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学概论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5738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验光学概论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验光学概论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验光学概论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验光学概论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验光学概论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验光学概论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光学概论 (2).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验光学概论作者:张医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752 更新时间:2008-1-10 双击滚屏第一章:验光学概论 验光是视光学主要的临床实践活动,是视觉功能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常用的验光设备有综合验光仪,检影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 验光是一个动态的,多程序的临床诊断过程。完整的验光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精确阶段和终结阶段。一、初始阶段:1.收集病人资料,排除各种影响视力的眼疾病 2.了解有关病人眼部屈光状况的资料 3.根据这些资料,预测验光的结果具体操作:1.问诊,包括目的,病史,全身情况等 问诊是验光师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作必要的询问,主要了解顾客的验光目的与要求,以

2、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主动配合,这样的配合在验光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2.角膜曲率计检查 测定眼屈光的仪器颇多,角膜曲率计是一种。它的用途有一定限度,切不可误认为是测量散光的唯一仪器,用角膜曲率计只限于测定角膜表面曲率差别所造成的散光,并未包括眼球整体的散光,而且并不能确定散光是近视性或远视性,由于角膜曲率计能测量角膜弯曲度(曲率半径)及屈光力,故为配验角膜接触镜的必备工具之一。 3.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 电脑验光是一种有代表性的自动屈光仪,目前国内较多应用,其原理是以红外线作为检查光源,电脑计算屈光不正度数及散光轴向,然后以电动打字机记录检查结果。起到快速比较准

3、确的验光作用。 检影验光:检影镜又称视网膜镜,是一种能诊断眼屈光性质和测定各种屈光不正程度的客观验光的重要和基本的仪器。检影验光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一个屈光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处方。4.镜片测度仪检测 用于测量眼镜以及角膜接触镜片的顶焦度和棱镜确定来切边镜片的方位并打印标记以及检查镜片是否确定装在镜框中的仪器。二、精确阶段:主要使用综合验光仪,这一步特别强调的是患者主观反应,所以又叫主观验光(以后讲述)具体操作:单眼主觉验光(先右后左,先裸视后矫正视力)调整球镜度数,散光度数,散光轴位等,达到

4、标准视力。三、终结阶段:包括试镜架测试及双眼视平衡,达到最佳视力,注视持久而舒适的境界,它是经验和科学的有机结合。 验光的光学目的是通过矫正镜片使视网膜与无限远物体产生共轭,然后而验光对象是人,故其功能性目的是确定让患者能取得清晰、舒适视觉的眼镜。试戴调度即是验光结果与被验者屈光问题达到完善解决的重要过渡步骤,故必须对从开始进行的各项检查包括病史、眼外部检查、屈光检查等所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衡量,并考虑被检者生活方式、视觉需要、对矫正眼镜屈光变化适应力等做出综合判断。作业:掌握完整的验光过程 第二章 客观验光 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一、检影验光法:1.检影验光法是一种客观检查法,原则上医生应对每

5、一个屈光不正的病人都应检影验光,作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检影度数配镜,结合自觉情况适当调整,即节省时间又易得出正确的处方。2.设备 本法需在暗室进行,所需器械包括平面反光镜及暗室灯,以100W磨砂灯泡为好,光源放于被检者耳侧。被检者可用:A: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适用于调节力较强的青少年,检查前为使睫状肌麻痹应滴1阿托品,日二次,连用五天,或托吡卡胺5分钟一次共5次即可。B:不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即小瞳孔验光,此法虽可避免因用药造成短时间的近视力朦胧,但对青少年调节紧张患者不易到达使调节充分松弛,应用小瞳孔验光,暗室应较大,以便患者能尽可能向远方注视,放松调节,小瞳验光配镜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

