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5504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强夯施工方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本工程工程概况11。2工程地质情况11。3工程平面布置51。4主要参建单位6第二章 编制依据7第三章 施工计划83.1施工进度计划83。2材料与设备计划8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94.1强夯施工参数94。2施工准备94.3基本规定94.4施工方案94。5强夯方法114。6操作工艺114。7成品保护11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25.1施工安全环保措施125.2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35。3冬季施工措施13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156.1劳动力准备15第七章 计算书167。1有效加固深度167。2强夯影响范围16第一章 工程概况1.1本工程工程概况

2、乌鲁木齐市xxxxxxx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燕儿窝路东侧、赛马场路北侧、三屯碑水库西南方向的丘陵上。由于人为活动的原因,山头基本被削平,沟谷被建筑垃圾填埋.停车场东侧为居民区,西侧为乌鲁木齐市社会职业中等专科学校和市民国防教育基地,南端为一片湿地,北侧为垃圾填埋场。停车场位于剥蚀丘陵区,地形略有起伏,地势北高东低、地面标高一般在951.00972.00m之间。停车场工法主要采用明挖放坡法施工,场站设计路面标高为954.00m,路堑最大边坡高度为21m。土石方工程总计121。2万m3,其中杂填土共计76.4万m3,级岩石共计44。8万m3。燕儿窝停车场图1。1 本工程平面位置图1.2工程地质情况

3、1.2。1河流水文场地内南侧湿地有地表水自东向西漫流,宽度约170m,深00.5m,水源主要为红雁池水库和电厂排水,其次为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勘测期间水面标高为952-953m。场地东北方向600米处为“三屯碑水库”,据调查了解水库为1964-1965年修建,后期经过多次维修整治。目前三屯碑水库坝顶高程938.72m,水面面积约21。1万m2,其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及红雁池水库水。因年代久远,未收集到相关资料。1。2.2气象概况乌鲁木齐地处北半球亚热带的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以气候干燥,降雨量小,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

4、,冬季漫长且严寒为其主要特征.1.2。3地层岩性根据成因和勘察测试,场地内主要地层由冲、洪积形成的第四系全新统粉质黏土、粉土、砾砂、圆砾和角度不整合下伏的三叠系泥岩、砂岩、砾岩构成。第四系地层厚度差异较大,沉积紊乱,岩性分布纵、横向变化均较大;三叠系基岩面起伏较大。场地地表普遍分布厚度不均的人工填土.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广泛覆盖于地表,为人类活动所致,主要为道路和建筑周边回填土.(1)1-1杂填土灰黄色、灰色,稍密,稍湿很湿,以圆砾、卵石为主,含有大量建筑垃圾、碎石块、植物根系等。分布于地表,不均匀,厚度差异大,由南向北逐渐增大,东西两侧薄,中间厚,层厚1-25m。2、第四系

5、全新统(Q4al+pl)(1)23粉质黏土灰褐色,青灰色,含有机质4.6-6.1%,软塑硬塑,土质不均匀.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与基岩之间,厚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东西两侧薄,中间厚,层厚不均,一般为2.5-6.5m。(2)24粉土灰黄色、青灰色,稍密中密,湿-很湿,土质不均匀,大部分含砾石5%-20%。主要分布于杂填土与基岩之间,层厚不均,一般为2.511.4 m.(3)2-8砾砂灰黄色。颗粒较均匀,含粉黏粒较多.成分灰岩、砂岩等。粒径2-20mm约占30、大于20mm约占5%。中密,稍湿。仅揭露于Z63-5,层厚约2.6m.(4)2-9圆砾灰色,呈次圆状、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砂岩,微风化状.粒径组成

6、:一般大于20mm占1025,202mm占50-70,以粉黏粒充填为主,中密,饱和。仅揭露于Z-56,层厚约1.2m。3、三叠系上统(T3)根据现场勘探以及收集资料,本区间基岩主要由三叠系泥岩、砂岩及砾岩组成,岩层产状:N25-40E/2332S,岩体类型呈层状结构,砂岩、泥岩及砾岩呈互层状分布,节理裂隙较为发育。主要发育两组节理,J1:N30E/80N,平直、微张,间距5-30cm,延伸0。5-1m;J2:N55W/85S,平直、微张,间距30100cm,延伸2-5m.(1)711全风化泥岩:灰黄色,岩芯多呈角砾状、碎块状,手掰易碎.可基本上辨别母岩结构.(2)712强风化泥岩:灰褐色,泥质

7、结构,局部夹粉细砂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填充物为粉黏粒。岩芯多呈碎块状及饼状,锤击易碎。(3)713中等风化泥岩:灰黑色,少量节理裂隙。岩芯多呈短柱状,锤击不易碎。根据场地的岩石抗压强度试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1。22-12。9MPa,平均4.41MPa;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9。5820。9MPa,平均12.65MPa。物理力学性质离散性较大,按岩石坚硬程度,分属于极软岩、软岩,平均为软岩.(4)7-2-1全风化砂岩:灰黄色,岩芯多呈角砾状、碎块状,手掰易碎。可基本上辨别母岩结构。(5)7-22强风化砂岩:灰绿色,粉细砂状结构,局部为粗砂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

