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539981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周末练习二(必修三+必修一(1-13)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择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与此观点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古代罗马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能够像神一样的生活。” 西塞罗强调的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法律 B理性 C权威 D宗教4“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

2、家”的准确理解是A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王国 B建立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C开创了责任内阁制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5.1871年,普鲁士王国在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此后,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这部宪法的颁布表明A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统治彻底结束 B资本主义代议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统治已无可逆转 D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趋向统一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个政权A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B实行责任内阁制C实行民主共和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7

3、某学者在认真研读董仲舒的代表作(见右图),你认为他注重的主题最不可能的是A儒学成为正统 B“罢黜百家”思想的提出C儒学的兴起 D汉代儒学体系的形成8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存天理,灭人欲” B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C用心去体会“理”的存有D通过接触世间事物去体会“理”9李贽批判道学家所谓的正统学说,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下面符合其观点的是肯定“人必有私” 对封建礼教实行抨击,反对空谈义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4、”A B C D102010年10月,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在对100个“最中国”汉字实行的归纳中,你认为不准确的是A代表社会文明发展的字:耕、禾、农、家、田、丝、工B包容中国哲学宗教的字:儒、道、佛、悟、戒C体现国家情怀的字:中、东、北、土、九、鼎、国D代表儒家文化的字:和、社、空、德、法11他曾为了追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提出“美德即知识”,材料中的“他”是A普罗泰格拉 B 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 伏尔泰1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

5、这种理解带来冲击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3“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A狄德罗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马丁路德1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A印刷术和造纸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印刷术 D造纸术和火药15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代表作离骚。该诗篇所体现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

6、 D 理想主义161999年12月,在20世纪的最后一期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A Isaac Newton B Marie Curie C Adison D Albert Einstein17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的影响不包括A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B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D促使第二次工业

7、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18“愚以为在今日,又宜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哉。”这句话反映的核心观点是A洋为中用 B中体西用 C师夷长技 D古为今用19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暴力革命 C改良维新 D君主专制20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梁启超实际上指出了哪一运动的兴起原因?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8、 D新文化运动21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其共同的主题是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实行民主政治 D废除君主制度22改革开放经过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所有制崇拜”和“计划经济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23词汇频率能反映时代特点,下列词汇中最能体现我国改革开放后时代特色的一组是A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飞船、流行服饰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C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24.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

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下列美术作品与这部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干草堆 C鲁昂大教堂 D毕加索自画像25科技不断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下列影片按出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3D片阿凡达 黑白有声片风云儿女彩色片浮华世家 黑白默片波将金号战舰A B C D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见右图)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

10、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选自2007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三:图略美国白宫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联邦法院请回答:材料一中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材料三中美国政体形式是通过哪部宪法确立的?这部宪法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请你选取以上任意一种政治制度(或政体)进行简要评价。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材料二:我国新三代国家领导人语录: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谋。 江泽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一中三位伟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贡献分别是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选择其中两位伟人的思想加以说明。(3)材料二反映的新三代领导人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何重大意义?28.阅读下列材料: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材料一:18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不

12、断壮大和思想解放潮流催生了科学的不断发展,牛顿创立的理论更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版高一历史下册宇宙探险材料二:读图图一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图二 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57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请回答:(1)材料一中牛顿创立的理论是指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产生的主要历史条件。(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5 BDADB 6-10 CCDDD 11-15 CBCAA 16-20 DABCD 21-25 CCADB26(1)中书省:草拟和颁布政令;门下省:审议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1787年宪法,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