6、及一般集体屈光不正检查,或已通过散瞳验光配镜,已戴镜数年,需要重新调整者,对于首次需要验光配镜的青少年,应以散瞳验光为好。检影验光属于客观验光法,通常用检影镜照亮被检者的眼底,用检影镜直接观察从被检者眼底反射出来的光线的聚散度,来确定被检眼的屈光状态,(正视、近视、远视)。二、检影镜适应人群检影验光是客观验光法,几乎不需要病人的主观反应和合作,适合儿童、婴儿、弱智聋哑文盲和语言不同的被检者。三、检影验光的历史1. William Bowman:最早发现不同度数屈光不正的眼内影动不同者。2. Fcuignet第一个使用检影镜验光。3. 检影镜的组成:平面反光镜/一个外光镜。4. 检影验光分类:静

7、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 动态检影验光:测量被检眼的调节状态。5. 检影验光法的基本原理检影验光是通过找被检眼的远点达到验光的目的。远点指的是被检眼完全调节时,在空间与视网膜的共轭点。共轭点是两个对应点和可逆点,物和像就是共轭点,检影验光的过程就是通过检影镜在空间寻找视网膜的点的过程,该共轭点就是被检眼的远点。 屈光不正:睫状肌松弛状态时,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或后方,称非正视眼也叫屈光不正(加眼轴与屈光力配合关系)A:正视眼:5米以外来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在睫状肌放松状态时(即在调节静息状态下)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 光学特点: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远点

8、位于眼前远穷远,视网膜与无穷远共轭。B: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屈光力太强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的前方,称为近视。眼轴长是因眼球过度生长,角膜曲率半径过小或晶体小造成的屈光力过强是生长不足的表现,每一种近视以上两种都可能同存在,(近一步阐述近视)光学特点:平等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视网膜由发散光形成模糊圈。平等光线要经过发散透镜发散才能聚焦在视网膜(即凹透镜)此适当的发现透镜即为矫正此近视的度数。调节范围小,看远点以外的物体不用调节,看近于远点的物体才需调节高度近视看得太近因会聚过度也会出现眼疲劳。近视眼的远点:远点位于被检眼前真实一点,眼前远点与视网膜共轭。即近视眼远点在眼球前方的距离等于矫正

9、近视所需凹透镜的焦距。例如:近视-2.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2)-4.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25cm。-10.0D的远点在眼球前方10cm。近视度数越高,远点离眼球的距离越短。前已述及远点是代表眼球的屈光状态及程度,检影法即为确定该眼球远点位置的方法。操作:检查者与被检者对坐,相距(1m或65cm)右物持灯光照到被检者的眼内,移动检影镜,观察由被检眼光线移动方向,形成和运动速度即可决定屈光的性质,如果用不同的屈光度镜片,分别中和不同经线的屈光力,可测得我性质及度数(检查者必须有较好视力,与其本身屈光不正及调节无关)C:远视眼: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方,称为

10、远视。正常人在一生过程中屈光度数是有一些变化的,如以远视而方,在小孩时度数比较高,而进入青壮年度数渐低,在老年期度数又略有增加。光学特点: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除非在眼前加适当的凸透镜或使用调节加强眼球屈光力,否则不论远近物体均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远点位于被检眼后虚拟的一点,眼后远点与视网膜共轭。即远视眼的远点在眼球后方的距离等于矫正远视眼凸透镜焦距: 例:1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1米2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0.5米3D远视的远点在眼球后方0.1米D:屈光度:从被检眼的远点到该眼主点的线性距离的倒数等于该眼的屈光不正度数。远点的距离与眼的屈光不正度数呈倒数关系,即屈光不正度数越高,远点距离

