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5523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莲教”在巫溪的传说儿时,听老人们常常讲白莲教在巫溪县万古地区活动的故事,是真是假,似信非信,没追究竟。转眼我已年超耳顺。奇遇:我反复阅读了巫溪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奈何前1-11辑我没看到)激发了我的兴趣,虽自已文化水平有限,但能提供基本素材,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偶然,我在长桂乡孔梁村孔令国新建楼房的西边发现了一块石碑,碑是谢南祖之墓。石碑原字原文如下:嘉庆年间,教匪倡乱,叔曾祖出力军营,炮声震耳,竟为重听。匪平后,虽迅雷烈风已不能闻。公殆为国忘身者也。今年春草创碑志即大表之于墓焉。光绪丙午年三月 吉日 立老人们的传说,联系碑文,亲见现存的遗物遗址,深感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故动笔传给后人。

2、万古地区及万古寺简介查看巫溪地图,万古地区在巫溪县中部,因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历来被称为不毛之地。万古寺的顶峰原建有一座庙叫“万古寺”,原来的万古乡、万古村因此而命名。方圆数十平方千米的万古地区,顶峰万古寺,海拔1000余米。勘察队员曾多次登山顶、立木架,宿营过夜。站在山顶远眺,南可见奉节长江边,北可见城口县、陕西、湖北等省的边界。万古寺的山顶旁冒出一股清凉洁净的泉水,终年不断,泉水分作两股,一股流入原文峰区的镇溪乡,一股流入原宁厂区的万古乡。当地人把此山此水叫做“分水岭”。顶峰周围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山势东西走向,像骏马奔腾。漫山遍野杂草杂树丛生,其中以蓼竹最多。盛产药材:黄连、党参、当归、

3、细辛、云木香等。沉睡的万古寺周围,荒无人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野鸡成群,兔鹿麂为友,昼伏夜出的野猪既凶恶还损害庄稼。万古寺冬天狂风怒吼,冰雪覆盖;夏天阳光和煦,气候宜人,青山遍野,空气新鲜。传说万古寺的鼓、筛锣坪的锣、长号坪的号、铙钹洞的钹、吹笛垭的笛。它们环绕着万古寺,就形成了一整套乐器队伍,每逢天气变化或季节变换,这一整套乐器就会弹奏出豪壮大气的曲子。还传说万古寺的庙被白莲教焚烧后,庙里的铁钟飞到雁鸦溪的沟边山梁上停着,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才被砸碎溶铁另用。万古地区没被重视,没有开发,这块土地长年累月沉睡着,只有风雪雨露,月日星辰来照顾它、滋润它。改革开放前,万古乡是无电、无水、无公路的

4、三无乡。当然,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慢慢起步发展了。然面,就在这样一个荒凉、偏僻、贫穷的地方,在清朝统治时期,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白莲教。老人们说:“闹白莲教”。白莲教在万古地区的兴起嘉庆是清王朝第五代皇帝,历史记载是清朝由盛逐渐到衰的时代。当时,贪污腐败,土地兼并,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湖北襄樊地区有一叫王聪儿的女子,创立“白莲教”,宗旨是“反清反封建、反清复明”。受苦受难的群众纷纷响应,积极参加。川、陕、鄂三省都有白莲教组织。万古乡(合乡后改为长桂乡)木杉村毛家湾住着一户叫石辉万的人家,其妹嫁到开县刘某家,当时回娘家探亲时,见了娘家父母,竟行三跪九拜的官礼,石惊问:“为什么”?刘答:“将来他们

5、要当皇帝”,石半信半疑。据老人们讲,白莲教有三件事折服了石辉万。哪三件事呢?一、拜灯花:当时照明用桐油和灯草,灯草头上的余火叫灯花,白莲教徒对着灯花磕头叩礼,灯花竟膨胀得有斗大。(斗:装25市斤的圆木桶)。二、驾云:用两个簸箕夹在腋下,能腾空飞起数10米远。三、筛钱:把几个铜钱放在筛子内,用手一筛,就是满满的一筛子,反复筛,装满几大筐。传说是真是假,无法考证。反正石辉万从此就正式加入了白莲教,周围群众也纷纷参加,整个万古地区都在白莲教的控制下。现在还有遗址为证,木杉村境内有个三面是绝壁的山寨叫“凤凰寨”,当时没有参加白莲教的人躲进山寨,山寨对面隔着夹嶆深沟的山梁叫小谷地梁,白莲教组织驻扎在小谷

