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546112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及答案续(二).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续(二)十三、荷包蛋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着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儿了显出一脸的无奈。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

2、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的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着的荷包蛋。“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1. 请概括出小说三人情节的共

3、同点,然后填空。做面( )( )总结2. 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3.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1)(2)(3)4.父亲三次总结性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之情。5.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6.说明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7.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十四、挑战那是50多年前的事

4、了,那时我才4岁。一天,妈妈带我进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威格顿先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一进店门,立刻被柜台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迷住了。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后来,我做了一项决定,要独自去威格顿先生的店铺里买糖果,尽管我对钱一无所知。一次我趁妈妈又带我进城的时机,独自去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我走进柜台,挑了一些各式各样的糖果后,威格顿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哦,有的,我有好多好多钱。”我伸出手把7个用锡纸仔细包好的樱桃核放进威格顿先生手中。威格顿先生站在那儿默默注视他手中的这些桃核,又看着我,好长时间,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不够吗/”我担心地

5、问。他轻声叹口气:“噢,我看是太多了点儿,我给你找钱。”说着,他拉开了抽屉,然后他从里面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了我伸出的手中。妈妈知道后,训斥我不该独自离开去买糖果,但她从来也没想起要问我买糖的钱是哪儿来的。不久我们搬家了。我长大后也结了婚,我和妻子开了一家鱼店,出售外国种鱼,这些鱼大都5美元以上一对。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带着她的弟弟来到店里。他们站在鱼缸前,盯着五光十色的鱼儿。“先生,”小男孩问道,“这鱼我们能买几条吗?”“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钱。”我回答。“哦,我们有好多好多钱。”这信心十足的神情给我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他们沿着鱼缸边走边向我指出他们挑的几种鱼。我用纱网把鱼放进容器

6、中。“先生,给你钱。”小姑娘说着,把几个分币放在我的手上。这一刹那,我领悟到威格顿先生多年前的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我只是在这时才懂得了当年我对老人的挑战,并明白他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挑战。小女孩期望地站在我面前,小声地问:“钱不够吗?”“太多了点儿。”我喉咙发堵,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我还要找给你钱呢!”我把两分钱放在她手中。孩子们走后,站在旁边干活的妻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条鱼吗?”“大概值30块钱吧,可是我不能不给啊!”我回答。当我对妻子讲完威格顿先生的事后,她的眼睛湿润了。1. 本篇文章名为“挑战”,是_ 对_的挑战,具体事情是_,说这件事是“挑战”,是因为_。2. 本

7、文采用_的记叙顺序,按小说情节划分段落(填段落序号),故事的开端是_,发展是_,高潮是_,结局是_.3. 第段中加点的语句“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指的是什么?4. 全文末段为什么说“她的眼睛湿润了”?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5.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品行?6. “童心是天真无邪的,应该保护,不要伤害它。”你在日常生活看到、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从正面或反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十五、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一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做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8、。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一定有什么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发生了什么事?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误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不用说,我们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凯蒂旺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用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

9、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起疑心。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薄上的。他真的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

10、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如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这里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位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1. 文中画线句子里,“这种测验”指的是_,“这种老师”指的是_。句中连用两个

11、问号,表达了“我”当时_的心情。2. 历史老师上课时,有人说“凯蒂旺普斯”,意思是_.3.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的是_.4. 读完本文,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好老师吗?为什么?十六、我们是一家人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姓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

12、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

13、,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在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已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快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

14、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就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是冷冷地看着我。被母亲拒绝时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学校中午就放学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没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令我刻骨铭心,永世难忘。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