11、越近,屈光不正度数和越低,远点距离越远。作业:掌握检影验光的基本原理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 四、检影验光法的光学原理1. 检影镜的系统:照明系统:起于检影镜的灯泡,终止于病人的眼底。观察系统:起于被检眼的眼底的光线,终止于检查者的眼底。A:照明系统分五部分:a:真实光源 b:高度数聚光镜 c:反射镜 d:显然光源 e:病人的眼底检影镜发出的光束的聚散度取决于真实光源与聚光镜的F1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移动检影镜套管的位置来改变聚散度。1)真实光源位于聚光镜的F1内,即套管最下位时,形成的灯丝像即显然光源S位于检影镜的后面,离开检影镜的光束可发散光束。2)真实光源位于聚光镜的焦点F1上即套管逐渐上移,

12、形成的灯丝像即显然光源S位于无穷远,离开检影镜的光束为平行光束。3)真实光源位于聚光镜的F1之外,即套管最上位时,形成丝源即显然光源S,位于检镜的前面,离开检影镜的光束为会聚光束,称为凹凸面镜作用。会聚量决定于:光源S是在病人的眼底之后还是在检镜与病人眼底之间。如果会聚量很小,将产生一个长焦距的凹面镜作用,灯丝象S位于病人的脑后。如果会聚量很大,将产生一个短焦距的凹面镜作用,相当于灯丝象S位于一个被检眼与检影镜之间。为了测定被检眼的屈光状态,我们使用检影镜分别在两种套管的位置:套管下位时相当于平面镜检影,套管上位时相当于凹面镜检影。显然光源的移动和视网膜像:检影时,我们用带状光扫过被检眼的瞳孔

1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其他任何方向),在瞳孔平面上观察眼底象的运动情况,可以用检影镜分别在两种套管的位置进行观察。一般开始用平面镜检影(套管下位),在特殊情况下转换凹面镜检影(套管上位)。确定显然光源S的位置以后,转动检影镜,就可以进行验光了。 每当我们使用平面检影镜(套管下位),眼底象总是与检影镜的运动方向相同当我们使用凹面检影镜(套管上位),眼底象总是与检影镜的运动方向相反。B:检影镜的观察系统包括三部分: a:被检眼的眼底 b:检影镜的窥孔 c:检查者的眼底间接光源的光线离开被检眼时,受到被检眼的光学系统的折射,即被检眼屈光状态决定了离开被检眼光束的会聚点。该光束总是聚焦在被检眼的远点

14、上。远点:是指被检眼放松调节时,与视网膜的共轭点。正视眼:离开正视眼的光束是平行光束,远点位于眼前无穷远。近视眼:离开近视眼的光束是会聚光束,将结焦于被检眼前真实的一点上。远点是位于眼前真实的一点;远视眼:离开远视眼的光束是发散光束,可以想象为是从眼后的远点发出的。远点是位于被检眼后的虚拟的一点。在被检眼的眼底上,照亮光束的移动方向取决于检影镜光束的聚散度(由套管的位置控制);医生观察到的眼底反射象的移动则取决于被检眼的屈光状态(远点位置)。2、套管位于平面检影镜位置,观察被检眼,医师在检影镜后通过反光镜中的小孔观看自眼底反射出来的亮光。顺动:当将反光镜垂直及水平转动时,观看瞳孔区眼底反光的动

15、向。若射入光由上向下转动,所见之眼底反光亦由上向下移动,此称顺动。逆动:倘若射入光由上向下移动,所见之眼底反光由下向上移动,此称逆动,水平方向移动时光的移动方向按同样道理判别。顺动见于:远视、正视和低度近视。逆动见于:-1.0D的近视。3、凹面反光镜检影镜(套管上位)产生与平面反光镜相反的作用。套管上位时,远视眼、正视眼和低度近视眼观察到的是逆动,而近视眼观察到的则是顺动。4、中和点:也称反转点。检影法的基本原则是寻求“反转点”。当病人之远点(或人工远点)恰位于医师眼时,此即反转点。表现在检影过程中,由顺动变逆动,或由逆动变顺动,至此两种反方向运动的移行过程中有一“不动”阶段,此即反转点。这时,瞳孔充满影光。 用检影镜直接看见被检眼中和点,只在一定度数的近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