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559084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 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样儿童 花样作业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可以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查漏补缺。此外,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同样意义匪浅。因此设计信度较高的作业是发挥作业诸多功能的前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吗?其实不然,或不尽然。 作业作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现状却并不容人乐观。 总体说来,

2、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看作是为考试服务,因而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其中夹杂了不少重复性的作业,以及用于填充时间的作业,使得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这主要表现在:(1)翻抄书本例题的题目多,创新综合的少,学生多被动完成,不求甚解;(2)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内容乏味重复,而发挥学生主动创造才能的少,且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3)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将直接影响到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 究其深层原因,还是陈旧的教学观在作祟,一些教师仍抱着“以师为中心”

3、,“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有观念,却忽视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教学中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恶感与恐惧感,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数学作业,“做我所想”。于是我尝试在作业布置上推陈出新,除了平常的课堂、家庭作业外,我还尝试增添作业的形式和花样,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名为“我自己的作业”的作业,努力让作业不再是“枯燥”的代名词,不再为做题而做题。 根据美国著名数学家G . 波利亚提出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 、“阶段循序原则”的原理,我设计的“我自己的作业”一般是让学

4、生在周末或长假中完成,内容绝大部分由学生自定,完成后还要在全班甚至平行班中互相交流,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做法如下:一、设计选择性作业,体现学生主体性 近百年来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就是强调教育的民主性,其中不仅仅指教育机会均等,更包括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具体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就是作为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反馈环节,其内容也不应是教师的“特权”,师生在这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完全可以让学生给同学、老师出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1、内容的选择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5、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一开始布置“我自己的作业”,我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孩子爱上做作业”,在内容上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性。例如让孩子每周都做一道自己拿手的难题,条件是必须是自己会做的,而且要能准确、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我根据小班的特色,在“每日一题”这个班级活动中,指导学生轮流从从“我自己的作业”中选出一题考考老师和同学,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一安排,大大增强了小朋友挑战难题的热情,甚至一到下课几个小脑袋就主动凑在一起探讨难题,从而使班上形成一种积极的探究式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班

6、风。2、难易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层次差异。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教育者要及时发现和研究这种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比如在我所教的二个小班中,班上学生人数虽仅在2025人左右,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很大,并且这一差异随着学习的深度、广度的增加而日渐突出。在设计作业时,我觉得应注意弹性,切忌“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天,班上“小数学家”张同学拿着自己和王同学的作业本来找我,很不服气地说:“华老师,为什么我写的是一道四年级的奥数题,得了3颗星;王只是写了书上的几题口算,也得了3颗星呢?”我于是拿

7、过本子一看,心里明白了,对他说:“你才上二年级就会算四年级的差倍应用题了,真了不起,所以老师给了你3颗星;而王同学虽然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可最近他很用功,爱动脑筋了,你看他算的可是后面才学到的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这说明他已经知道提前学习了,学会了预习。所以老师为了鼓励他继续进步,给了他3颗星。”张听了我的话,这下总算服了气。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完成作业的目的应该是让“希望生”打好基础,让中等生有所提高,让优等生优化知识结构,因此与数学学习其他环节相比较,更要注重灵活互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二、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实际教

8、学中,我发现现在作业以文字、算式形式出现居多,其形式单一的缺陷凸现,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难怪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会不喜欢做作业。而且,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反思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可能过于重视传统教学特别是过分强调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多种智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智能优势难以充分展现。那如何设计出能培养多种能力,形式新颖独特,学生又乐于做的作业呢?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我尝试将一些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情景中,让学生轻松完成作业,同时掌握知识。以下就是我设计的几项有趣的作业,

9、和大家一起分享:1、综合各门学科的多彩作业现代课程理念强调不应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讲究各门学科之间的综合。这些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请小朋友寻找“数学课外的数学”,小朋友们兴趣盎然,收获可真不少呢。下面是部分作业:音乐课上的数学: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小朋友请算一算,每份报纸多少钱呢?)地方课中的数学:南京人爱把东西八个八个凑在一起,如“水八鲜”(茨菰、莲藕、荸荠、茭白、水芹、菱角、芋苗、鸡头果)和“旱八鲜”(马齿苋

10、、母鸡头、马兰头、野芹、小蒜、枸杞头、荠菜、芦蒿),它们都堪称是“南京一绝”。2、诗歌中的数学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大量的诗歌因其琅琅上口,内容丰富,而流传了几千年。其中不少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我利用这一素材指导小朋友收集了带有数字的诗歌,并配上了画画,做了个“数字诗配画”系列,下面就是其中部分作品:3、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中强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

11、作业的兴趣。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后,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我出示了一项“填写单位名称”的作业: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到中山陵去春游。到了中山陵,我们从面积大约6( )的门进去。陵墓整个建筑面积80000( )。墓道长约43500( ),宽约39米,分成3道,道旁植松柏和银杏。接着我们又来到碑亭。碑亭面阔约12( ),高约17( )。亭中立墓碑,高约8.1( ),上刻“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进了陵堂,正中为孙中山石雕坐像,高约46( ),像座四周是刻有反映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浮雕6块。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用现实的方法学习

12、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三、设计层次性作业 实施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作业往往是不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大家都做同样的作业,缺乏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即作业没有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改变现状,应精选设计作业题,在数量上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1、基础性作业的层次性 三年级二步计算应用题是本学年的一个难点,在最后复习整理阶段,我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

13、做不同的作业:可以选择书上的练习题,也可以根据应用题的类型自己编题自己做,这样可以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再觉得做应用题是件枯燥的事,但又不强求,配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求。2、提高性作业的层次性“数学日记”是新近兴起的一项综合性作业,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也布置了学生写数学日记。作业收上来后,我不禁被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及创造力而折服:五月十八日 星期二 天气 小雨生 活 中 的 我今天无意中发现原来生活中很多的的地方都有“八”。比如搞建筑,离不开“八”字。亭子要修成八角形的,塔要修成八边形的,井口要砌成八角形的。许多成

14、语中也含有“八”。比如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九不离十、四通八达、七长八短、七手八脚、七零八乱、横七竖八、七嘴八舌等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八”仍然是我国人民最欢迎的一个数字。无论是电话号码,还是汽车牌号,人们都抢着要“”的号码。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的数,自然身价百倍,大受青睐罗。不过我觉得,其实同其它任何数字一样,既不会给人带来好运,也不会给人带来厄运,人生还是要靠每个人用双手去创造的!作业有了层次,学生就有了选择,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因材施教也就可以落在实处。在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花样的年华,应该有花样的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