8、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填充物为粉黏粒和褐铁矿.岩芯多呈短柱状,锤击不易碎。(6)72-3中等风化砂岩:灰色,砂状结构,少量节理裂隙,节理面略有变色.岩芯多呈长柱状,锤击声脆,不易碎.根据场地的岩石抗压强度试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9。2-40.2MPa,平均36.35MPa;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43。773。9MPa,平均43.7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属于硬质岩.(7)73-1全风化砾岩:灰黄色,岩芯多呈角砾状、碎块状,手掰易碎.可基本上辨别母岩结构.(8)732强风化砾岩:灰绿色,细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花岗岩,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填充物为粉黏粒和褐铁矿

9、。岩芯多呈短柱状,锤击不易碎。(9)7-3-3中等风化砾岩:灰色,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花岗岩,泥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少量节理裂隙,节理面略有变色。岩芯多呈长柱状,锤击声脆,不易碎。砾岩产状为N2540W/2332N。主要发育两组节理,J1:N30E/80N,平直、微张,间距530cm,延伸0。5-1m;J2:N55W/85S,平直、微张,间距30-100cm,延伸2-5m。根据场地的岩石抗压强度试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40。8-50.2MPa,平均45.8MPa;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55。776。6MPa,平均64。1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属于硬质岩.1。2.4水文地质特征

10、1。2。4.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xxxxxx地下水类型按照赋存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三种。(1)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乌鲁木齐河两岸阶地、漫滩区及冲、洪积平原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水位南高北低,赋水量较小。(2)基岩裂隙水局部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基岩裂隙水的透水性因地层的岩性、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强烈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3)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经过的褶皱、断层等构造裂隙中。 2、地下水动态及补径排关系xxxxx沿线主要位于乌鲁木齐河谷地段,由于人们大量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经济活动,使乌鲁木齐河谷地下水动态因素

11、,由最初的自然因素为主改变为大部分地区目前以人为影响因素为主.1961年在乌鲁木齐河谷上游乌拉泊修建了水库,下游原河道已建成河滩公路,河水改由和平渠输往下游,改变了河谷区地下水补给条件,使其由原来的以地表水入渗补给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为主变成以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和乌拉泊大坝渗漏补给为主,同时相应的改变了河谷区地下水动态,造成河谷区潜水位大幅度下降。乌鲁木齐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12m,每年的3-4月及79月为高水位期。1。2.4.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表水线路东侧为三屯碑水库,间隔距离约400m。三屯碑水库坝顶高程938。72m,水面面积约21.1万m2,其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及红雁池水库

12、水。据调查访问水库为19641965年修建,水库坝体设置有简单的防渗措施,坝基底部未采取防渗,因年代久远,未收集到相关资料。沿线未见地表径流.2、地下水类型与特征根据勘探揭示的地层结构,勘探深度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1)松散层孔隙潜水潜水主要埋藏于地表人工(杂)填土及粉土中,水位埋深4-20m,稳定水位标高952。5953。5m,局部标高954-956m,含水层厚度0。111m.(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分布于场地两侧,赋存于下伏三叠系砾岩、砂岩、泥岩中,水位埋深4。5-20.5m,高程950。35957。64m,根据现场抽水试验资料,砂岩和砾岩渗透系数为12.1

13、8m/d,泥岩渗透系数为0.11-4.88m/d。裂隙水为微咸水,为SO4-Na或SO4NaCa型水.(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主要补给源是地下径流和大气降水的渗入,沿裂隙运移,经过复杂的运移路径,部分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排泄,部分通过地层的接触部位以隐敝方式向深部径流,少部分以蒸发形式排泄掉。对强夯工程的主要影响是地下水给强夯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场已采取降排水措施,主要是以开挖沟槽及集水坑进行明排水处理。1。2。5特殊岩土及特殊地质问题1.2.5.1人工填土本场地内特殊岩土为杂填土,主要分布于地表,成分较杂,主要成分为卵砾石、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分布不均,厚度差异较大,一般厚510m

14、,局部25米。杂填土的极不均匀性是其最大的特点,物理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得作为地基土。1.2.5.2 风化岩拟建场地分布的风化岩主要为全强风化泥岩,全-强风化砂岩,风化带的厚度一般为1-8m,变化较大。并含有基岩裂隙水,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泥岩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对边坡稳定不利.设计施工时需加以重视,注意顺层边坡的设计检算,做好防护措施.1.3工程平面布置图1。2 地基处理强夯范围平面示意图本专项方案只涉及里程RDK1+387RDK1+530处地基强夯范围,约5300m2。1。4主要参建单位建设单位: x建设管理单位: x监理单位: x勘察单位: xx设计单位: xx施工单位: xx第

15、二章 编制依据1、强夯地基技术规程(YSJ209-92)(YBJ25-9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4、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08-98)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第三章 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根据xx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总工期为15天。3。2材料与设备计划1、夯锤:锤重19。8吨 落距:16m锤底直径:2。6m。夯击能(E)=锤重(M)重力系数(g)落距(H)2、起重机械:选用起重能力30t以上的宇通300履带式起重机,满足提升高度16m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小语种语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