6、地梁上,双方对峙。山寨里有会唱山歌的,白莲教徒里也有会唱山歌的,双方对唱,唱着唱着就唱亲热了,唱友好了,于是白莲教没有强攻此寨,凤凰寨的百姓得以安宁。白莲教的口号是:“白莲下凡,万民翻身”。大凡起义造反的领导者,都是以迷信信奉某神仙为宗旨,引导群众参与。白莲教的组织,有打富济贫的、有打家劫舍的、有排斥不同政见的、有泄私愤的。总之没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各霸一方,各闹各的;也没有正规的训练,其实算是乌合之众。清军与白莲教第一次交锋白莲教的起义,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极度恐慌和仇视。于是专派嘉庆第四子,即四王子为帅,率领大将杨玉春等清官兵剿灭万古地区的白莲教。传说长桂乡和胜利乡河边交界处的

7、高坎子,就因为四王子在此处通过,因此更名为“王道河”,现今还称为此名。四王子和清军官兵扎营在原梓树乡河边竹林屋孔家祠堂内,河北面是原万古乡孔梁村芭蕉园等处,隔着一条河实际是溪,清军在南,白莲教在北,隔河相望,双方对峙。清军在作进攻的准备,白莲教在作防御的准备,因山大坡陡,乱石遍野,树林茂密,伐木垒石,这可能就是擂木炮石吧,白莲教积极准备着。一天,杨玉春骑着由马夫牵着的马,准备过河探虚实,临行,一个姓孔的十余岁小孩赶路,杨勉强同意同行。杨骑马过河,沿着羊肠小道,艰难而行。刚到半山腰,被白莲教发现了,白莲教人众,蜂拥而至,同时滚木擂石齐下。杨玉春毕竟是经过正规训练、武艺超群且久经沙场的人,所以临危

8、不乱。即呼:“娃娃,抓住马尾巴。”孔姓小子立即照办。马夫在前杀开血路杨挥刀猛砍。杨选择有利地形,避开滚木擂石,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当然也有后续清军的增援。可怜白莲教徒无力抵挡,混乱一团,滚木擂石本用来打清军的,反而把白莲教的人打死打伤的不少。杨玉春乘势紧追不舍,白莲教徒尸横遍野,丧魂落魄。所谓“打不进,杀不进”,关键时刻,全是假的。溃败的白莲教徒残余部份边跑边掀石头,杨玉春刀已砍缺,筋疲力尽,几乎被乱石丧命。不过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沿着山梁,鼓足勇气,从芭蕉园一直追杀到张家哑口,地势平坦些了,稍息,继续追杀到头等坪,二等坪,三等坪。说坪,不过是没有乱石,山梁上三个地势较缓的梯田。杨玉春一直追杀

9、到高原村,地势开阔平坦些了,终于取得胜利。这场恶战,是清军和白莲教在万古地区第一次交锋。传说杨玉春,马夫,姓孔小孩三人都安然无恙。白莲教死伤过半,元气大伤,无力抵抗,选择逃跑投奔老营老母园山寨。这是一次清军以少胜多的战斗。现在能够证实传说的就是高峰山峦的“万人坑”。可能当时白莲教死亡的人太多,为不抛尸露骨,污染环境,战后由少数幸存群众将尸体拖到一凹地,乱抛乱扔,手足弯曲,形体各异,男女不分,集体掩埋。由于尸体过多盖上去的土已成一座小山,现在长满各种树木。据已故的猎人杜正恒说,现在还能看到掩埋尸体时挖地的痕迹。哀哉,白莲教寨毁人亡万古地区的白莲教徒和清军初战惨败后,残余幸存者,包括石辉万、刘某及

