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53669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docx(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基础题型知识汇总笔记2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如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2)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A.优化农村产

2、业结构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答案:DC【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的利弊解析:(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1)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这是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数量少所致。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三

3、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民吸引力较弱。故选D。(2)进城务工的农民对农村的产业结构影响不大,A错误;进城农民由于没有城市户籍,难以与市民一样获得相同的福利待遇,B错误;进城农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正确;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不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D错误。故选C。2、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人口就业和生活的两极化现象长期存在,即在城里就业,在郊区居住,每天通勤时间在11.5小时,这是未来特大和超大城市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常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城市人口就业和生活两栖化现象存在的根源是()A.就业和居住矛盾大B.房价差异过大C.生态环境差异大D

4、.教育差异较大(2)减少特大城市人口两栖通勤现象的有效措施是()A.完善城郊交通网B.发展城市多核心C.改善城区生态环境D.抑制城区产业发展答案:AB【提示】城市化的利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考查城市化的利弊。(2)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答】(1)房价差异大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源,B项错误。目前来看,我国城市人口两栖现象产生的根源,不是生态环境差异大造成的,C项错误。城区的教育条件好于郊区,但工作在城区不是为了获得教育条件,所以教育条件好不能成为城市人口两栖化的根源,D项错误。城区相对于郊区来说,工作岗位多,工资水平高,吸引劳动者就业;郊区相对于城区来说,房价低,居住成本小,吸

5、引劳动者居住,因此就业和居住矛盾大导致了城市人口两栖化现象的出现,A项正确。故选A。(2)减少特大城市人口两栖通勤现象的有效措施主要是解决就业和居住的矛盾,完善城郊交通网只是缓解了通勤压力,不能减少通勤现象,A项错误。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只会吸引更多人口涌入城市,C错误。抑制城区产业发展不符合城市的发展思路,D错误。发展城市多核心,可以实现城市产业分流,城市人口可以就近工作,减少两栖通勤,B正确。故选B。3、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群的城镇化进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丁代表的城市群依次是()A.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B.川渝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C.川渝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D.珠三角川渝京津

6、冀长三角(2)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挖掘地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发挥成渝的辐射作用,优化城市体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减缓碳达峰进程A.B.C.D.答案:BB【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乡区位分析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4、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甲、乙、

7、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所示()A.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商业区B.农业区、旅游区、工业区、商业区C.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D.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商业区(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答案:B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甲GDP总量最小,建设用地比重最小,最可能为农业区;丁GDP总量

8、最大,建设用地比重接近100%(尚未到100%),建设用地比重大,应为商业区;乙和丙GDP总量相当,但丙建设用地比重更高,所以乙应为旅游区,丙应为工业区,B正确。故选B。(2)结合分析可知,甲为农业区,其GDP总量最小。由于城市化,吸引大量年龄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向外转移,当地老年人口比重大,A正确;农业区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老人至此养老的吸引力不大,B错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不会因为经济水平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C错误;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上升,但该原因对区域整体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所以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5、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

9、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A.商业分布和规划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土地利用分类和评价D.学校布局(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大气污染区域规划造纸厂、印刷厂分布水文地质A.B.C.D.(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RS技术是人眼的延伸B.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C.GPS可以通过两颗卫星实现其功能D.地理信

10、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答案:CBAC【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图中地理信息图层涉及有水系、地形、土壤、居民点以及土地利用。商业分布和规划与交通、人口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A错误。工业分布和交通的关系,应该与交通图层密切相关,B错误。耕地分类和评价与图中各土层关系密切,因此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C正确。学校布局与图中各图层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2)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错误;造纸厂、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业,与深埋垃圾场没有直接关联,错误。错误,A、C、D错误。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势低洼地或沟

11、谷、远离城区、对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与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有关,正确,B正确。故选B。(3)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时首先对信息源进行信息采集,将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然后进行操作、分析后,显示、输出信息,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遥感(RS)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

12、地物,是人眼的延伸,A不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GPS至少需要四颗卫星实现其功能,C符合题意。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础和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所谓3S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的统称。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D不符合题意。故选C。6、

13、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功能区属于()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答案:D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

14、答】(1)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黄昏流入,说明该功能区夜晚停车较多,应该是人们夜晚居住的地方,可判断为住宅区;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都是白天车辆进入停留较多,夜晚停留较少,不符合题意。故选D。(2)据材料可知,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人口密度大,车辆流动量不一定大;地租水平的差异不是导致两地汽车流动差异的原因;据材料可知,两功能区错峰停车是由汽车流入和流出的差异造成的,不是由汽车拥有量的差异造成的。故选B。7、图2示意某种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题目。图2(1)图示地貌景观是()A.风蚀地貌B.风积地貌C.冰蚀地貌D.海蚀地貌(2)我国图示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15、)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3)外力长期作用下,图中地貌景观()A.上下粗细差异将减小B.上下粗细差异将增大C.高度将先变大后变小D.高度、粗细保持稳定答案:ACB【提示】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解析:暂无解析【解答】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我国风蚀地貌最普遍的是西北干旱地区。近地面风中沙粒多,对岩石的磨蚀作用强,外力长期作用下,上下粗细差异会越来越大,最终倒塌。8、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度弃,形成湖泊。因为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所以称之为牛轭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图中河道相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