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4562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物理版 本上海科技版期 数6716年 级初二编稿老师何绍军审稿教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眼睛与视力矫正神奇的眼睛二.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 知道凸透镜及其有关的概念。2. 知道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4.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5.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用途。三.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实际应用。四.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识记与实际应用。【学习提示】1. 透镜人们根据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要发生折射,制成了透镜。根据透镜的外形,分为凸

2、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透镜的光心:透镜的中心。2.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来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来表示。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左右各有一个。焦距没有实虚之分,一个透镜只有一个固定的焦距。由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由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平行光源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3.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

3、的焦点。同样道理,射向凹透镜对面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成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4. 凸透镜成像规律:将物体(一般来说用的是烛焰)、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位置,如40厘米处。然后在标尺上标出两个焦点的位置和两个二倍焦距处。将烛焰放在某一位置后,算出它到凸透镜的距离(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然后去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字母v来表示。让烛焰从远处一点点靠近凸透镜,即不断的减小u,看一下像的性质及其像距。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

4、,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间的最小距离是4f(3)当u2f时,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4)当fu2f(5)当uv时,必定是缩小实像;uv时,必定是放大的实像。5. 眼睛的构造和视物原理人眼的主要构造是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在视网膜上就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再将这种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正常人的眼睛自我调节本领非常强,可以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6. 近视眼及其矫正有的人看远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

5、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常见,称其为近视眼.当其看近处的物体时,近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类似于发散光线,其能将像成在视网膜上,主要是因为晶状体这个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了,也就是说其焦距太短了。所以当其看远处的物体时,由于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到达人眼时,几乎已经成为平行光线了,由于晶状体的焦距太短,再加眼睛肌肉对晶状体焦距的调节功能不起作用,所以像便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而视网膜上不能出现清晰的像,人就看不到清晰的物体了。所以为了矫正近视眼,我们要给他配凹透镜,使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先发散一些,再经过晶状体较强的会聚之后方可将像成在视网膜上。7. 远视眼及其矫正

6、有的人看近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能看清楚,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常见,称其为老花眼。当然在青少年中也有这种情况,称其为远视眼.当其看近处的物体时,近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类似于发散光线,加之晶状体的焦距较长,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差,所以可以将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人可以看到清晰的物体的像。而如果看较远的物体,则只能将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当然此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是不清晰的像。由此看来,远视眼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焦距太长,会聚能力太差所致,所以我们要通过凸透镜来矫正。也就是通过对光的两次折射,使清晰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8. 一些神奇的眼睛(1)放大镜放大镜我们见过,也都用

7、过,知道放大镜就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从它成像的情况来看,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显然这是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我们想要看到更大的物体的像,则要使放大镜离物体远一些,当然了,还得在焦距之内,这时我们将看到物体所成的像更大,像离我们也更远了,这也应用了凸透镜成虚像的动态规律,也就是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也变大,像距也变大了。(2)显微镜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的,它们都是凸透镜,它可以把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进行放大。通常情况下可以放大10到1000倍,常用的是放大100倍到600倍的。电子显微镜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的。它是类比于光学显微镜发展起来的。光学显微镜

8、是用可见光照射被研究的物体,利用光学透镜使光线偏折而成像的;电子显微镜则是让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物体,利用电磁透镜,使电子束偏转而成像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率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率高一千倍左右。电子显微镜能观察物质的精细结构,可以拍摄出物质的原子结构图,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3)望远镜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将很远的物体拉近。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望远镜应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大天文台”系列空间天文观察卫星的第三颗。这架望远镜是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 P. 哈勃命名的,以纪念他在20世纪前半期于星系天文学和宇宙结构组成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射电望远镜:太阳

9、、恒星和宇宙空间的物质能发出无线电波,这种无线电波叫做射电辐射。观测射电辐射的强度,是天文学中研究天体和宇宙的一种重要方法。射电望远镜就是用来观测宇宙中射电辐射的仪器。射电望远镜有各式各样的结构,一般它都有一个很大的金属抛物面状天线,从宇宙空间射来的平行于抛物面轴的无线电波,被反射后集中到位于抛物面焦点处的小天线上,小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通过传输线输送给接收机,接收机对电波能量进行测量,确定射电波的强度。利用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有许多优点。无线电波能穿过云雾和尘埃,因此用射电望远镜能不分晴雨昼夜连续进行观测;对于那些难以用光学望远镜观测的天体和宇宙空间,利用射电望远镜也可以进行研究。(4)照

10、相机和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制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有对光敏感的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经过显影处理就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有数字,表示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照相时,胶片曝光适当,才能洗出好的相片。曝光过度,洗出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很暗,都不能令人满意。

11、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一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拍照时,要根据景物的明亮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常见的投影仪都是“书写投影仪”,它属于垂直投影装置,使用和调整都很简单、方便,能在不遮光的室内使用,可在讲课时边写边讲,代替黑板,也能演示幻灯片。图像一般很清晰,分辨率高、边缘清楚。投影仪的箱体中有碘钨灯光源,灯泡后边有凹面反光镜,灯泡前有聚光凸透镜(如图)。箱体最上部是用两块有机玻璃的罗纹镜制成的聚光透镜,并放有平板玻璃,以便保护投影仪。箱内还有马达和风扇,用来散热降温。箱外的方形竖杆上有上下移动

12、的镜组,有一透镜和一平面反光镜,用来上下调整和转动反光镜角度,使书写或画片在银幕上的影像达到规定位置和清晰度。【典型例题】【例1】在图中的(甲)、(乙)两图中画出经过透镜的折射线。【分析】根据透镜的定义,平行于凸透镜主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由光路的可逆性得出: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图甲的折射光线见图丙。平行于凹透镜主轴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发散,反向延长过虚焦点,由光路的可逆性知,图乙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射出,见图丁所示。【解答】【说明】从丙图可以看到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它们并没有交于一点,那么怎样理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呢?还是要用折

13、射光线的方向跟入射光线相比较,它们相互“靠拢”了,这就是凸透镜对光线起的会聚作用,丁图中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较,它们相互“远离”了,这就是凹透镜对光线起的发散作用。【例2】如图所示,请你填上合适的透镜。【分析】究竟应填何种透镜,关键是对光线会聚和发散的理解。这主要看若没有透镜时,光应沿直线传播如图C 1,C2所示。但实际光线虽没有会聚在一起,但仍比原来靠近很多,表明光线是会聚了,所以应填上凸透镜。【解答】应填凸透镜,如下图所示。【说明】凸透镜对光束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的方向比入射光线的方向“收拢”了。显然不是指经透镜折射的光线是否相交来判定。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可能是平行光束,也可能是会聚

14、光束或发散光束。【例3】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当向_方向移动,所得到的像比原来_些。【分析】能够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告诉我们: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题中前后两个空分别填入“远离透镜”和“大”。【例4】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离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的过程中,它的像 。A. 先放大后缩小 B. 先缩小后放大C. 逐渐变大 D. 逐渐变小【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前不同的位置时,它所成的像性质就不同,有两个转变点。一是焦点。物体在焦点以内成虚像,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的分界点。二是二倍焦距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二倍焦距是成放大还是缩小像的分界点。因此,要选出答案A。又根据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的道理,要选出答案D。【解答】本题有两个正确的答案,它们是A和D。【说明】要注意题目中放大、缩小和变大、变小的区别。放大、缩小是指像跟物相比,变大、变小,是用变化后的像跟变化前的像作比较。【例5】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