想开辟窗口和开设接口。与传统材料力学相比,课程内容与体系以及理论知识的表述手段上有如下改革: 1) 将以变形为课程主线的传统体系改为以应力、应变分析为主线;引入取微元体的分析方法,从而加强应力、应变分析观点;引入平衡微分方程、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几何方程、相容方程等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突出力学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这三大方程在求解力学问题时的普遍意义和本质所在。 3)将研究对象从一维杆件扩充到三维弹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