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58793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环境容量游客认知分析与调控对策研究摘 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新疆旅游,新疆旅游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无疑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为避免旅游业重蹈工业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防止新疆旅游景区因忽视旅游环境容量而对景区和游客造成伤害,以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游客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认知,并对其进行了调控研究。关键词:旅游环境容量;认知;调控;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位于新疆昌吉市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距离乌鲁木齐约110km,平面海拔1928米,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总面积平方公里,1982

2、年国务院首批确定的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所谓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 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1 天池景区生态环境概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池景区游客大幅增加,过载的放牧活动使植物幼苗的成活率极低,人为造成的破坏使三工河上游水土流失更为严重。2005年“”特大洪灾就是生态严重恶化的见证。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32年来,景区因泥石流洪灾的侵袭,淤积的泥沙量为185.万立方米,泥沙向湖心推进了217米,使天池缩小了平方公里,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质量,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 调查问卷

3、及其分析为研究游客对天池景区环境容量认知的研究,本次调查分三个地点进行发放景区附近旅游酒店、人民公园和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内,采取的是非记名的方式对旅疆游客进行普遍性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7月2日8月5日,2006年12月10日18日,共发放问卷448份,回收407份,回收率%,其中有效样本共计392份,有效问卷率%。 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的游客中,有204位男士,188位女士,男女比例基本持衡。以新疆、山东、四川人居多,以公务员和企业职工为主。 2 调研信息统计分析在调查游客对旅游环境容量的认识问题上使我真正认识到进行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性,因为在被调查者中,对旅游环境容量的

4、认识,从没听过的就有占了46%左右。3 调控对策旅游环境容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近似服从一个正态分布,在适度开发时达到极值,在一个均值左右的范围内变动,超出了旅游景区环境承载能力,就会使使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失衡。 1 宏观调控对策(1)制定科学的规划措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在天池景区进一步的旅游规划中,融入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和措施,开发拓展一些新的旅游景点,兴建一批新的旅游游乐设施,合理配置多层次、多类型旅游项目,以分流游客,减轻热点景点的压力。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监测和宣传促销活动。科学的、长期的对景区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利用价格、媒介以及地理上的邻近性等,将潜

5、在的以超载旅游地为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到未饱和的旅游区去,从而保证给更多的游客带来高质量的享受。自治区内实行带薪休假制度,调节游客分布时空不均。由调查可知,来天池景区旅游的仍以新疆本地人为主,且以一日游形式为多。自治区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既可以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避免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又可重塑假日经济。 2 微观调控政策增强人们对旅游环境容量超载调控的认知。现在游客的环保意识已经有所加强,但是对旅游环境超载的现象不以为然,从对旅行社的管制和提高导游、讲解员的素质上着手,使更多的游客意识到旅游环境容量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削减旅游高峰期游客人数。根据旅游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制定合

6、理的价格机制,采取多类型门票,调节景区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载,旺季时可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实行特殊价格,避免门票的总体提高给游客带来的心理压力。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的建立不仅可以为旅游者、经营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及时沟通提供了媒介基础,它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调控方案的反馈与及时调整,使工作更简洁有效。 总之,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政府部门、旅游相关管理机构的努力,而且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参考文献1崔风军.论旅游环境承载力J.经济地理, 1995,(1).2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董杰,刘庆友等.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4王虎,翁钢民.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的经济学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2).5卢泽洋,朱学灵等.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