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47448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题西林壁word详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壁、侧、缘”三个字词,注意区分形近字“璧、测、喙”;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游戏导入,讲练结合,点拨启发等。课前准备: 1、学生背新三字经。 2、学生讲小故事。 3、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刚下同学讲的故事真精彩!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要考一考大家。(出示六色方竹体)师: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

2、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生:红!蓝!绿!白师: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很多种颜色,那谁能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些同学说对了呢?生:师:好,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都说对了!因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不一样,那他所看到的老师手中的方柱体的颜色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谁能给大家说说?(指名学生说)生:师:非常好!它告诉我们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啊,这个小道理在北宋时候就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通过他的一首古诗告诉过人们。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生:想!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会会他,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课古诗

3、两首的第一首题西林壁(板书课题、作者;故意写错两字“壁”、“轼”)。师:同学们先仔细看黑板,看看老师的字都写对了吗?生:(指出错字)师:(纠正,并出示形近字,易错字)(二)解题师: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上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侧:c 庐:l 缘:yu

4、n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4、请学生范读。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四)探究诗意师:同学们,老师开头说作者苏轼在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那就是“同一样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咱们刚才也读了好几遍这首诗,那你能知道诗中哪句诗是说明这个道理的吗?先和你的同桌说说,等会再和我们大伙说说。生:(讨论)师:(指名学生回答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Q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师: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的意思)Q2:作

5、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景色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景色的不一样?生:“各”字!师: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生:(齐读)师:好!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生:(讨论,举手回答)师:(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师:同学们真的很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6、不同!师:我们理解了前面两句的意思,再来看下面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我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庐山之中。师:谁能反过来说一说。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练说,指名。生:因为自己身在在这座山中,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师: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师:这叫做当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师:那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我们应站哪看?是在地球上看吗?生:不是,应该在太空。师:非常好

7、,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曾经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不识地球真面目,生接:只缘身在地球中(众笑)。(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师: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其实作者在这首诗中告诉了我们两个小道理,一个是“同一事物,如果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看法,这就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判断什么人,或看待什么事情,都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多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更全面点。”另一个小道理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忠言逆语利于行! 师:好了,同学们,咱们这首诗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大声地诵读一边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

8、解决的吗?有的话,就请大胆举手提出来!(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就很有绘画才能,于是,在达芬奇长到14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委弗罗基奥为师。 弗罗基奥,不仅懂绘画,也懂雕刻。跟着弗罗基奥学绘画,第一课便是画蛋。老师拿来一个鸡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着画,然后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刚开始,达芬奇还挺听话,照着鸡蛋认真地画,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就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总要我画蛋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呢?”老师严肃地对他说:要先学好画蛋,因为这是熟练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要画好蛋,就

9、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 听了老师的话,达芬奇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错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急着要画别的东西。他全神贯注地,日复一日地去观察桌子上那个平平凡凡的鸡蛋,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日子一天天过去,达芬奇的画本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形状不同的圆圈圈。老师对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很满意,对他赞不绝口。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老高了。 有了坚实的基础,达芬奇的绘画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师让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爱洗图上画一个天使。达芬奇拿起笔来就画,只三笔两笔,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就跃然纸上了。看着学生有如此好的技艺,弗罗基奥笑了。从那时起,弗罗基奥毅然弃笔,不再绘画,只搞雕刻去了。 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成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