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4883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 得“意”必先得“言”关注语言文字彰显语言魅力江苏丹阳市云阳镇正则小学( 212300) 周青叶圣陶先生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突出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青山”,就是语言文字!一、沉入“语言”感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完全把准语言训练这条脉,让学生在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训练中,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 例如,槐乡五月:“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文中的“飘”字,教师就应该带着学生

2、好好咀嚼、品味,引导学生悟出:小姑娘和老年人走路对比,轻盈的身姿才能飘动;“飘”字与文章意境相融,是那么完美和谐;“飘”字和生活关连,有情有义,是美好的风景和快乐的心境的体现。一个“飘”字写出了飘散的花香,飘逸的身姿,飘飞的心情。看来“飘”是有生命,有情义的。由此可见,涵咏语言,闪现的是文学意蕴的张力!这就是语文课堂关注语言的魅力所在。二、表达语言一实现“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两相和”(一)紧扣语言,与文本对话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教学时,我想扣住此句,引导学生去体会文字里面蕴藏的内涵及情感,感受到谈迁悲痛欲绝的伤心,为“厄运打不垮

3、”的信念奠定感情基调。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谈迁“思”什么? 首先,“思”眼前:国榷现在在何处啊?家徒四壁,我该怎么办?如果重写,我还来得及吗?其次,“思”过去:20多年的心血啊,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严寒酷暑,生病不适,苦心修改,一切的一切,真是字字滴血啊!想到这里,谈迁“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请同学们读出谈迁的辛酸,读出谈迁的悲痛,读出谈迁的两行不停流淌的热泪!解读一个“思”字,学生就走进了谈迁的内心,(语文教学论文)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深入骨髓的悲痛!(二)紧扣语言,与师生对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必须紧贴文本行走,在言语的丛林和字里行间穿行。在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出

4、示:山上有个白骨洞,洞里住着白骨精,她专门残害百姓,而且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师:作者用哪三个词语来写白骨精?生:残害百姓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师板书)师读了这三个词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生:我仿佛看见白骨精在戏弄百姓。生:我仿佛听见百姓在大喊“救命“的声音。生3:我仿佛看见白骨精冲进村庄,乱杀乱吃百姓的场景。师从“善于变化”中,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白骨精非常狡猾。生:我知道了白骨精不断变化,以此来迷惑人心。师:那么“诡计多端”中什么叫“计”生:“计”就是“计谋”师:什么叫“诡计”?生:诡计就是指“狡诈的计谋”。师:那么“诡计多端”指什么?生:“诡计多端”指狡诈的计谋非常多。师:那

5、就是白骨精的生:白骨精的本事。师:那不叫本事,叫本性。这样,在教学时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去阐释词语,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在自读中感悟,并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三)紧扣语言,与自我对话语言是美丽的。她有色彩,有声音,有个性,有情感。成功的语文教学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咀嚼文字,与自我对话。例如,灰椋鸟一课:“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句中的“呜叫”“倾诉”“呼唤”“应和”等词语都是描写了灰椋鸟的叫声,但是这叫声里藏着什么?蕴含着什么?表现了什么?需要深入对话,才能品味。我对学生说:“这是一段热闹的场面,鸟儿在倾诉,在呼唤,在应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1:附近森林里有虫害,大片树叶枯萎,明天我们去那儿收拾那些猖狂的害虫吧!生2:好啊!一定要记得把徐飞和景祥带上,他们两个可是森林里最能吃的鸟啦!生3:今天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林场发生了火灾,存活下来的灰掠鸟真可怜啊!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保卫林场!让林场成为我们大家的乐园!得“意”必先得“言”,阅读教学中,应摒弃烦琐分析,注重“咬文嚼字”,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让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重视语言的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