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结尾艺术.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4168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结尾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结尾艺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课文结尾教学艺术刘新梅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否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是,多次听校级公开课后,我发现,很多老师对一堂课的开头研究比较透彻,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却研究甚少。往往一节课的开头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结尾却是平淡无奇,草草收场。其实,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通过我十几年的教

2、学,对我所教的语文课文的研究,对我所上课堂的总结和回顾,我认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应该多种多样,并且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来设计不同的课堂结尾。因为课堂结尾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结束这堂课,其更重要的作用是深化课堂、拓展课堂、延续课堂。通过总结研究,我认为语文课堂的结尾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结尾发散式激思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应该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开开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

3、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教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时,则采用了其方法。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劳苦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工作,该有多少事可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总理的为人了。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我在课堂快结束时,向同学们朗读文章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说:“同学们,人们送总理时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为什么总理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同学们联想一下一夜的工作中的总理,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敬爱

4、的周总理?”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周总理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贡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新中国的好总理;也有的说: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人民,有的说以至于下课了,同学们还在讨论。这样的结尾,就大大扩散了同学们的思维。 二、回味式激情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如果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我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课文的最后,五壮士跳下悬崖时,大喊

5、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此时,我播放了五壮士跳下悬崖的图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带领同学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们激情澎湃,同时也感到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讲读一篇课文,不光要有“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还要有“豹尾”似的结局点。 三、延伸式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

6、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进完成。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它是根据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出来的,课文描写了一个健壮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故乡争取阅读,了解全貌。通过故乡中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更深刻地了解文章主题思想。又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痛恨。再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课后我布置同学们以68人小组排演课文剧,在班上表演,并选出优秀的一队,老师再作辅导,无论从道具到音响,舞台设计等都作精心的编排,让他们为全校师生作汇报表演,此举轰动了全校。同学们通过朗诵表演,使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课程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光开头安排得好还不够,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才能使整堂课精彩纷呈,高潮不断,回味无穷,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