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559298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3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五班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应当怎么写?下面为大家供应五班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五班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学科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为了上好这门课,我仔细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要求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

2、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学问技能培育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关心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力量,把握必备的基础学问,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关心学生参加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与社会训练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阅历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适应社会的力量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

3、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别的价值,儿时的生活阅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殊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训练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动身,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讨论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妙,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把握参加社会生活的学问和力量。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思索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章,以及这些规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关心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章有一个总体熟悉,并自觉遵守这些规章。 三、

4、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知我们,培育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知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章,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学问、规范和准则形成肯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索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需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进展的必要条件。 五班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二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肯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阅历,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拟定教学方案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训练教学工作方案。做到开学有方案

5、,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查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乐观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心学生把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状况,训练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吸取养分,增长学问,还要仔细完成作业。 2、培育学生爱国家

6、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漂亮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爱护家乡的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怀集体、爱惜公物的好市民, 培育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熟悉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训练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育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省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训练学生,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敬重老人、爱惜幼小。生活要节俭,不铺张,做一个讲

7、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省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平安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章。 三、实行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讨论为手段,以共性进展为目标的训练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加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老师留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心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消失。老师应

8、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力量和组织教学的力量。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各种力量上(搜集材料的力量、阅读力量、理解力量、运用力量)。学校应留意老师全面素养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老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班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一学期来,我仔细钻研教材,乐观创新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阅历,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

9、我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训练教学工作方案。做到开学有方案,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究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阅历,查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乐观主动的学习,成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关心学生把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平安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养。 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讨论周活动中,环境训练研讨课也是其中内容之一。老师的环境训练工作不仅体现在老师的工作总结中,而且也是学校考核老师的一项依据。由于老师在

10、课堂中注意渗透环境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环境训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取得的成果与阅历 : 1、 培育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状况,训练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吸取养分,增长学问,还要仔细完成作业。 2、 培育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知道祖国有漂亮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做一个关怀集体、爱惜公物的好公民, 培育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相互谦让的社会公德。 3、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熟悉了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4、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从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5、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讨论为手段,以共性进展为目标的训练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6、留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 7、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人好事不断消失。今后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力量和组织教学的力量为取得更大更成果而不懈努力。 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