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

上传人:I*** 文档编号:543543597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5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智创新变革未来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学行为1.混合润滑机理及影响因素1.润滑剂膜厚对摩擦系数的影响1.表面粗糙度对混合润滑区范围的影响1.荷载作用下混合润滑区的变形和应力分析1.摩擦磨损行为与混合润滑区的相关性1.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1.温度对混合润滑摩擦系数的影响1.混合润滑轴承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化设计Contents Page目录页 混合润滑机理及影响因素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混合润滑机理及影响因素流体动力润滑1.流体动力润滑是指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和足够粘度的润滑剂共同作用,形成流体楔形承载载荷,润滑剂在两个表面之间形成完全的流体薄膜,使摩擦面完全分离。2.流

2、体动力润滑所需的条件包括:适当的表面粗糙度、足够的滑动速度和粘度、合适的载荷和间隙。3.流体动力润滑具有摩擦系数小、磨损低、承载能力大等优点。边界润滑1.边界润滑是指在金属表面吸附一层极性润滑剂分子,在施加载荷时,润滑剂膜承受载荷,阻止摩擦面直接接触。2.边界润滑剂通常是极性化合物,如脂肪酸、酯类和油酸,它们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3.边界润滑具有摩擦系数大、磨损高、承载能力低等特点,但它可以防止金属表面在恶劣条件下直接接触,减少摩擦。混合润滑机理及影响因素混合润滑1.混合润滑是流体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的结合,在摩擦面上同时存在流体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区域。2.混合润滑的摩擦系数介于流体动

3、力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磨损也较低。3.混合润滑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为常见,其性能取决于流体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的比例。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1.表面粗糙度影响润滑剂的流体动力润滑能力,粗糙表面会阻碍流体薄膜的形成。2.对于流体动力润滑,最佳的表面粗糙度范围通常为0.2-0.5m。3.对于边界润滑,表面粗糙度可增加润滑剂的附着面积,提高边界润滑性能。混合润滑机理及影响因素滑动速度1.滑动速度影响流体动力润滑薄膜的厚度和承载能力,速度越高,流体动力润滑薄膜越厚,承载能力越大。2.滑动速度也影响边界润滑,高速滑动会导致润滑剂膜破裂,增加摩擦和磨损。3.对于混合润滑,滑动速度的提高通常会促进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

4、,降低摩擦和磨损。载荷1.载荷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润滑薄膜的厚度和承载能力。2.对于流体动力润滑,载荷的增加会导致润滑薄膜变薄,承载能力降低。3.对于边界润滑,载荷的增加会导致润滑剂膜破裂,增加摩擦和磨损。润滑剂膜厚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润滑剂膜厚对摩擦系数的影响1.随着润滑剂膜厚的增加,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随着膜厚的增加,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降低,润滑剂能够更有效地隔离摩擦副。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的情况下,摩擦系数与膜厚的变化较为剧烈。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的边界效应更加明显,润滑剂的粘性作用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大。3.

5、当润滑剂膜厚达到一定程度后,摩擦系数的变化趋于平缓。此时,润滑剂能够有效地隔离摩擦副,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很小,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等特性。润滑剂粘度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1.润滑剂粘度越大,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越大。这是因为粘度越大的润滑剂阻力越大,摩擦副之间的滑动阻力更大,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加。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时,粘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的粘性作用更加突出,摩擦副之间的滑动主要是通过粘性剪切力完成的。3.当润滑剂膜厚达到一定程度后,粘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摩擦副之间的滑动主要通过流体动力润滑效应实现,粘性作用的影响减小。润滑

6、剂膜厚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润滑剂膜厚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1.摩擦副表面的粗糙度越大,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越大。这是因为粗糙的表面会产生更多的摩擦接触点,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增加,导致摩擦系数增加。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的情况下,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明显。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难以填满摩擦副表面的凹凸不平,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更大。3.当润滑剂膜厚达到一定程度后,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润滑剂能够有效地隔离摩擦副,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很小,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润滑剂的粘度等特性。负载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1.随着载

