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54883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学复习资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复习参考题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占15%)1、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 )。2、没有悬浮态污染物的空气为干洁空气( )。3、SO2、Cl2和TSP不属于二次污染物( )。4、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如SOX、NOX、O3、CO等( )。5、污染大气中的硫酸盐气溶胶、硝酸、O3和自由基都属于二次污染物( )。6、随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只有在阳光照射条件下通过光化学反应才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二次污染物,在没有光照情况下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将保持稳定( )。7、降尘是直径10100 m的大气污

2、染物,飘尘是粒径0.00210 m的污染物,二者之和则为气溶胶污染物的总量( )。8、大气环境中的光化学反应是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叶绿体利用光能将大气CO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9、光化学反应是指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后,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10、酸雨是指pH值小于7.0(化学中性)的降水,包括雨、雪或冰等,又称酸性湿沉降( )。11、酸雨特指pH值小于5.6的降雨,pH值小于5.6的降雪或冰则称为酸沉降( )。12、在环境科学中,凡密度大于5的金属都叫重金属,因此V(6.11 g/cm3)、Fe(7.86 g/cm3)、Cd(8.65 g/cm3)、

3、Ni(8.90 g/cm3)、Cu(8.92 g/cm3)、Hg(13.6 g/cm3)等都是重金属( )。13、在环境科学中,只将那些有明显环境效应、且密度大于5的金属和部分类金属称为重金属,如Cd、Pb、Zn、Ni、V等;而那些没有明显的环境毒害效应的元素,即使其密度大于5 g/cm3,如Fe,一般不归在重金属的分类范围( )。14、在环境科学中,只将那些有明显环境效应、且密度大于5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Cd、Pb、Zn等,不包括类金属,如As、Se等( )。15、BOD是指水中有机物分解时所需的氧气量。BOD越高,表示水中化学耗氧物质愈多,水质越差( )。16、COD是指水中有机物分解时所

4、需的氧气量。COD越高,表示水中化学耗氧物质愈多,水质越差( )。17、等电点是指两性胶体呈现电中性时的环境pH值( )。18、等电点是指土壤中两性胶体表面的电荷为零的状况( )。19、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溶液pH与盐基度之间呈正相关性,盐基饱和度越高,pH值越大,酸性越强( )。20、酸性是指pH值小于7.0的状况。酸性强弱取决于介质中H+的浓度,H+浓度越高,pH值就会越低,酸性则越强( )。21、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是一个恒定值,即无论哪种土壤,只要没有受到污染,其环境背景值就是相同的( )。22、土壤环境背景值

5、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是诸多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有着不同的环境背景值( )。23、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污染影响的土壤本底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因此没有Cd、Pb、As、Cr、Ni等对人类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24、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单元所能容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25、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污染起始值与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 )。26、半衰期是指导致生物产量降低1/2时的环境污染物浓度( )。27、半衰期是指农药在环境中分解一半时所需要的天数( )。28、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6、和生态过程多样性的集合( )。29、一般来说,对环境波动适应能力强的生物具有较大的生境,而对环境波动适应能力弱的生物具有较小的生境( )。30、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同一物种只能构成一个种群( )。31、在一个种群内,个体之间存在着非独立性的交互作用,使其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有组织有结构的特性( )。32、野外灭绝是指某个物种在自然环境下已不能生存的状况( )。33、生态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数量已经少到了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状况( )。34、生态灭绝是指一个物种只能在人工环境下才能生存的状况( )。35、生物灭绝又称生态灭绝,是指一个物种

7、在自然界存在的数量已经少到了对同一群落中其它物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状况( )。36、主动吸收是指生物消耗细胞代谢能对环境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吸收过程( )。37、主动吸收是指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而被动吸收是生物吸收污染物质的过程( )。38、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从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物质,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39、富集因子是指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与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 )。40、富集因子(或生物浓缩系数)是指环境中某种物质与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之比值( )。41、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不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或污染物的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卫生

8、标准规定的允许含量值,对人体健康无毒害效应( )。42、食品安全是指生产的食物数量完全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没有安全上的隐患( )。43、食物链是指将自然界各生物成员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 )。44、食物链是指将食物串在一起晾晒保存的方式,如西北地区将辣椒串起来晾晒。由于串在一起的食物像链子,因此习惯上称为食物链( )。45、营养级是指在一条食物链内,食物或能量传递(传输)的梯级( )。46、营养级是指在不同食物链之间,营养含量或能量水平的相对差异( )。47、当多种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侵入途径、作用机理和作用部位各不相同,互不影响时,复合污染的生物毒害效应表现为独立作用( )。

