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58079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4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黄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研究黄州区国土资源局湖北永业赛博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五 年 三月 目录第一章 总论51.1项目背景51.2评价依据61.3评价标准81.4评价指导思想91.5评价目的、范围、重点及主要保护对象91.5.1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91.5.2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1.5.3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重点101.5.4主要保护对象10第二章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理与方法112.1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112.1.1 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2.1.2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122.1.3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最终

2、目的及意义142.1.4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范围152.1.5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162.1.6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72.1.7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82.1.8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212.1.9针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12.2环境影响识别和确认环境目标222.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22.2.2拟定或确认环境目标252.3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52.3.1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262.3.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272.4 评价方法28第三章 黄州区现状调查与评价303.1自

3、然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303.1.1地理因素(地形、地貌)303.1.2气象气候303.1.3动植物313.1.4珍惜动植物313.1.5土壤资源323.1.6水资源333.1.7主要的自然灾害373.2社会经济环境调查与评价383.2.1行政区划、人口383.2.2经济发展状况393.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403.3.1黄州区土地利用现状403.3.2黄州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413.3.3黄州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2第四章:黄州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目标434.1确定黄州区环境目标434.2对黄州区生态环境质量分区434.3环境敏感区域的划定43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预

4、测评价445.1土地利用目标445.2土地供需预测455.2.1土地供给预测455.2.2人口和土地需求预测455.2.3供需矛盾解决途径465.3规划方案的制订475.4黄州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和体系建立495.4.1环境影响识别495.4.2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495.4.3黄州区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特点505.5黄州区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515.5.1指标单因子评价515.5.2综合评价535.6评价结果分析58第六章 方案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分析与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措施596.1土壤资源对策596.1.1土壤资源的影响596.1.2土壤资源的保护措施606.2水资源对策616.2

5、.1水资源的影响616.2.2水资源保护措施626.3植被及相关生态对策646.3.1植被及生态过程的影响646.3.2植被及生态过程的对策656.4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对策656.4.1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影响656.4.2大气及相关生态过程的对策666.5对敏感生态系统与景观的对策666.6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对策66第七章 土地规划指导建议687.1黄州区土地规划利用问题687.1.1忽视环境目标687.1.2缺乏代际公平687.1.3规划地域范围局限687.1.4上下级衔接不畅697.1.5不确定性考虑不周697.1.6公众参与不足697.2今后土地规划建议707.2.1规划的多目标导向7

6、07.2.2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07.2.3明晰土地产权制度707.2.4引入生态设计717.2.5搞好区域综合规划,加强经济协作727.2.6公众参与72第一章 总论1.1项目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革命的飞速发展,带来全球范围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绿色生活社区成为人们希冀的一片净土,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己成为当前城市化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黄州区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区位优势独特,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完备,邮电通信直通海内外,环形交叉供电网基本形成。同时,黄州处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地区长江经济开发带与京九铁路经济开发带的交汇处,是湖北

7、省重点开放开发区之一,省级经济开发已初具规模。发达的基础教育和健全的科技队伍,为黄州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受资源、环境、建设时间与条件等多方面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发大黄州,建设中等城”的要求,以老城区、新城区和开发区为中心,连接黄州火车站、南湖教育区和唐家渡24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的“一个中心、三个组团”的中等城市格局已经规划并付诸实施,黄州新城区建设框架基本拉开,黄鄂长江大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已动工完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独特优势的区位地理条件,使黄州成为中国最新经济增长带中的“热带”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作用于土地,而土

8、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加于环境的压力,它与环境的脆弱程度一起决定了环境的质量。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从1997年国务院冻结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审批权以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又发文要求各地必须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并规定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验收前不得批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在这种形势下,各地掀起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的高潮。与过去相比,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确保耕地总量稳中有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做好与城镇规划的衔接。这样可以

9、明显看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严格保护耕地;控制建设占用农地,尤其占用耕地;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突出土地利用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黄州区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组织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专题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关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的通知(待批稿)的要求,各种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建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环保角度论证规划的可行性。受黄州区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武汉赛博能公司组织进行了黄州区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我公司在进行初步

10、资料分析、研究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并经过了省国土厅评估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按照大纲会审专家意见及评估意见,我公司在环境监测、类比调查和实地详实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报告书。1.2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8.3。(5)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局2001.12.26。(6)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995,HJ/

11、T19-1997)。(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8)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56号,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通知,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9)地方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目标纲要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99。(10)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 2002.5.17。(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12)鄂府办200146号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13)鄂环2000164号湖北省长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

12、案。(14)黄冈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黄冈环境保护局2000年。(15)黄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黄州区人民政府2000年。(16)黄州区“九五”发展经验和十五“时期主要思路与措施的汇报黄州区人民政府2003.3。(17)黄州区总体规划19972010黄州区城建规划设计院、黄州区人民政府编制1998年9月。(18)黄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黄州区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9)19972003年国土资源局年报 黄州区国土资源局1997-2003年(2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黄州区规划局 2003年(21)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

13、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189号1.3评价标准由于评价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评价方法既有定量方法,又有定性方法,所以评价指标也应包括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1.3.1定量评价标准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定量标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行业和地方的规定。国家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

14、891997)、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城市建设有关规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规划。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80492)、保护农作物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背景或本底标准。以土地的生态环境的背景值或本底值作为标准,如未利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本底值等。3类比标准。未受人类严重干扰的相似土地利用条件或相似自然条件下的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类比标准,如土壤等,另外也可以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国内外在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过程中领先的城市或地区的现状数据或规划值作为评价参考值。4根据本项评价的目的、内容需要制定的其他标准。通过当地或相似条件下的科学研究,已判定的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些具体要求,亦可作为本次评价的参考标准。1.3.2定性评价标准从合法性、可接受性、直观性、便于分析比较等方面来考虑建立定性评价标准。1.4评价指导思想(1)坚持环评为环境管理、土地规划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对黄州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等现状的调研及监测,掌握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土地利用方案的建设规模,研究规划方案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2)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区域环境质量控制为手段,从环保角度出发,评述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