7、荷的增加,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这是因为载荷的增加会加大摩擦副之间的接触压力,导致摩擦接触点增多,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加。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的情况下,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无法有效地承载载荷,摩擦副之间的金属间接触更加直接,摩擦系数增加更加明显。3.当润滑剂膜厚达到一定程度后,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润滑剂能够有效地隔离摩擦副,金属间直接接触的可能性很小,摩擦系数主要取决于润滑剂的特性。润滑剂膜厚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温度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1.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降低润滑剂的粘

8、度,减少摩擦副之间的滑动阻力,从而降低摩擦系数。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的情况下,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的粘性作用更加突出,温度升高后粘度降低,摩擦系数下降更加明显。3.当润滑剂膜厚达到一定程度后,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时,摩擦副之间的滑动主要通过流体动力润滑效应实现,粘性作用的影响减小,温度变化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也随之减小。摩擦副材料对混合润滑轴承摩擦系数的影响1.摩擦副材料的性质不同,混合润滑轴承的摩擦系数也有所差异。这是因为不同材料的表面特性、硬度、弹性模量等因素会影响摩擦副之间的摩擦接触状态和润滑剂的润滑性能。2.在润滑剂膜厚较小的情况下,摩擦副材

9、料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更明显。这是因为膜厚较小时,润滑剂难以完全隔离摩擦副,材料的性质会对摩擦系数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荷载作用下混合润滑区的变形和应力分析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荷载作用下混合润滑区的变形和应力分析混合润滑区的弹性变形1.混合润滑条件下,润滑剂膜厚度薄,固体表面接触发生弹性变形。2.变形程度由荷载大小和表面粗糙度决定,荷载增加导致变形加剧。3.弹性变形影响流体膜厚度分布,进而影响摩擦力。混合润滑区的塑性变形1.随着荷载进一步增加,固体表面变形超过弹性极限,发生塑性变形。2.塑性变形产生不可恢复的表面形貌变化,改变摩擦副接触分布。3.塑性变形恶化了润滑条件,增

10、加摩擦力和磨损。荷载作用下混合润滑区的变形和应力分析混合润滑区的应力分布1.混合润滑区应力分布受荷载、表面形貌和润滑剂粘度的综合影响。2.接触点附近应力最大,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3.应力分布影响表面材料的屈服和疲劳行为。混合润滑区的切应力1.切应力是摩擦力的根源,其大小由法向荷载、接触面积和剪切强度决定。2.混合润滑区切应力分布不均匀,在接触点附近最大。3.切应力的变化与摩擦系数的变化密切相关。荷载作用下混合润滑区的变形和应力分析混合润滑区的接触压力1.接触压力是法向荷载分布在实际接触面积上产生的平均应力。2.接触压力值受荷载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影响。3.接触压力分布决定了表面材料的接触疲劳寿

11、命。混合润滑区的残余应力1.残余应力是加载移除后保留在固体表面的应力。2.混合润滑条件下,接触区域会出现压应力,非接触区域会出现拉应力。3.残余应力影响摩擦副的疲劳性能和耐久性。摩擦磨损行为与混合润滑区的相关性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摩擦磨损行为与混合润滑区的相关性轴承摩擦磨损行为1.摩擦力的产生:滚动轴承中的摩擦力主要由三种因素引起,包括粘性摩擦、滑动摩擦和惯性摩擦。在混合润滑条件下,粘性摩擦系数较低,而滑动摩擦和惯性摩擦则更为显着。2.磨损机理:混合润滑区中轴承组件的磨损主要以微切削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微切削磨损是由表面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引起的,而粘着磨损则

