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548110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发输变电电气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十二章[全](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输电线路易 错 考 点考虑否1、地线支架机械强度设计,冰厚是否较导线增加5mm?2、计算导线力时,四舍五入不良错误。 3、导线耐雷水平手册和规计算结果不同 4、导线直径是否用为半径 5、关键词大跨越是否考虑表10的规定6、耐雷水平计算是否考虑山区与平原的区别(一)导线单位载荷与比载线路手册P179表3-2-3,电线风压不均匀系数和电线体型系数见P174表3-1-14和P175表3-1-15。(二)导线应力弧垂计算注:用综合比载。最大弧垂不等于最低点弧垂。(三)代表档距计算、临界档距计算1、代表档距:线路手册P182式3-3-4,考虑悬挂点高差见式3-3-5。2、临界档距:线路手册P18

2、6187式3-3-19与3-3-20。(四)水平、垂直档距计算线路手册P183184式3-3-9等。 注:悬挂点高差正负规定(五)架线观测档弧垂计算线路手册P210(六)塔头间隙尺寸1、悬垂子串摇摆角(或称悬垂子串风偏角)计算:线路手册P103注:分裂导线要乘分裂数,因为绝缘子自重无法忽略。2、导线风偏角的计算注:个人认为,用以上2个比载算出来的只是最大风偏角,如题目问实际情况下的风偏角,要用给定风速下的比载。(七)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查GB50545-2010式7.0.15,式中L档距(m)档距较大时,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还要符合DL/T620表10。表10 防止反击要求

3、的大跨越档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系统标称电压(kV)3566110220330500距离(m)3.06.07.511.015.017.5(八)导线的线间距离(水平、垂直、等效水平线间的距离)(九)大档距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的确定:查DL/T620-1997附录C,C13式(C26):S2=0.1 I 手册P119如按上述两式选定的导线与地线间距离过大,致使大跨越杆塔在结构上发生困难或在经济上很不合理时,可考虑用几根横连线在档中将两根地线连接起来。此时,导线与避雷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到下列数值 (2-6-64)(十)线路过电压相关计算:1、雷电流幅值的概率:DL/T620-1997附录C式C1 2、

4、Td=40地区每100km每年的雷击次数:3、电晕对雷电波波形的影响:DL/T620-1997附录C式C124、雷击有避雷线路杆塔顶部时耐雷水平的确定:DL/T620-1997附录C,5、绕击率的确定:DL/T620-1997附录C式C8。 :注意区别山区还是平原。6、建弧率的确定:DL/T620-1997附录C第C9条7、有避雷线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确定:DL/T620-1997附录C。计算步骤1) 计算,由式C11 ,如不是40天,如25天,则;2) 计算建弧率,由式C20知;3) 确定击杆率,由表C4可查得; 注:注意区别山区还是平原。4)计算雷击杆塔顶部时概率,由式C1知,由式C17知式

5、中,横担对地高度,m; 杆塔高度,m;避雷线对地平均高度,m; 导线对地平均高度,m。5) 计算绕击率,由式C18或式C19确定平原线路:;山区线路6) 计算雷绕击导线时概率,由式C1知,其中由式C23确定,7) 计算跳闸率,由式C24 (十一)线路的电气参数计算1、分裂导线芯等价半径(自几何均距)有效半径、半径:线路手册P16第2-1节 式(2-1-7)(2-1-8)(2-1-9)2、常用导线有效半径:线路手册P16第2-1节 表2-1-1注:用表2-1-1,没说是什么导线,才用式2-1-4(指单根圆柱体)。3、单回线路相导线的几何均距dm:线路手册P16第2-1节 式(2-1-3):注:是

6、开3次方,不是开平方。4、送电线路的波阻抗和自然功率:线路手册P24第2-1节(十二)导线的电晕临界电场强度Em线路手册P30第2-2节式(2-1-1)与(2-1-2)注:用半径,非直径(十三)满足无线电干扰(RI)限值要求的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P41式(2-3-22)(kV/cm)d单根导线直径,cm(十四)导线状态方程式: P182第3-3节 三(一)(十五)导线不平衡力与角度合力计算:P327328第6-2节 四(十六)导线最大悬垂角计算注:选择绝缘子时,悬垂串按综合荷载考虑,耐串按最大力考虑。悬挂点力为最低点的大约1.1倍。耐段的某直线塔是用的悬垂串。根据11年真题,换算时按2.52.

