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4923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规章制度一、值班、交接班制度1、科室应安排一、二线班。一线班由住院医师担任,二线班由主治以上医师担任。2、值班医师应准时接班,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值班时应坚守岗位,严禁脱岗、窜岗。3、值班医师应完毕本职平常工作,临时负责解决全病区所有病人的诊疗问题,完毕急诊病员入院病史或入院志的书写及必要的医疗处置,遇有疑难问题及危重抢救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协助解决。4、值班医师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员的病情变化,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休息。5、科室应有专用交班本,医师应有重点的将本组病员情况记录于交班本上,记录时应记录床号、姓名、诊断、病情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必要时应床旁口头交、接

2、班。接班后的值班医师在全面了解病员情况的基础上,对前一班医师交待的医疗任务应逐项完毕,并将病情变化和完毕的诊疗操作记录于病程录中和交班本上。交班本的记录,白班用蓝黑墨水、夜班或死亡记录用红墨水钢笔;夜班值班医师在次日科室晨会上对观测病人做重点交班,危重病人应床前交接班。6、值班医师在值班期间如遇有重大抢救或成批病员住院时,应及时向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报告,必要时应向分管院长报告,由医院总值班和医务科组织抢救和诊治。二、产科门诊工作制度1、接诊人员应具有医师资格,并持有执业医师证书。2、医务人员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监守岗位,佩带胸卡。3、接诊室内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完好备用。4

3、、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早孕建卡(或产科门诊病历),规范填写保健卡门诊登记及处方,认真全面具体检查。5、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按期进行高危评分。对高危孕妇实行专册登记并在保健卡(病历)上作高危妊娠标记。6、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应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诊治。7、凡属妊娠禁忌者,应尽早动员终止妊娠。8、做好孕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指导与征询。9、做好产后42天复查及母乳喂养宣教工作。10、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三、产房工作制度1、产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助产师(士)、护士不得擅离职守。2、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戴产房专用的帽子、口罩、鞋和工作服。3、检查产妇前、后要洗手。

4、接产和手术助产按常规刷手、泡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4、严密观测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解决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立即解决。5、严格做好产程图、分娩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由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遇有抢救情况必须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医生、护士立即据实补记。6、严格执行母乳喂养“三早”工作制度。7、产妇分娩后产房留置观测二小时,观测情况记入分娩记录。如无异常护送回母婴同室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8、胎儿娩出后应由助产医师(士)清洁呼吸道、断脐、解决脐带、檫干、Apger评分、交母亲看过新生儿、点眼药水、称体重、量身长、打新生儿右足印和母亲大拇指印于新

5、生儿病历上、在新生儿双手腕系标明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及床号的手腕带,并用标明同样内容的胸牌系于包被外面。9、执行交接班制度,助产人员做到床头交接。对胎心、产程进展及高危因素进行认真检查,并做具体记录和签字。10、所有用品、药品和设备,做到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换和完善。1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产房接产,所用物品应用品有效氯2023mg/L的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品有效氯2023mg/L的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每日用三氧消毒器空气消毒两次,接生后及时消毒一次。1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做好产房终末消

6、毒解决。四、待产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1、待产室经常保持整洁,待产妇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和剪指甲(趾)等。(1)舆洗用品,专人使用。出院后行终末消毒解决。公用设施每日消毒擦拭。(2)便器专人使用,每周消毒,如为公用则每次用后浸泡消毒、洗净备用。(3)待产妇的衣被至少每周更换一次,遇有特殊情况随时更换。(4)病区的清洁用品应分类标记,严格区分使用。用后浸泡消毒、洗净晾干。2、医护人员进入待产室要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3、地面用清水、1000ppm有效氯溶液湿拖,每日二次,拖把要专用,用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并在太阳下晒干。4、室内天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十分钟,每日用流动紫外

7、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数低于200cfu/m3。5、待产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次,36个月做一次鼻、咽拭子培养。6、待产妇出院后要及时做大、小床单元的终末消毒。7、待产妇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解决。8、传染病员所住的病房,应准时进行消毒;用的家具、器具、被服、碗筷等用品必须通过严格消毒后再用。9、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消毒解决后再排入下水道。五、产房清洁卫生制度1、每日接生班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窗台等,保持产房、检查室、隔离产房清洁。2、每周二、六接生班,检查各种器械、产包、过期包及时消毒。3、每日接生班负责更换吸引瓶、