12、是由于接触表面之间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力导致的。3.影响因素:轴承的摩擦磨损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材料特性、表面光洁度、润滑剂粘度和接触载荷等。混合润滑区特征1.润滑剂膜形成:混合润滑区是在边界润滑和流体动力润滑之间的一种过渡润滑状态。在混合润滑区,润滑剂膜较薄,无法完全分离轴承组件的接触表面。2.表面接触:在混合润滑条件下,轴承组件的接触表面会发生直接接触。直接接触的区域称为实接触区,而润滑剂薄膜形成的区域称为流体接触区。3.润滑剂薄膜厚度:润滑剂薄膜厚度是混合润滑区的一个关键参数。润滑剂薄膜厚度越薄,实接触区的面积就越大,摩擦和磨损越严重。摩擦磨损行为与混合润滑区的相关性摩擦磨损行为与混合

13、润滑区的相关性1.混合润滑区的扩大:混合润滑区的扩大通常会导致轴承摩擦力的增加和磨损的加剧。这是因为混合润滑区实接触面积的增大会引起滑动摩擦和微切削磨损的增加。2.实接触区的优化:优化混合润滑区的实接触区可以有效地降低摩擦和磨损。这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特性、表面光洁度和接触载荷等因素来实现。3.润滑剂薄膜厚度的影响:润滑剂薄膜厚度对轴承的摩擦磨损行为有显著影响。增加润滑剂薄膜厚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合润滑区的实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摩擦和磨损。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主题名称: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

14、L)膜破裂1.EHL膜破裂是在混合润滑过渡到边界润滑的过程中关键机制。2.当载荷或速度条件改变时,EHL膜可能会破裂,导致金属间接触。3.EHL膜破裂的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表面粗糙度、弹性模量和润滑油粘度。主题名称:表面粗糙度效应1.表面粗糙度是影响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过渡的主要因素之一。2.较粗糙的表面会产生更大的金属间接触面积,导致更高的摩擦和磨损。3.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善表面粗糙度并降低摩擦。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主题名称:润滑剂添加剂的作用1.润滑剂添加剂可以通过形成保护膜或修改摩擦表面来改善混合润滑性能。2.抗磨添加剂可以减少金属间接触,降低摩擦和磨损。3.极压添加剂可以在高

15、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保护层,防止表面损伤。主题名称:微观弹流变效应1.微观弹流变效应是指流体在微小尺度下的变形和流动行为。2.在混合润滑中,微观弹流变效应会影响EHL膜的形成和破裂。3.理解微观弹流变效应对于优化混合润滑条件至关重要。混合润滑与边界润滑的过渡机制主题名称:多尺度建模1.多尺度建模可以同时考虑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影响,为混合润滑行为提供全面的理解。2.多尺度建模可以通过结合不同尺度的模型或使用分层求解方法来实现。3.多尺度建模有助于预测混合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和磨损。主题名称:摩擦学前沿技术1.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摩擦力显微镜(FFM)等摩擦学前沿技术可以对混合润滑界面进行原位表征。2.

16、新一代摩擦模拟器和测试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探索极端混合润滑条件。温度对混合润滑摩擦系数的影响混合混合润润滑滑轴轴承的摩擦学行承的摩擦学行为为温度对混合润滑摩擦系数的影响混合润滑摩擦系数与温度相关性1.混合润滑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降低润滑油的粘度,从而减少流体摩擦。2.摩擦系数的下降率取决于润滑油的类型、负荷和滑动速度。一般来说,粘度较低的润滑油和较低的负荷会产生更大的摩擦系数下降率。3.高温下,摩擦系数可能达到一个稳定值。这表明在该温度以上,摩擦系数不再随温度变化而显着变化。混合润滑摩擦系数与润滑油粘度相关性1.摩擦系数与润滑油粘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会产生较大的摩擦系数。2.高粘度润滑油在混合润滑条件下提供更好的润滑,但也会增加流体摩擦。3.在选择润滑油时,需要考虑所要求的摩擦系数、负荷和滑动速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粘度。温度对混合润滑摩擦系数的影响混合润滑摩擦系数与负荷相关性1.负荷增加会导致摩擦系数增加。这是因为负荷会增加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应力,从而增加边界摩擦。2.摩擦系数的增加率取决于润滑油的类型、滑动速度和表面粗糙度。3.较高的负荷可能导致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