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4255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柳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题只有一种对的答案,每题2分)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的融化 B.木材制成桌椅 C酒精挥发 钢铁生锈.(2分)运送浓硫酸时,盛放浓硫酸的容器需粘贴的标志是( )A.(2分)医院在急救病人时,给病人吸入的气体是()氧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对的的是() 点燃酒精灯 排水法收集气体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5.(2分)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氮气(N)B二氧化硫(SO2) C.氢氧化钠(NaH)D氯酸钾(K)(2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碳酸

2、钠 .蔗糖 食用油7(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 C.硫 D氯化氢8(2分)两个同窗在谈论同一种化学方程式,甲同窗说:“反映物有两种。”乙同窗说:“生成物只有一种。”该反映属于基本反映类型中的( )分解反映 B.化合反映 C.置换反映 D.复分解反映9(2分)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论述,不对的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1(2分)下列是人体内某些液体的正常pH范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胰液(.58.0) B.唾液(66.1) 胆汁(717.) D血浆(7.35.45)1

3、.(2分)5月下旬,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因汽车追尾而导致乙烯泄露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把双向所有车道封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车辆严禁发动,所有停在原地,直到有关部门检测拟定安全后才放行,以防发生燃烧爆炸。这重要是由于乙烯具有( )稳定性 B氧化性 C.可燃性 D难溶性1(2分)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用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e BeO C.2O3 F3O41(2分)下列常用的生活物品中,所含的重要原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A.纯棉衣服 .不锈钢刀 C.橡胶轮胎 D塑料花盆14.(2分)近两年,不少外形小巧可爱的电动小汽车宝骏E10出目前柳州街头,成为柳州市

4、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列有关该电动小汽车的说法不对的的是()使用电能,减少尾气排放 B.外形小巧,比较容易停放.价格便宜,购买比较容易 .耗能较高,污染比较严重1.(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B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维生素C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省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16.(2分)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措施,如下推理对的的是( )A.有机物都具有碳元素,因此具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B.溶液都由溶剂和溶质构成,因此溶液都是混合物C.催化剂可以变化化学反映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映都需要催化剂D酸碱中和反映都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

5、的反映都是中和反映17(2分)下列鉴别方案对的的是( )A.N4NO3和(NH)2SO4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B稀硫酸和稀盐酸:加入Na2C溶液观测与否生成气体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测颜色变化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互相刻划比较硬度18.(2分)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映实现的是( )A.2H2 BCO2O2 .2COKO D.CuOCu(OH)9(2分)一瓶不纯的N23粉末,所含杂质也许是KNO3、Ca(O)2、NaCl、CSO4、K2C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拟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足搅拌,得到无

6、色溶液;(2)取少量上述无色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BaC溶液,再分别滴加稀硝酸。现象如下表:试管编号现象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2滴加a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白色沉淀所有溶解下列有关该粉末构成的说法中,不对的的是( )A.杂质也许含NO、K2CO3 .杂质一定含NaC,也许含C(NO3)C.杂质一定不含Ca(O3)2,也许含NO D杂质一定含Nal,一定不含Cu42.(2分)既有一包由5.6g铁、72g镁、1.4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NO)2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具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

7、体的质量也许是()A.8g B.5 C26.8g D7.8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分,每空1分)1(6分)用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1)氧原子 ; (2)镁元素 ;()H+ ; (4)C ;()氯化钙 ; ()个水分子 。2.(6分)在下图片和各自意义的表述中,找到相应关系,并用字母填空。 、 、 、 、 、 3(分)请在AH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字母填空。酒精B不锈钢C.硫酸.合成橡胶E.二氧化碳F大米 GpH试纸 H大理石()属于合金的是 ; (2)富含淀粉的是 ;(3)可用于灭火的是 ; (4)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 ;()属于酸类的是 ; (6)实验室常用作液体燃料的是 ;

8、(7)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8)重要成分为碳酸钙的是 。24(3分)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溶解度/g020068000LiC3.541.31.7110.85072NCl35736637.3849.8NO313.31.663.910624(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填化学式)(2)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欲分离该混合物获得更纯的硝酸钾,可在较高温度时制成饱和溶液,然后 。(3)配制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68,需水 。(3分)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与酸、碱均能反映产生氢气。()写出铝与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 。(2)铝与氢氧化钠溶

9、液反映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A1+2NOH+2H2=NA1O2+H2完毕NaA1O2与适量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NaAlO2+HCl+ =Al(OH)3+Nal(3)当盐酸过量时,aAlO2与盐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分,每空1分)6.(6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构造示意图如图,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3)与氖原子的电子层构造相似的微粒有几种,写出其中一种阳离子 。(4)镁在空气中燃烧除了能生成氧化镁外还能生成氮化镁,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既有2

10、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38g,生成的固体中氮化镁的质量是 g。2(6分)波尔多液是一种农药,由Ca(OH)2溶液和u4溶液混合而成。某农场需要大量的波尔多液,农场工人就地取材,运用农场废弃的铜渣(只具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附近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下面是制作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图:请回答问题:(1)Ca的俗名是 ,写出由CaO生成a(OH)2的化学方程式 。(2)请说出如何由铜渣得到纯净的铜 。(3)B物质是 ,写出由物质生成SO4的化学方程式 。(4)将铜渣与Z按质量比1:的比例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产生的质量正好相等,铜渣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四、实验与探究题(

11、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28(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本的学科。请结合下图示回答问题()图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图A中用分液漏斗替代长颈漏斗的长处是 。()C和CO是初中化学中常用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Na224)和硫酸反映来制取CO,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SO4=Na2SO4+O+C2+H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具有CO2,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具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4)液化石

12、油气的重要成分是丁烷(10),丁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丁烷燃烧不完全会有CO产生,CO会使人中毒,因此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特别小心,避免O中毒。某厨房因使用不当,丁烷燃烧不完全生成了CO和CO2,且CO和CO2的质量比为6:4,请写出此时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9.(8分)某校化学爱好小组将u块加入到盛稀H2SO4溶液的试管中,C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映。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3溶液,发现C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映,产生的气体是H2吗?小军同窗觉得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2,你觉得她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她们通过查阅资料懂得: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O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