8、灌肠筒、小水壶、湿化瓶等。4、每日待产班查房后及产妇分娩后整理待产室床铺。5、每日中班更换刷子、毛巾及体温表消毒液。6、每周二、五中班更换各种消毒液及容器并记录。7、每周四中班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并更换消毒液。8、每周五大夜班对各种器械产包总消毒。六、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穿戴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内,私人物品不得入内。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除参与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别人员不得入内。3、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

9、次,地面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擦。产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产房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4、产包及敷料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凡15cm15cm20cm的敷料包内投入指示卡,包外贴上3M胶带指示卡,以证实是否已消毒灭菌。灭菌后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到期未用者,重新灭菌后再用,无菌罐、无菌镊(钳),盛碘酒、酒精瓶,灌肠筒、冲洗壶等,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干无菌罐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5、用过的接生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6、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传染病产妇用过的器械以2023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

10、后取出清洗擦干,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后备用。一次性敷料送焚烧炉焚烧,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或送环氧乙烷室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7、产床、接送病人的平车、器械车、凳、用品及地面均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拖擦)消毒。平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可用2023mg/L有效氯消毒液刷洗。8、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接生。所用器具应用品有2023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灭菌。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品有效氯2023mg/L的溶液擦拭,并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9、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

11、送,焚化解决。10、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每月对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一次。每半年对紫外线的强度进行一次检测。七、母婴同室清洁卫生、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规定衣帽整齐、清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医护人员接触婴儿前要洗手,感冒时接触母婴带口罩,患传染病者及时调离,严格无菌操作制度。半年大便培养一次,一季度咽拭子培养一次。2、病室保持清洁,地面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湿拖两次,湿扫三次。每日流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开窗通风换气,每日34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菌数低于200cfu/m3。3、床头柜等物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

12、洗一次。出院后母婴床单元终末消毒解决,并及时更换床上用品。4、直接与新生儿接触的布类(包布、小儿衣、小毛巾等)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换下的包布不得随便乱扔,要放在固定的桶内。5、婴儿每次沐浴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沐浴台、沐浴池;婴儿浴室每日沐浴后用500mg/L有效氯清洗一次,并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6、各种直接接触婴儿的检查器械如听诊器应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体温表,婴儿洗澡毛巾、用物高压消毒后备用,一人三巾(小毛巾、开刀巾、大毛巾)。7、病室盥洗室、厕所、母婴室、治疗室、办公室的拖把、扫帚分别固定专用,并有标记,用后用消毒溶液浸泡消毒,并在太阳下晒干。8、扫床毛巾、擦

13、床头柜抹布,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布,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清洗晾干后备用。9、严格陪客探视制度,陪客、探视者必须衣服清洁,无传染病,遵守病房制度,接触婴儿前洗手。10、产妇哺乳前要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品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品单独使用,双消毒,产妇在传染急性期间应暂停哺乳。1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并及时向院内感染控制科报告。八、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根据产科病房的特点,产房及抢救室应备齐常用的抢救药品,还应根据产科危重病种备齐产科急救药品和常用药品,保存一定数量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等

14、分别放置,或按字母顺序编号定位存放,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取用。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取及保管。3、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锁,并保持一定基数,编号排列,定位存放,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每日检查核对,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保证随时应用。5、抢救药品使用后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九、高危孕妇分级管理及转诊制度1、对筛选出来的高危孕妇应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围产保健卡上作红色特殊标记。2、制定高危妊娠转诊制度,按病情严重限度实行分级管理。3、对未按期来诊

15、者须采用不同方式追访(家访、信访、电话访)。4、凡属高危妊娠均应住院分娩,部分患者应酌情提前住院分娩,根据病情转往上级医院。5、高危孕妇住院后,根据母婴具体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选择对母婴最有利的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十、资料信息管理制度1、科室按规定建立登记本,每一项内容均须如实填写,护士长、主班负责检查记录是否齐全。用完后由护士长统一保管。2、建立精密仪器使用登记本如B超、胎心监护仪、多功能治疗仪、心电监护仪等。3、建立出入院登记本、新生儿出生登记本、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本、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登记本,并有专人负责检查,护士长统一保管。4、建立健全各种质量检查本如质量管理、护理查房、热线征询电话记录本、护理缺陷登记本等。5、设专人负责本科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的资料收集与报告工作。(1)建立出生缺陷登记,登记凡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缺陷儿(涉及活产、死胎、死产)。(2)建立孕产妇死亡登记制度,凡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24小时电话告妇幼保健所,并在一周内将登记表报妇幼保健站。(3)及时与上级医院儿科联系,了解转儿科治疗的新生儿情况,并做好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