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4681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注机遇 莱州打好黄三战略攻坚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稿拟发山东通讯乘势而上 积极作为打好“蓝黄战略”莱州区域开发建设攻坚战中共莱州市委书记 杨洪旭莱州市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16个镇街、3个省级开发区,974个行政村,户籍人口86万,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位置。面对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莱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坚决打好“蓝黄战略”莱州区域开发建设攻坚战,努力将莱州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生力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坚强桥头堡。一、坚持海陆一体、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莱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有108公里的海岸线,在借助“蓝黄”战略推动区域

2、更好更快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莱州港口优势突出,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莱州港是目前黄河三角洲区域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深水港口。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滩涂24.3万亩,已探明黄金、卤水、大理石等矿产资源34种,黄金储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渔业资源、风力资源充足,拥有黄三角区域独有的山海旅游资源,具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潜力空间。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战略节点,地处青岛、烟台、潍坊三市交界,战略位置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产业基础良好,机电、建材、黄金、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实力雄厚,拥有规模

3、以上企业468家,刹车盘产量占全国40%,小型建筑机械产量占全国70%,农机液压提升器产量占全国80%;农业科技走在全国前列,玉米和大白菜良种的推广面积占全国的1/3。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7.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蓝黄”战略的共同特征是高效生态、新兴高端、海陆一体。高效生态的发展定位,对传统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为支撑的蓝色经济,集中了主要的高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海陆一体的发展模式,将大大拓展发展空间。实施“蓝黄”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也为下步莱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提出“海陆一体、内涵发展”的发

4、展思路,核心是用足用好“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突出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抓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活力莱州”和“幸福莱州”建设为工作载体,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陆域经济向海陆一体、陆海统筹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努力在“蓝黄融合”的开发建设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莱州更好更快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做到“五个有机统一”。一是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机统一。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

5、的首要任务,毫不放松地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各项任务,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二是坚持规模、质量、效益有机统一。在加大有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利用效率,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对群众增收、财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坚持海、港、陆有机统一。坚持以海带陆、以陆促海、陆海统筹、一体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港口在陆海统筹中的纽带地位,依托港口优势加快推进海洋、临港物流、临港制造等产业发展,通过港口枢纽将陆路交通、

6、海上运输等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形成海陆一体的大交通体系。四是坚持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可循环发展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滨海生态宜居城市。五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公平中增进群众的幸福感。二、抓好活力莱州建设,打好经济领域跨越发展的攻坚战深入推进活力莱州建设,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充分涌流,凝聚成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

7、莱州加快建成黄三角区域龙头港、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山东半岛重要能源基地、山东省重要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国家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经济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预期性指标实现翻番增长,五年再造一个新莱州,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经济文化强市。一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总抓手,以投资质量的提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集群膨胀”三大计划,全力抓好总投资121亿元的72个工业项目,确保投资百亿元的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工程竣工发

8、电,启动华电二期工程和核电项目,争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三年内翻一番,形成机电、黄金、建材、电力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壮大汽车零部件、小型建筑工程机械、木工园林机械、风机制造、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工艺品七个特色产业集群。将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总投资22亿元的14个商贸流通项目,高起点规划建设省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黄金海岸旅游、云峰山开发等总投资55亿元的7个旅游项目,打响“黄金海岸长寿之乡月季花城”品牌。积极发展品牌农业,重点扶持生物育种、海珍品育苗养殖等科技项目,鼓励建设农业标准化基地,大力培植品牌农业,抓好渔

9、业资源修复和沿海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国家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示范基地。二是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海陆一体发展。港口是莱州的宝贵资源和竞争优势,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我们将着眼港口在跨越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拉动作用,加快莱州港2号港池建设,开工1个10万吨级泊位工程,推动8号泊位向10万吨级泊位升级,完成14号泊位专业化改造,到2015年建成亿吨大港。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华电疏运专用铁路、疏港铁路建设,建成投运莱州至昌邑输油管道,配合做好德龙烟铁路(莱州段)扩能改造工作;加快发展临港物流业,做大液体化工品、矿石、煤炭和集装箱四大货种物流业务,推进百万立方临港仓储

10、项目,构建临港贸易、储存、中转和信息服务综合物流体系;加快引进培育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项目,实现临港物流业与临港工业的互动提升。三是以板块带动为重点,实施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启动实施以“拥湾开发、板块带动”为内容的重点区域发展带动战略,将沿海区域打造成带动全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跨越发展的先行区。在沿海一线突出五大板块,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分别打造成全市临港产业的聚集区、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区、转方式调结构的示范区、板块经济发展的潜力区、拥湾开发的突破区。落实板块发展规划,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入手,推动沿莱州湾区域率先突破。四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启动国家

11、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着力培植一批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总投资47亿元的146个技改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深入推进“百千万经管人才创富”、“科技领军人才开发”、“金蓝领培养”、“乡土人才开发”、“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五大工程,培育高技能人才梯队。五是以突破瓶颈为保障,强化关键发展要素支撑。强化土地保障,推进集约用地用海,争取成为国家未利用土地使用试点城市,加快滩涂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抓好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最大限度破解

12、土地制约。强化资金供应,突出发展金融业,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筹建步伐,积极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创建黄三角“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8亿元的沿海高等级公路(莱州段)、平原水库、沿海防潮堤、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园区、重点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六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激发加快发展的充足活力。统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城乡管理体制改革、考核统计体系改革,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瞄准央企、国内外500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大“三个

13、引进”力度,组织好“蓝色经济发展”、“黄三角开发”等主题招商活动,拓展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外商企业增资扩股,鼓励企业走出去用好外部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实施幸福莱州建设,打好社会领域和谐发展的攻坚战将 “幸福莱州” 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有机融合的重要抓手,做到在抓好经济建设、增长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福祉,确保群众在共享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提高幸福指数。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以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为重点的“民富工程”。 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14、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提高群众创业就业收入。健全工资分配机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创新农村土地、矿产、林权等合作经营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增长。二是实施以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为重点的“民享工程”。 建立民生事业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年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困难救助标准。大力推进校舍改造工程,深入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水平,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提高新农合补贴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低收

15、入家庭住房条件。三是实施以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的“民安工程”。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年”活动,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开展安全文明居住小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四是实施以打造宜居环境为重点的“民乐工程”。 坚持不懈抓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全民绿化活动,启动新一轮三年大造林工程,提升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水平,加快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步伐,为群众创造清新舒畅的生态环境。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抓好主城区 “百万苗木进城”、道路贯通、

16、亮化美化等重点城建工程,完善镇街驻地道路、环卫、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群众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强道德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和未成年人“心灵工程”建设,倡树社会正气新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群众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五是实施以加强党的建设为重点的“民基工程”。牢牢将党的建设抓在手上,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打造身先士卒的领导干部队伍、狠抓执行的机关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农村干部队伍、勇于攀登的企业家队伍和风清气正的党员队伍。深入实施“定目标、实地看、大家评、跟踪考”的考核办法,激发各个层面干事创业活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蓝黄”战略莱州区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