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8.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4179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8.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目标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下一框题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事例、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

2、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宜昌的百年沧桑(1910年、1980年、2006年宜昌城市图片)提问:从宜昌的百年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宜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课讲授】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活动探究:观看视频生命演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

3、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这也说明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活动探究:P61展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此时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耻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思考:中国的历史变迁,说明了什么?教师:中国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把它扩大到全世界、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如果我们达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还会继续发展吗?当然会啦。人类不灭亡,人类社会是会不断向前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那么还有什么是发展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以下的数学知识应该刻画在你人生线段上的什么位置?从1数到10;2525=625; X+20=18,求X;判断X2+Y2=1是什么样的图形 ;学会判断x3不是命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这个

5、关于数学知识的坐标轴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那些人类认识发展的例子呢?1、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天命不可测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3、对雷电的认识:“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雷为天怒”雷电属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人类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目小结:现在我们来对刚才所学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我们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分为三大领域,即自

6、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那么这三大领域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刚才的探究中得到了那几个结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所以我们归结出发展的一个特点:发展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哲学原理。除此之外,发展是不是只是一时的,暂时性的呢?一个事物是不是今天发展了,明天就不发展了呢?不是的,发展是不断的,是永久的。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人类社会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还会继续发展,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自然界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我们知道了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我们怎样来理解发展呢?下面我们来看

7、下一个探究活动。活动探究:展示图片: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教师提问: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都是发展吗?袁世凯称帝是变化,新中国成立才是发展。那么运动变化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有何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确定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共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区别(性质不同):运动和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改变;是没有方向性的。发展:是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它揭示了运动变化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是有方向性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的运动变化前进、上升发展向

8、后、下降倒退判断: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机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E、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发展的是ABEF 运动变化的是:ABCDEF所有发展都是运动变化,但是反过来就不是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

9、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是对于新旧事物,也有一些人形成了这样的看法认为: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那么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能否举出一些反例来反驳这些观点呢?思维拓展: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禽流感、非典、甲流)(2)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例如:第一台火车1814年问世,丑陋笨重,行走吃力,没有马车快。)(3)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10、科学算命,披着科学的外衣,实质上还是算命,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的体现。)巩固练习:判断以下哪些属于新事物?A、计划经济 B、经济全球化C、基因工程D、航天技术E、千年虫F、疯牛病G、机器人抢险 H、“大锅饭”概念 (BCDG)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发展的意义教师提问:如果没有发展,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如果没有了发展,就不会有进步。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课程小结】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课本,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等一下我会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任务。现

11、在,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白纸,回忆今天所学的所有内容,用一分钟时间给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画一个知识框架、一个知识体系。我们等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写出来。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 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 发展的实质 1、含义: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发展的意义【知识迁移】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A、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二者是统一的。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B、事物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比

12、如说,我们现在班里有结对学习,这是不是一种联系呢?当然是了,这样一种联系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是互助学习关系,但是无论是竞争还是互助关系,都会促进双方学习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一种变化发展。所以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C、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比如说,现在老师来到葛洲坝中学实习,杨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我和杨老师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我在向杨老师学习怎么讲课,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但是如果以后我找工作,找到了葛洲坝中学的工作,那么我和杨老师就变成了同事关系了。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它是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的。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现在请同学们把学案拿出来,完成这节的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