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54697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读对韵纲要三年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晨读对韵课程纲要 开发年级:三年级 课时:(16课时)开发教师:马秀莲 闫玉萍 李凤莲 贺娟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天对地-到处十枝五枝花”教学目标:1、了解对对子这一形式。2、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3、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初步了解晨读对韵。晨读:表明诵读的时间是清晨。 对韵:表示内容是对对子。 晨读对韵以李渔的笠翁对韵为基础创作而成。2、初读韵文,读准读通。3、感知属对特点。(天文对子)4、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悟。5、熟读成诵。6、本节课评价7、拓展训练: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搜集的对子。第 二 课 时

2、: 教学内容:“优对劣-青草池塘处处蛙”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1、 复习前面的知识(背诵)2、导入新课。3、初读韵文,读准读通。4、感知属对特点。(反义词对子)5、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悟。6、多种形式熟读成诵。7、小组合作展示表演:各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展示。8、本节课评价9、拓展训练: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搜集的对子。第 三课 时: 教学内容:“繁对简-流水前波让后波”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

3、学生交流教学过程:1、复习前面的知识(背诵)2、导入新课。3、初读韵文,读准读通。4、感知属对特点。(词性对子)5、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悟。6、多种形式熟读成诵。7、小组合作展示表演:各小组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展示。7、拓展训练: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搜集的对子。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弦对管-心如皓月映澄波”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1、复习前面的知识(背诵)2、导入新课。3、初读韵文,读准读通。4、感知属对特点。(词性对子)5、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感悟。6、多种形式熟读成诵。7、

4、本节课评价8、拓展训练: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搜集的对子。9、进行表演展示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弦对管,鼓对锣”至“心如皓月映澄波”;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 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3、 导入新课4、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总结升华,神情寄语。8、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9、背诵比赛第 六 课 时教学内容:“萍对藻,菊对荷”至“巡天遥看一千河”;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

5、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知道的晨读对韵的故事8 情景体验,感悟国学魅力。9、背诵。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 “勤对懒,俭对奢”至“死留正气壮山河。”;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含义。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 复习前面的知识(背诵)2、 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3、 导入新课4、自读:“勤对懒,俭对奢”至“死留正气壮山河。”5、教师讲解

6、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 第 八 课 时: 教学内容:“庭对院,井对池”至“独立苍茫自咏诗”;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庭对院,井对池”至“独立苍茫自咏诗”;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当面夸夸学习伙伴(同桌)的一个优点。学写国学经典一两句,体会韵律。第 九 课 时: 教

7、学内容:“行对止,善对慈”至“不悔真情不悔痴。”;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 2、 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3、 导入新课4、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总结升华,神情寄语。8、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9、背诵比赛第十课时教学内容:“河对海,涧对溪”至“谁家新燕啄春泥”;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谈话、讲解、学生诵读、学生交流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

8、课知识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指导诵读本节内容。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知道的晨读对韵的故事8 情景体验,感悟国学魅力。9、背诵。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来对往,密对稀”至“池中星照一盘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含义。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 复习前面的知识(背诵)2、 交流上节课布置的实践活动完成情况,并评价3、 导入新课4、自读:“来对往,密对稀”至“池中星照一盘棋。”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

9、评价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宽对窄,显对微”至“点水蜻蜓款款飞”;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宽对窄,显对微”至“点水蜻蜓款款飞”;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当面夸夸学习伙伴(同桌)的一个优点。学习国学的经验。十三课时教学内容:“偏对正,眼对眉”至“热肠冷眼大慈悲”;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

10、、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偏对正,眼对眉”至“热肠冷眼大慈悲”;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当面夸夸学习伙伴(同桌)的一个优点,并背诵。十四课时教学内容:“朝对暮,盛对衰”;至江东飞雨过江来。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朝对暮,盛对衰”;江东飞雨过江来”; 5、教师讲解含义,学

11、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感受国学诵读的要领。十五课时教学内容:“忧对喜,乐对哀,至岁月方识栋梁材”;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忧对喜,乐对哀,至岁月方识栋梁材”;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同桌互读互诵,体会国学经典的内涵。十六课时教学内容:“千对百,两对三”至“浮波莲叶自田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背诵的能力。 2、懂得对韵的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学生诵读、学生阅读、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背诵)2、教师评价3、导入新课4、自读:“千对百,两对三”至“浮波莲叶自田田”; 5、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6、学生诵读7、学生阅读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进一步理解含义。8、背诵比赛9、本节课评价实践活动:学写国学经典两句,并理解其意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