9、48、当污染物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靶器官相同或毒性作用机理相同时,其联合毒性往往呈相加作用( )。49、相加作用是指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大于它们分别产生的毒性的总和( )。50、如果某一污染物能促进机体对其它污染物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加或产生高毒代谢产物时,则该污染物与其它污染物复合污染的毒效将表现为相加作用( )。51、如果某一污染物能促进机体对其它污染物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加或产生高毒代谢产物时,则该污染物与其它污染物复合污染的毒效将表现为协同作用( )。52、协同作用是指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等于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所产生的毒性

10、总和( )。53、当污染物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靶器官相同或毒性作用机理相同时,其联合毒性往往呈协同作用( )。54、拮抗作用是指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毒性等于各种污染物单独作用产生的毒性的总和的现象( )。55、电能是二次能源( )。56、二次能源是指能够重复利用的能源( )。57、土壤退化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由大风和暴雨造成的风蚀和水蚀过程不属于土壤退化的范畴( )。58、臭氧空洞是指大气层中臭氧消失的现象,即在空洞区域已没有臭氧分子存在( )。59、利用超富集植物净化土壤重金属的技术属于生物修复的技术范畴( )。60、土壤酸化是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的过程( )

11、。61、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退化现象( )。62、富营养化是水体自养型生物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的过程( )。63、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湖泊走向衰亡( )。64、富营养化是指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奢侈吸收,可导致养分利用效率降低( )。65、在环境学中,富营养化是指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营养物质而引起的人体超重现象,是现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 )。66、土壤环境缓冲功能是指土壤因水分、温度、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抵御其组分浓(活)度变化的性质( )。67、土壤缓冲容量是指向土壤投入和减少某种组分时,土壤抵御其溶液中该组分浓(活)度变化的能力( )。68、在污染土壤环

12、境下,一种植物如果其叶片(或地上部分)的Cd含量100 mg/kg,则可将该植物称之为镉超富集植物( )。69、在污染土壤环境下,一种植物如果其叶片(或地上部分)的Ni含量1000 mg/kg,则可将该植物称之为镍超富集植物( )。70、在污染土壤环境下,一种植物如果其叶片(或地上部分)的Zn含量10000 mg/kg,则可将该植物称之为锌超富集植物( )。71、一种生长在污染土壤上的植物,其叶片(干重)中Ni、Cu、Cd、Pb和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450、80、104、1290和3990 mg/kg,则可以认为该植物为镍、铅、锌超富集植物,而不是铜、镉超富集植物( )。72、根据现代可持续

13、发展理论,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前提,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占25%)1、环境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环境各要素都有哪些主要特点?2、“公害”和“灾害”有哪些区别,又有何联系?3、大气对流层有哪些基本特性?4、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具有哪些基本特性?5、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哪些基本特征?6、土壤自净的机制是什么?7、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主要价值,具体内涵是什么?8、物种入侵有哪些主要表现?9、“酸雨”概念最先由哪国科学家提出,其确定标准与依据是什么?10、什么是生物质能源?目前有哪些主要技术可用于生物质

14、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些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1、影响土壤环境缓冲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2、SO2在大气环境中是怎样转化为H2SO4并最终以酸雨形式降落到地表的?13、可持续发展的三项基本原则是什么?14、闪电、甘蔗、小麦、铁矿石四种物质或能量中,哪些是资源,哪些不是资源?为什么?15、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对流层而不是其它层的污染问题,为什么 ?16、CO2是大气的固有组分,是植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成分,为什么人们将CO2增加看作是大气污染?17、什么是环境承载力?1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9、能源利用对环境有哪些主要影响?20、什么是能源安全?请对我国的能源

15、安全现状进行评述?21、产生酸雨的原因有哪些?我国有哪些地区酸雨问题严重?应当如何控制?22、什么是水体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有哪些主要类型?23、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为什么氮磷含量升高是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24、什么是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有什么作用?25、什么是标准煤和煤当量?为什么要建立煤当量参数?26、生物质能源的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如何转化的?27、正常大气中氮、氧组分为何恒定?28、为什么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能降低镉污染的危害?29、什么是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有哪些主要影响?30、“Soil Organic Matter”和“Soil Organic Material”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两者有何异同?31、什么是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对于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32、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包括哪几个层面?33、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3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有哪些主要类型?举例说明。35、简述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36、什么是固体废弃物?它包括哪些种类?如何使固废资源化?37、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有什么样的危害?如何避免室内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