7、25=1.11而与1.1不同 (十七)线路电气参数索引1.正序、负序、零序阻抗(P16)表 零序阻抗计算(线路手册)零序阻抗计算公式备 注单回路无地线,相导线半径,分裂导线为等价半径,m。式2-1-11单地线式2-1-13式2-1-14式2-1-12双地线式2-1-16式2-1-17式2-1-15双回路无地线每一回路零序阻抗:型号同双回路零序阻抗:式2-1-11式2-1-20式2-1-21式2-1-18式2-1-19单地线式2-1-23式2-1-13式2-1-22双地线式2-1-25式2-1-16式2-1-242.正序、负序、零序电容与电纳;(P20)表 正序(负序)电容与电纳类 型计 算 公

8、 式备 注单回路电容式2-1-31电纳式2-1-32双回路电容式2-1-33电纳表 零序电容与零序电纳计算公式备注单回路无地线式2-1-34单地线式2-1-36双地线式2-1-37对称双回路无地线式2-1-11式2-1-20单地线 (太复杂不可能考)式2-1-39双地线 (太复杂不可能考)式2-1-403.波阻抗和自然功率;(P24)4.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导线电晕)(P24)临界电晕电场强度(P30)年最大电晕损失(P33)电晕对雷电波形的影响(DL/T620-1997附录C.12)5. 送电线路的RI国家标准,距离D处RI值,信杂比等参数;( P41)6. 送电线路导线风偏角与绝缘子串风偏角

9、(摇摆角)的计算;(P103-P106) (2-6-44)导线风偏角(P106),=tg-1,式中为自重比载,为风载荷比载。7. 悬垂绝缘子串风压的计算;(P104)8. 不同条件下的垂直档距计算:(P104)式2-4-46 当之比值与值确定之后,即可用下式将换算到工频、操作或雷电条件下的, (2-6-46)式中, +40时导线力,N; 雷电、操作或工频条件下导线力,N; 导线自重力,N/m;塔位高差系数。9.耐子串倾斜角、水平风偏角、直线转角、跳线最小弧垂、悬垂串偏斜角等值的计算;(P108-112)耐绝缘子串倾斜角: (2-6-49)耐绝缘子串水平风偏角: (2-6-50)跳线风偏角: 1

10、0.送电线路导线水平距离计算(双回路多回路杆塔+0.5),垂直线间距离计算(75%水平间距),三角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离,以与上下导线的最小水平偏移;(GB50545,8.0.1-8.0.2)11.送电线路导地线最小距离确定S=0.012L+1(50545.7.0.15),大跨越导低线间距离有下限,S0.1I(P119),杆塔雷击过电压U=90I;12.送电线路雷电流幅值(山区、平原),线路雷击次数,导线平均高度,击杆率,送电线路绕击率,雷击线路附近线路感应过电压S65m处,雷击杆塔时导线感应过电压S65m处;(P121-126)。13.雷击杆塔时塔顶电位和绝缘承受电压计算,雷击塔顶时耐雷水平的

11、计算,杆塔波阻抗的计算;( P127-128)14.雷击档距中央地线或雷击导线时的耐雷水平I2=4U50%/z=U50%/100(给波阻抗的时候一定要用前面的公式),雷直击导线上的电位U=Iz/4;(P129)15.送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建弧率,导线和地线的耦合系数k计算;(DL/T62016. 送电线路的“导(地)线-地”回路自阻抗,互感阻抗,线路负序阻抗,零序阻抗,序间互阻抗;导线自容抗,互容抗计算;(P153)17.绝缘地线的等效塔脚电阻计算(P162)18.风速观测高度的风速换算;(P168)19.线路风速高度变化系数计算;(P172)20.线路电线理论风压计算;电线风荷载计算(173-

12、174)21.电线单位各种类型荷载与比载;(P179)A、线路手册计算方法表3-2-3 电线单位荷载与比载计算表单位荷载比 载说 明符号计 算 公 式符号计算公式自重力荷载冰重力荷载自重加冰重无冰时风荷载覆冰时风荷载无冰时综合覆冰时综合表3-1-14 电线风压不均匀系数15计算杆塔所受力和风荷载时1.01.00.850.750.7校验电气间隙计算力和风荷载时1.00.750.610.610.61表3-1-15 电线受风体型系数表面状况无冰时覆冰时电线外径无论大小1.21.11.2线路手册计算风荷载与GB50545-2010输电线路设计规有不同处 B、GB50545-2010输电线路设计规风荷载

13、方法 10.1.18条式(10.1.18-1) 将代入,则式中:垂直于导线与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表10.1.18-1的规定确定,当校验杆塔电气间隙时,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按表10.1.18-2的规定确定;500kV和750kV线路导线与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仅用于计算作用于杆塔上的导线与地线风荷载(不含导线与地线力弧垂计算和风偏角计算),应按表10.1.18-1的规定确定,其他电压级的线路取1.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10m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10.1.22的规定确定;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17mm或覆冰时(不论线径大小)应取=1.2;线径大于或等于17mm,取1.1;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杆塔的水平档距(m);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基准高度为10m的风速(m/s)。 对比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规比线路手册多了一些调整系数,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