10、石辉万的妹妹向原西宁区土城乡(原名汤家坝),有一名叫“老母园”的山寨老营撤退。途经原万古乡的顶峰万古寺的庙里抽千。千云:远看青山一树猴,闲来无事到处游。有朝一日天仓满,只见青山不见猴。白莲教觉得不吉利,竟放火将万古寺的庙焚烧。从此,庙毁钟飞。何时建庙,叫什么庙,无法考证,但人们还在传说,现在遗址还在。白莲教焚庙后,就向老营“老母园”山寨入夥。清政府镇压白莲教当然是全国性的,万古地区的白莲教败退后,清军紧追不舍,团团将“老母园”山寨围住,攻守数月。据传说:寨门前有一天生自然石柱,挡住寨门。清军用土大炮猛轰石柱,日夜不停止。不久石柱被摧毁,接着大炮直击寨内,死伤甚多,白莲教无力抵抗,土崩瓦解,束手

11、就擒。首领及石辉万等全部被俘,押解到夔州府(现在的奉节老城)受审判刑。前面提到的谢南祖,就是跟随清军在攻打老母园时,耳朵被震聋的。据传说,谢耳聋回家后,仍然务农,耳聋又是单身汉,依靠家族接济过日子。他在地里劳动,饭熟了,喊他吃饭,他听不见。就用手势约定:在一根竹竿上吊着一顶草帽,插在屋旁边,他看见了草帽,就回来吃饭。儿时,听老人们这样讲,只作听故事而已。现在发现了谢南祖的墓碑,碑文上的记载,证明这个传说是真实可靠的,故录篇首。话说小插曲参加白莲教的人大部份是穷苦农民。白莲教失败后,官兵按花名册缉拿残余教徒,捉一杀一,甚至株连九族,当然也有逃窜逃亡的。官兵杀人,白莲教也曾杀人,于是就出现了人烟稀

12、少,土地荒芜,万古地区只剩下甘、石、黄三姓的本地佬。湖南、湖北两省总称湖广,本来地理条件优越,但在动乱时代,越是鱼米之乡越遭殃。据“熊”姓入川第一代的碑文记载,熊姓由湖北施南迁往四川,是因为湖北战乱频繁,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加上土地兼并,穷人租种,百分之七十以上要交地租,如遇灾年,广大佃户无法生存。迁往四川,特别是万古这样的地区,荒山荒地遍野,任其刀耕火种。指山为界,挽草为业。空气新鲜,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湖广人纷纷徒步迁往四川各地。于是就有“八大王,洗四川”、“湖广填四川”的说法。据考证,八大王张献忠、闯王李自成,都是明末崇祯时代的人,那时没有多少人迁往四川,真正从湖广到万古地区定居

13、的,就是白莲教失败以后的岁月。现住万古地区的人,问其祖宗都是外地人,主要是湖广人。万古地区姓孔的有数百人,追根朔源,是孔子第68代孙孔传宽从湖广兴国洲迁往四川的。孔氏谱书这样记载:孔传宽字振和,乾隆二十八年同弟惠迁居四川夔州府大宁县石门里六甲后溪河吹笛垭居住。事实证明,“湖广填四川”是真实的。但是自愿来的,不是传说中被强迫被捆绑的,万古人走上坡,喜欢把双手交叉反背在背后,象征着被捆绑,这其实是不真实的假想。言归正传,奇怪的结局云(阳)、开(县)、万(县)、奉(节)、大(宁)、巫(山)(大宁县后改名巫溪县),这六个县都属于夔州府管辖。被擒的白莲教首领石辉万等被押送到夔州府受审,判决定罪。传说当时

14、夔州府府官脚背长疔,不能穿鞋袜,赤脚问案,当时规定,审案必须衣冠整洁。大堂上,石辉万故问:“大人为何赤脚?”府官未答,环顾左右。左右齐呼:“大人脚上长疔”。石又问:“为什么不治?”左右答:“请名医,吃名贵药都无效。”石淡淡地说:“我会治疔。”休庭后,石仍被监禁。晚上,一狱卒提灯查监,告知石辉万,“如能治好府官的疔,保他一条性命。”石辉万当然答应,接着采了三味草药,敷上止疼,很快痊愈。于是石辉万被从轻处理,释放回家。石辉万的后代还是居住在原地,民国时期,我父亲还多次看见过“石老太婆”。传说刘某被判极刑,凌迟处死,是用什么铁梳子慢慢梳死的。刘的妻子,也就是石的妹妹也判死刑。和其它地区一样,万古地区的白莲教被清政府残酷镇压,彻底消灭了。朝代更换,岁月流逝,莫让历史被遗忘,故搜集整理,纸写笔载,让后人继续传说下去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